1.廣告預算越加越不夠
推測這裏指的是按照推薦預算增加了預算後,第二天發現更快的超預算了,這種情況在旺季流量爬坡階段是很常見的,因爲平臺流量增長每天都會更加迅猛,但是我們大部分賣家考慮的不是說不超預算,而是要根據業務目標規劃,我們要花多少預算或我們最多隻能花這麼多預算,按照自己的目標值給定預算後如果還超預算,那就拉低Bid,減少流量成本;
2.本來ACOS表現不錯的廣告,增加預算後,ACOS反而增加
這種情況出現比較多,只說幾種比較常見的原因:
1)剛好在加預算的週期內,受到了競品價格波動,Deals,或者自身Listing變化的影響,導致CVR降低;
2)增加預算前的廣告表現本身就是一種曝光不充分下的偶然數據,增加預算後的高ACoS纔是正常表現;
3)在一對多的匹配類型中,預算加大,很多無效流量也有機會得到展示,拉低整體表現;
3.預算減少了,ACOS也變差,但是有時候也會變好
預算減少,導致數據基數減少,數據無論表現好壞都是具有極大偶然性的,毫無規律可言的,所以這是正常現象;
4.表現好的關鍵詞,增加競價,ACOS反而也升高
如果這裏的好關鍵詞指的是高轉化低ACoS的詞,那提高Bid,會打破CPC和轉化率之間的平衡,分子變大,分母不動,ACoS肯定會增大,反倒是增加競價後ACoS降低才更值得我們去分析背後的原因;
5.有時候直接使用建議競價效果也並不好
建議競價目前只有兩個作用,其一是預估流量成本,其二就是在你不知道設置多少Bid,新開的關鍵詞纔能有合適的曝光時用做參考初始競價,這個和廣告效果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6.競價增加一倍,展示量也沒有增加一倍,即不會成比例
競價影響展示位,展示位本身決定會有多少展示量,競價不直接和展示量掛鉤,而且平臺的流量也是有限的,隨着Bid提高,曝光的邊際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7.搶佔首頁首位,效果反而差了
我嘗試給出一個相對嚴謹些的結論:“在某一個特定關鍵詞下,將廣告展示在Top位一段時間後,通常能得到比較有競爭力的轉化率。”
爲了控制變量去分析,只能用單活動單關鍵詞的精準組架構去進行測試,那些多個關鍵詞的,廣泛匹配、詞組匹配的無法說明問題,因爲客戶搜索詞一多起來,你也不知道誰在Top展示,展示的份額有多少;
Top位的數據也會有波動,按天來看沒什麼參考性;
根據我操盤過的產品類型主要是3C、消費電子、小家電等,80%的概率Top位是轉化最高的位置,但不100%是轉化最好的情況,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Top位也只是提高轉化率,但代價就是拉高成本,所以不一定能到一個理想的ACoS;
8.廣告組關鍵詞或者ASINS太多,總有一些沒有任何曝光,哪怕你增加競價
如果廣告活動不超預算,那就說明是Bid太低,如果超預算且沒有曝光,就有可能是預算被大流量詞喫掉,導致沒有預算曝光,需要加預算或者拆分廣告活動;
不排除是詞本身流量就小;
9.自動廣告表現還不錯,一開手動就不行,然後自動也不行了
這個確實有點玄學,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不開手動,自動廣告的表現能一直持續下去嗎,之前所謂的表現不錯會不會是一種大量零散數據下偶然性出單的耦合現象,看着整體出單多,ACoS低,但是扒開一看都是一次性出單,沒有重複出單的關鍵詞可利用,這種情況還是得多考慮產品自身的問題,通常來說廣告結構調整,是會帶來短期的波動,但長期來看,只要產品不出問題,開手動增投屬於是正向操作;
10.廣泛匹配出單量比精準還高
爲什麼相同預算,廣泛組比精準出單多,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原因呢上面已經講過:大量零散數據下偶然性出單的耦合現象,看着整體出單多,ACoS低,但是扒開一看都是一次性出單,沒有重複出單的關鍵詞可利用。
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是可以利用起來的;
11.精準匹配的CPC比詞組匹配CPC還低
影響CPC的是預計點擊率,選詞精準預期點擊率高,CPC自然會降下來,反而是廣泛、詞組匹配這些因爲會匹配出多種多樣的客搜詞,所以你看到的CPC也只是一個平均值,CPC這個東西建議賣家不要多過關注,容易捨本逐末,想降低CPC流量成本,從產品定位、Listing的裝修起就要做好(我們能做的),這個確定了,預期點擊率也就確定了,再結合市場的競爭(我們不能干涉的),你的CPC範圍也就確定了。
12.廣告排名高了,自然排名反而降低了
廣告排名主要由相關性和鈔能力決定,自然排名是由出單速率(流量*轉化/時間)決定,增價曝光確實可以對自然排名起到幫助作用,但不是絕對的。
13.廣告都出現首頁了,銷量反而降低
考慮到我們無法得知我們在某一關鍵詞下的總出單,姑且認爲這裏說的廣告銷量下降,那這個就很好分析了,訂單=點擊量*轉化率=預算/CPC*轉化率,CPC提高,預算沒有跟進,銷量會下降,預算跟進了,轉化再降低,銷量會下降;
14.廣告越調效果越差,反而不理它一個月,也會穩定下來
沒有章法,漫無目的的蝦條,效果還不如不調,調完之後也要給一些時間觀察下效果,然後再根據數據上的反饋決定下一步調整,有些賣家們那種一天三調法那叫調廣告嗎,除了能在調的時候緩解內心的焦慮外,對廣告表現沒有任何幫助。
這些現象之所以讓大家感覺到玄之又玄,就是因爲我們做了那麼久廣告好不容易纔總結出一些規律來,但這些特例現象又打破了這些規律,那是不是我們總結的規律有問題?很難說,任何的規律都有一定的限定條件,就好比“太陽東昇西落”在地球上是沒問題,但是放在三體星上,肯定就會被周圍的人嘲笑說“你又在冒充偉大的先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