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讓我們從他們的經歷中,梳理出一套傳統外貿工廠轉型跨境電商的實戰方案!
杭州,作爲絲綢之府、魚米水鄉,也是長三角工具、汽配生產集羣的重要產業帶。CARTMAN 在此誕生,數十年來,他們都專注於外貿代工,業務覆蓋汽車用品、工具、廚房家居等多個類目。不可謂不成功,但是純代工需求波動大、利潤壓得低、定價話語權也不掌握,卻是未來註定要面臨的企業發展瓶頸。
2012 年,CARTMAN 決定做一件“從0開始”的事——轉型跨境品牌賣家,並於 2013 年底正式入駐亞馬遜!
沒經驗?那就低成本試錯!CARTMAN選定了一款原本在線下熱賣的基礎工具包作爲 “先鋒產品”,對其微調添加上自家 logo 後,就上架了亞馬遜,以此試探海外消費者反應。
出人意料的是,CARTMAN幸運地成爲了第一批喫到跨境紅利的人,訂單成績遠超預期!
從0經驗開始轉型,到開設多個站點,年銷售額達 2 億的大賣。小編深挖其發展歷程後,驚喜發現了「CARTMAN的三招跨境祕籍」,現在就爲大家一一揭曉!
CARTMAN 擁有位於紹興市的 3 萬平米自有工廠及 100 名工人,完備的工廠體系是其堅實後盾。然而,他們並未躺在工廠的優勢上固步自封,而是將目光緊緊聚焦在 “用戶感受” 之上。
以套裝工具包爲例,CARTMAN 特意採用了機器人形象的包裝設計。在汽車用品這個相對傳統的領域,這樣獨特的設計,瞬間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而在頭盔產品上,CARTMAN 更是針對歐美消費者的頭型特點以及實際使用場景,反覆對樣式和材質進行改良。每一次的調整,都是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準迴應。
更爲關鍵的是,在每個產品上線之前,CARTMAN 的跨境運營團隊都會充分利用亞馬遜 Vine 計劃。他們在銷量旺季前,每個商品鏈接都會少量發貨入倉,並儘快申請並採集好至少 10 條 Vine 評價。依據這些測評結果,CARTMAN 會及時調整產品策略,有效提升新品上線的 “爆款率”。
這種對產品打磨和品牌設計的執着,讓 CARTMAN 的產品在亞馬遜平臺上具備了鮮明的差異化特徵,絕非僅僅是一個空洞的噱頭。
在發展初期,CARTMAN 在選品、調價、備貨等關鍵環節,也曾陷入過全靠 “拍腦袋” 決策的困境。但隨着經驗的積累和對平臺的深入瞭解,他們找到了制勝方法論 —— 用亞馬遜後臺數據來做科學決策。
· 選品迭代層面:CARTMAN 會藉助亞馬遜商機探測器工具,彙總買家評論反饋,將消費者的聲音作爲產品優化的指南針。通過分析銷量趨勢,CARTMAN 能夠敏銳地預測出哪些產品將成爲熱門商品。同時,跟蹤消費者使用的關鍵詞,也爲他們挖掘新品機會提供了重要線索。
· 物流和庫存層面:CARTMAN 所經營的部分產品,淡旺季銷售情況差異極大,這無疑給庫容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旺季時訂單量暴增,庫容就會告急;淡季則庫存積壓,佔用大量資金與倉儲空間。CARTMAN在嘗試各種方案後,最終選定了利用亞馬遜AWD倉以及多渠道配送(MCF)服務。面對部分產品淡旺季屬性帶來的庫容壓力,CARTMAN 通過優化備貨和物流算法,將半個月的安全庫存和新品庫存轉移至 AWD 倉,極大地緩解了庫容壓力,還降低了物流成本,旺季補貨效率相較於以往提高了 30%。
在 CARTMAN 內部,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原則:我們不靠感覺做決定,一切用數據說話。這種基於數據的決策方式,讓 CARTMAN 在亞馬遜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穩健,大大降低了決策風險,提高了運營效率。
傳統工廠往往在面對變化時顯得力不從心,市場風向突變、平臺規則調整、需求突然爆發,這些情況都可能讓傳統工廠陷入困境,難以快速做出調整。然而,CARTMAN 卻成功打破了這一魔咒,做到了 “一有信號,馬上跟上”。
· 多管齊下,打造柔性供應鏈:CARTMAN投入了大量資源搭建集成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將採購、生產、庫存、銷售等環節串聯起來,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讓管理者能實時掌握供應鏈動態。同時,引入專業數據分析師,藉助先進算法深入剖析市場需求與供應鏈績效數據,爲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再通過物聯網實現供應鏈 24 小時實時監控,異常情況自動預警。在生產環節引入模塊化生產理念,將汽車用品分解爲多個獨立模塊,每個模塊都能獨立生產與組裝,實現 SKU 的快速切換。爲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CARTMAN 還引入自動化生產線與機器人,在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生產靈活性,確保產品能夠快速交付。
· 外部團隊高效協同:在供應商管理方面,CARTMAN 與關鍵供應商構建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雙方定期溝通,共同制定柔性採購計劃與庫存策略。通過共享市場需求信息,供應商能提前做好生產準備,有效縮短交貨週期,降低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物流配送上,CARTMAN 建立起多元化的物流配送渠道,除了利用 Amazon 的 AWD 倉,還與多家物流服務商達成合作。根據不同產品的特點和客戶需求,靈活選擇最合適的物流方式。一旦某個物流服務商出現問題,CARTMAN 能迅速切換到其他合作伙伴,確保貨物及時送達客戶手中。
· 內部團隊高效協同:選品、備貨、廣告、物流、客服等各個部門之間的流程實現了無縫打通。並且,CARTMAN 還自建了 ERP 系統,通過這個系統能夠實時查看各個端口的績效。一旦發現問題,便能迅速做出修正。
這種創新的運營模式,讓 CARTMAN 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憑藉精細入微的產品把控與運營策略,CARTMAN 在亞馬遜,2024 年銷售額將攀升至 2 億人民幣。爲契合不同消費者多元需求,CARTMAN 果斷推行多品牌戰略,於廚房用品、電子產品、清潔水系列等類目接連推出新品牌,迅速拓寬市場版圖。
不僅如此,CARTMAN 還對原品牌進行縱向深耕,針對高低端市場打造子品牌。其中,低端子品牌精準面向追求性價比的客羣,產品秉持實用、耐用特質,全力滿足日常生活基礎需求;高端子品牌則劍指高端市場,引入前沿技術與高級材質,爲消費者呈上極致的使用體驗,全方位提升品牌競爭力 。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品牌全球化勢在必行,CARTMAN 積極佈局,繼開拓澳洲、日本、阿聯酋站、沙特站點後,接下來CARTMAN將亞馬遜歐洲站定爲新戰場,明確要把優質品牌推向全球。
團隊延續了其他站點的運營經驗,首先聚焦歐洲消費者需求偏好、審美觀念和使用習慣展開深度調研,據此優化產品研發。供應鏈上,主動牽手歐洲當地供應商,快速升級自有工廠生產流程,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歐洲標準。人才招募方面,大力招攬熟悉歐洲電商市場的專業人才,組建本地化運營團隊,全力籌備歐洲站業務。從產品研發到市場運營,每個環節都精心打磨,一心要爲進軍歐洲站籌備能量!
回顧 CARTMAN 的發展歷程,對產品品質的堅持、對平臺邏輯的理解以及對供應鏈的優化,是其成功的關鍵。“做跨境電商,產品是根基,平臺是助力,供應鏈是保障,三者相輔相成。”
基於自身的成功經驗,CARTMAN 爲新賣家提供了一系列實用建議。新賣家應避免盲目跟風投入,而是通過市場調研、行業報告等方式,深入瞭解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競爭態勢,找準市場切入點。在產品研發階段,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首位,投入精力打磨產品細節,同時注重品牌形象塑造,通過獨特的品牌定位和優質的產品服務,逐步積累品牌知名度。Michael也鼓勵新賣家:“跨境電商之路佈滿荊棘,但只要腳踏實地,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就一定能實現邁出出海第一步時的理想。”
每個傳統工廠,都值得再試一次,從傳統五金外貿工廠到全球品牌,從0經驗到2億年銷,CARTMAN走的不是捷徑,而是一條清晰的升級路徑:
只要能走通這三步
哪怕0經驗,沒有成熟團隊
也能在亞馬遜上打出一片天!
CARTMAN的故事還在繼續
您企業的跨境故事也否會從此開始?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亞馬遜全球開店 微信公衆號:AmazonGS)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