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文章我提及到了正在打造中的產品,根據怎麼樣的指標來上漲產品售價,很多同學都私信給我,她們根據這個方法來上漲產品的售價,產品的售價都能夠逐步上漲,產品的銷量和排名都穩如泰山,不受影響。

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一個核心點,多實操,多對比,多總結經驗,才能夠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運營經驗。

而不是憑藉着一年的經驗,足足混了這些年......

其實亞馬遜的運營知識也就這麼多,無非取決於你是否自己有去落地實操過,總結經驗罷了。只要懂得了亞馬遜平臺的整個底層邏輯,那麼基本在運營上也就錯不了。

只要能夠不斷拉昇listing轉化率,那麼廣告這個板塊就跟我們在呼吸一樣的簡單。而如果流量有了,轉化率差,那麼廣告就是難上加難,咋優化都是賣不動,咋優化都是最終清倉的結果。

很多賣家都在運營前線,但是完完全全沒有自己的一個框架,沒有在一個框架內去做事情,做起事情來,就好比無頭蒼蠅一樣。

然而,關注了很多亞馬遜的知識博主,包括抖音,今天聽到這個博主講了個內容,覺得好高大上,便開始學起,明天聽了另一個博主講了個新內容,於是又學起,結果把自己搞得水土不服。

爲什麼會水土不服?其實大道至簡,只顧着聽別人講了什麼,自己全盤接收,完完全全沒有分辨到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在誤導自己。

在前面的文章我一直提及到了一點,在我們打造產品的過程中,每天都要對產品做一份記錄表格,也就是產品的排名,銷量,產品的廣告位置,產品的自然位置等等。

亞馬遜運營思路,看了絕對要收藏!

這一點非常重要,我發現很多新手賣家每天只登記自己的新品出了多少個訂單,排名是多少名,然後就沒有了,這樣子登記,數據太少了,無法支撐我們分析。

到底產品的哪個方面表現變好了,哪個方面表現變差了,渾然不知。

那麼自然而然,每次產品上漲售價都是失敗的,畢竟都是憑藉轉着自己的感覺。

一上漲售價,產品排名馬上掉,銷量馬上少了一大半,於是又只能把售價調回去,反反覆覆一個月時間,結果發現還是在原地踏步,售價依然是那個售價。

這也是我見過很多新手賣家,一開始都是以逆人性的超低售價來打造產品,反反覆覆地調整了大半年,一年,產品的售價依然沒能上漲上去,那麼也就代表一直虧損下去。然而,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會這樣?

其實,壓根從頭到尾,上漲售價依據的指標從一開始就是錯的,你又怎麼能上漲售價成功呢?無疑又是那個一條黑衚衕一路走到底的人!

我們在打造新品的過程中,壓低產品的競價也是一樣的道理,核心點就在於細心關注你的產品的自然排名,只要產品的自然排名是上漲的,那麼我們可以逐步去壓低整個廣告競價,這纔是正確的思路。

這比根據自己的廣告CPC是否降低了,從而來調整自己的廣告售價的方法,要來的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