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下班後的年輕人開始搞第二事業了”的話題頻登社交平臺熱搜。在上班與下班之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尋到了新選擇。在跨境電商行業早期,也有不少亞馬遜運營在公司上班期間,自己私下設立店鋪開拓副業。

在行業內,私下經營店鋪的運營與公司之間的糾紛事件屢見不鮮。據賣家爆料,一亞馬遜運營將公司的產品發到自己的店鋪,卻跟公司謊稱產品丟失,如此操作令衆多賣家驚訝。內部卷不動,乾脆自己做,背後實際上是利益問題以及職業道德問題。老闆們看過來!做亞馬遜,這些坑千萬不要踩,請關注5月11日亞馬遜流量運營大會(深圳),還有關於VC賬號、品類趨勢及新興平臺的高質量閉門私享會,名額有限,速度點擊報名

01

運營借公司產品做私活

在跨境電商行業早期,幾乎每個亞馬遜運營都會有自己的賬號,主業是在公司上班,下班回家後還會繼續搞自己的店鋪採購發貨,兩邊同時幹。彼時,業內也有不少亞馬遜運營通過跟賣自己公司產品發家致富。畢竟公司的產品經過市場驗證賣的不錯,省去了選品,可以極大的減少風險,並且能快速出單。

這類騷操作操作在業內也已經習以爲常,此後,有些公司明令禁止員工私開賬戶,爲了防止運營單幹也採取了嚴厲的措施,還有些公司甚至會定期讓專人在天眼查上找員工的公司法人信息,找到了就解僱。

如今,對比這類較能察覺的操作,有賣家爆料,現在有些亞馬遜運營的騷操作更裏離譜。有賣家在某社交媒體表示:“一些亞馬遜運營白天上班,晚上跟賣公司的產品。現在聽說有的運營把公司的貨物發到自己的店鋪裏,轉頭卻告訴老闆貨物丟了。

不少賣家驚呼,這種離譜操作太沒有職業操守,而且這種行爲應該是違法的,一旦被發現,老闆完全可以將其起訴。也有不少賣家表示,見怪不怪,類似這種操作他們身邊發生了很多。

“親身經歷,有個員工把公司的貨發到自己店鋪,後面因爲退貨被倉庫留意到標籤店鋪名不一樣,最後報警把人帶走。”

“之前有個員工看公司的產品好賣,悄悄發貨自己去賣,還敢找公司的供應商。後面是在測評的時候把他自己店鋪的明細混在公司的裏頭,被發現了。”

“這個都是小case,之前還有直接用公司的錢墊付自己的FBA費用。”

種種案例歷歷在目,不少賣家表示,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將公司產品拿來自己做私活,一旦老闆追責,運營不僅要賠錢還將面臨法律起訴,這簡直是得不償失。

“這種利用職務的便利,侵佔公司的產品,如果數額巨大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在現實中,運營人員因自家店鋪跟公司店鋪的利益衝突,導致巨大矛盾的事例層出不窮。但依然還是有不少運營頂風作案。”業內一位賣家說道。

02

做“副業”也要有底線

在跨境電商行業,運營人員幹私活很常見,特別是如今副業盛行的時代。

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22僱傭關係趨勢報告》顯示,有53.9%的職場人員正在從事兼職,這一比例在“00後”受訪者中達到54.5%。此外,智聯招聘發佈的《2022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也顯示,2022年有59.1%的白領在搞副業,佔比大幅高於2021年的32.1%。

不過,亞馬遜運營這一崗位較爲特殊,一旦沒有堅守住就容易踩過紅線,在過往,也有不少運營爲了自己的私活副業做出各種騷操作,最終踩過紅線。

最常見的就是私立店鋪,跟賣自己公司產品。此前,業內某運營人員在公司擔任運營組的組長,在公司上班期間,直接用自己店鋪的產品鏈接,低價跟賣其負責小組的主打產品。還特別交代組員,不允許低價搶回購物車。最終被公司發現被處分。

還有運營人員利用公司資源,直接撬走公司的供應商,爲自己單幹鋪路。甚至有些運營人員被公司發現後,試圖刪除公司店鋪的listing等行爲報復的案例一度在業內鬧得沸沸揚揚。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運營人員工資提成較低,想要通過自己的技能去做副業提升自己收入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有底線,而且,最好在將主業做好、有餘力的情況下再選擇副業,否則很可能會得不償失。“運營人員需要分清本職公司與私活的界限,特別是在公司有規定的情況下,踩過紅線必然會受到懲罰。”

另一位資深賣家建議,運營人員具有個人意識,無法完全控制,自己企業也要規避好風險,例如入職簽定競業協議,對公司重要資料和客戶資源的保護,管理好客戶檔案和把控好已有資源。時刻關注客戶動態,相關員工離職後,要注意對應操作賬號權限及時關閉。當然,如果員工平時工作態度認真,也明確自己準備單幹但不會與公司產生競爭,老闆這個時候也需要展示一定的格局。

文/ 雨果跨境 江小玲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

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繫本文觀察員,違規轉載必究!

*上述文章存在營銷推廣內容(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