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Temu漲價的面紗:電商新貴的野蠻生長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快速崛起的電商平臺Temu憑藉着低價產品迅速打開北美市場,被譽爲“低價核武器”。

然而,Temu近期頻繁漲價和一系列控制手段,讓供應商和消費者們都憤怒不已。

Temu是在擺脫虧損開啓良性運營,還是在謀劃轉型蛻變?

它的野心最終會將更多人拖入怎樣的境地?

艾凡將帶大家重新審視這個電商新貴的野蠻生長。

一、難以捉摸的漲價激怒了買賣雙方

最近,以超低價立足的電商新秀Temu開始頻繁調漲商品售價,讓賣家和消費者們咋舌。

據多名中國賣家透露,Temu在與賣家談判後臺供貨價時,持續採取壓價策略,但前臺對外售價卻悄悄上調,部分熱銷商品漲幅甚至達到原價的兩倍。

Temu採用的全託管模式下,賣家並不具有定價權,也就是說Temu前臺的售價和賣家的利潤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北美買家們也在社交平臺上抱怨Temu商品價格在持續上漲,各種打折力度明顯減弱。多數品類漲價2-5美元不等,個別熱銷商品漲幅更是達到原價的兩倍,直接導致銷量急轉直下。

二、Temu悄悄漲價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Temu能迅速崛起,是依靠對賣家“無限照顧”,對買家“無限低價”,這需要消耗大量資金。目前,Temu計劃在美國大規模投放廣告和建倉,預計明年將投入43億美元這些發展都需要更多資金投入。

隨着Temu App下載量和平臺上銷量的暴漲,實際上Temu的虧損也同時在增長,而資金鍊承受不住這樣的擴張和補貼,壓力陡增。於是Temu開始收緊對賣家的照顧,對買家也減少補貼,降低虧損。

主要採用了以下三個措施:

1、取消了賣家的運費全額補貼,要求賣家承擔部分國內運費。

2、實行競價上架機制,價格低者上架,高價商品就會被強制下架。頻繁要求賣家調價,拒絕調價會被限制備貨。

3、對商品被判定爲違規的賣家進行高額罰款,有的罰款額佔賣家銷售收入的50%以上。

隨着Temu的用戶量和訂單量的快速增長,它對平臺和賣家的控制慾也在增強,這些舉措給賣家帶來了較大壓力。

總而言之,這次Temu調漲前臺售價的目的是爲了減少平臺自身的虧損,並希望走上一條更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Temu未來的戰略轉型方向

根據目前Temu的一系列舉措,我們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未來的轉型方向。

近期,Temu公開表示將做出一個重大決定,計劃開放平臺讓美國本地賣家入駐。這標誌着Temu正在從一個自營的“純託管平臺”向一個開放的生態型平臺轉型。

未來,Temu可能會吸引更多美國本土賣家入駐平臺開店,這不僅可以提升商品質量和本地化服務水平,也將推動Temu向一個真正的生態平臺轉變。

與此同時,Temu可能還會仿效母公司拼多多的模式,與更多知名大品牌進行合作,並且在合適的時機提供鉅額補貼。

這種策略可以逐步改變消費者對Temu僅售廉價商品的刻板印象,將中高端客戶也吸引過來。

國內的拼多多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很多中產消費者轉變觀念,逐漸開始認爲拼多多也能買到性價比高、有質量保證的品牌商品,並逐漸養成了在拼多多購物的習慣。

這兩項策略會爲其未來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總結:

Temu取消物流補貼、向供應商壓價、提高商品售價、企圖佔據歐美消費者的認知等做法,一定會招致外界的非議和批評。

Temu顯然不爲這些外界評價所影響,堅定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目標,這樣的決心和執行力,讓它勢必會成爲一個可怕又強大對手。

(來源:Sheng老師跨境財稅)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