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跨境電商是“矛盾”的一年。

經歷2024“反內卷”的速賣通,會是賣家的避風港嗎?

剛過去的一年,跨境電商出海競爭愈發激烈。

“跨境電商+產業帶”被提上議程,國內電商加速轉型出海,AI技術的深入普及,新模式、新平臺、新產業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讓跨境電商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新業態進出口達到了2.63萬億元,增長10.8%,佔整個進出口的比重提升到了6%。

然而,在過去一年,跨境電商環境的複雜程度也遠超預期,以“低價”、“補貼”、“僅退款”爲代表的中式互聯網打法從國內蔓延到海外,加劇了跨境商家的內卷;跨境電商行業市場不確定性凸顯、政策不斷變化、競爭日益加劇,在面臨着史無前例的廣闊機遇,風險也正在躲藏在各個角落。

浪潮之下,中國商家受到了最直接的衝擊。雨果跨境剛發佈的行業趨勢報告顯示,根據對612位跨境商家的調研顯示,2024年近半數商家的利潤低於2023年同期,其中,有13%商家的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深陷內卷,成爲了許多商家難以明說的焦慮。

在內卷愈發嚴重、海外消費市場愈加謹慎的環境中,信任的構建對於商家及品牌來說尤爲重要,從商家到電商平臺,都在尋求着更有效的破局途徑。

01反內卷,平臺擔起託底作用

改變在悄然發生。

有商家向雨果跨境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從國內延伸到海外市的“價格戰”和“僅退款”模式,讓中國出海企業深陷困擾。

而這一焦慮也傳導到平臺,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出海平臺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以下簡稱速賣通)。

據悉,去年在雙11開始前,速賣通對售後營商環境進行了全面優化升級,對困擾商家的“僅退款”和羊毛党進行主動攔截治理,大幅降低商家售後成本。除了對羊毛黨的整治,速賣通也簡化了商家退貨操作流程,確保高貨值商品在覈心19國100%可以退回香港倉或內地倉,方便商家取回貨品。此外,平臺還推出“部分退款”功能、“買賣協商”功能等一系列組合拳供商家使用,商家可以靈活使用工具減少退貨的可能性。通過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速賣通旨在創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營商環境,爲商家提供優質的售後保障。

林翔是泉州的一位鞋服商家,過去兩年裏他一直感覺在圈子裏打轉:在某些平臺瘋狂卷低價的機制下,同行陷入了抄款、瘋狂壓縮成本的困局之中,而由此引發的卻又是上升的退貨率和堪憂的售後體驗,進而又影響店鋪和訂單。

林翔表示,速賣通通過一系列“反內卷”政策,對商家釋放出了一個積極信號,“環境優化關乎的是商家的信心與決心,從今天的視角回顧過去一年,它實際上揭示了平臺的核心價值所在,就是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平臺應該承擔起託底的作用。”

平臺爲商家提供更好的經營環境,不只是對於信心的提振,落在行動上就是讓商家得以打磨更好的產品與服務。這句話乍聽之下像是“場面話”,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品質和體驗好的商品在平臺得到了更高的權重,進而帶動銷量的上升,強調品質和價格的平衡,也讓商家的經營成本也得到了顯著降低。

相比單純依靠低價促銷獲得“一錘子買賣”,通過信任帶來的交易轉化、持續消費和口碑傳播,具有更高的長期價值,“畢竟,品牌從誕生起就並非是站在效果的對立面。”林翔表示。

除了“反內卷”,速賣通還在對商家側進行了結構性調整。

同樣是在雙11前,速賣通在商家啓動會上明確平臺發展方向:跨境“POP+全託管”雙軌驅動模式,本地以“海外託管”爲主。作爲全託管的“先行者”,速賣通重新確立POP地位,也是對業務的關鍵方向的再次明確。

至此,速賣通爲不同品類的商家提供了清晰的運營方向:

經歷2024“反內卷”的速賣通,會是賣家的避風港嗎?

                              圖:速賣通跨境貨盤“POP+託管”雙軌驅動策略

1、商家自運營(POP)地位大幅提升,主打上新、品類豐富度;

2、跨境全託管聚焦輕小件、標品,鼓勵入倉強化價格力;

3、鼓勵備貨在海外的重大件、高貨值商品以“海外託管”模式運營,通過“百億補貼“實現中國品牌高質量出海。

“POP是速賣通的獨特競爭力,速賣通應該抓住POP商家,把品類做豐富,在出海四小龍里打出差異化,這是速賣通所獨有的一條出海之路。”有資深商家對雨果跨境表示。

覃先生是深圳一家騎行裝備公司的負責人,速賣通推出了“POP+全託管”雙軌驅動政策,對覃總的團隊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一開始接觸外貿的時候,我們做的是做定製商品,爲了加入全託管才特意開發了標品。POP地位大幅提升,倉發商品有確定性流量,現在我們既可以保留原有的優勢,繼續做差異化、定製化,還可以繼續通過託管售賣標品。”

0優化配置,引入更多供給

近兩年,跨境電商經歷了全託管、半托管等供應鏈的組織變遷,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在不斷變遷,中國跨境商家的訴求其實也在更迭,“近兩年在新業務模式下,商家的失去了一定的話語權,但在POP模式下,我們有着更高自主權。”

更多的自主權,可以讓商家從無序競爭中抽離,林翔就表示,拋開外界爭議,託管模式有着它積極的一面,但並不是所有的商家都適用,對於林翔這樣資深的跨境賣家,豐富的運營能力是一大優勢,“我們希望能繼續在這一方面能有所保持。”

手錶品牌聖馬丁負責人也表示,比起做低價手錶走批發銷量,聖馬丁一直堅持爲手錶愛好者設計更貼合消費喜好的定製手錶,差異化與定製化也是其打造品牌的重要模式,“我們對運營模式的選擇也會更審慎。”

另一方面,速賣通平臺過去兩年在倉網建設和供應鏈履約能力的提升,是平臺提高POP的地位的重要基礎。資料顯示,過去兩年,速賣通的全球平均送貨時效縮短了50%,重點國家送達時效提升到了5-7天。

從價值鏈導向上看,POP模式下,商家除了拿回定價權和運營權,更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洞察消費者的需求。與平臺而言,多種模式的組合,可以做到全面的產品豐富度,也是提升GMV規模的重要舉措。

除此之外,平臺也在引入更多類型的供給,“百億補貼”其中的一個亮點。

去年4月,速賣通推出被稱爲2024“一號工程”的“百億補貼品牌出海”項目,旨在通過平臺出資補貼,邀請品牌商家共同出海,招商對象包括國內知名品牌、跨境大賣以及天貓品牌商家。

作爲專爲品牌商家打造的確定性出海解決方案,速賣通“百億補貼”在跨境行業開闢出一個新的賽道,讓越來越多中國商家看到,傳統輕小件之外,中國新品牌、新技術、新設計出海的可能。“不想單純去卷低價的優質生產力商家,亟需一塊出海陣地,能夠讓他們通過先進技術、設計理念、文化理念證明自身獨特性,打動海外消費者,實現品牌價值。”速賣通官方曾表示。

來自澄海的Mould King堅持打造富有科技感的差異化產品,讓消費者感受搭建和互動兩份樂趣,在好產品的基礎上, Mould King做的第二件事更爲重要:通過海外託管店鋪參與AliExpress百億補貼。有了真金白銀的補貼和營銷IP大牌補貼日活動的加持,Mould King單量一下子就起飛了,其中一個爆款V8發動機玩具加入海外託管後日銷直接翻了10倍。

履約時效和品類豐富度的提升,帶來的是復購轉化提升和更深刻的心智沉澱,讓海外消費者知道,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除了輕小件和價格優惠,也有大件商品、品牌商品,也能兼顧高品質與愉悅的購買體驗。高質量商家羣體,對於平臺也是個積極的提升。

“隨着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整個行業將不再滿足於僅僅是‘中國供應鏈’出海,未來一定是要去探索中國品牌、中國文化出海的可能性。”一位資深跨境行業分析人士稱。

該分析人士表示,在週期的變化中,除了“確定性”,另一個詞被商家反覆提及,就是增長的“可持續性”。此前,速賣通曾表示要幫助認真經營、做好履約、做好服務的商家,更加確定性地拿到流量、獲得增長的方向,在今年平臺重要方向的確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詮釋和推進,“這個也是賣家破解內卷的最佳路徑。”

“差異化的運營模式與供給側方面取得的關鍵性進展,完善的基礎設施與增長方法論,將爲商家和平臺帶來確定性與持續性的增長。”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0鉅額投入,帶來實打實的訂單增長

平臺變革爲商家提供更有序的競爭環境,對外,平臺還需要做什麼?速賣通給出的答案是,圍繞“市場滲透”和“用戶心智”展開。

經歷2024“反內卷”的速賣通,會是賣家的避風港嗎?

                                                   圖:貝克漢姆成速賣通全球代言人

去年年初,速賣通拿下2024歐洲盃獨家電商贊助商,並簽約貝克漢姆爲全球代言人。歐洲盃是公認的全球最高水平的洲際足球賽事,也是世界上商業價值最大的體育IP之一,速賣通也是歐洲盃歷史上首個電商贊助商。

利用全球性的賽事作爲營銷節點,爲平臺吸納巨大的潛在客戶羣體提供了重要的機會,通過體育營銷,速賣通可以將自己的品牌形象與這些積極的價值觀相結合,從而提升品牌的正面形象和消費者忠誠度。

過去一年,速賣通持續加大海外投入:在中東市場,簽下簽約沙特球星Salem Al-Dawsari (薩勒姆·達瓦薩里)和 Feras Al Brikan(菲拉斯·布賴坎)爲雙代言人;在韓國,速賣通簽下湯唯,和馬東錫一起成爲雙代言人;在西班牙,速賣通也成功簽約知名影星Jaime Lorente成爲全新代言人。

在簽約沙特球星後,速賣通在當地展開了一波聲勢巨大的宣傳浪潮,彼時有當地留學生告訴雨果跨境,“速賣通正在沙特掀起一陣風潮。”而在韓國接頭,同樣可以經常看到速賣通的宣傳海報。

經歷2024“反內卷”的速賣通,會是賣家的避風港嗎?

                                                     圖:速賣通在全世界打廣告

鉅額投資的背後,是速賣通出海的雄心和戰略考量:爲品牌在上新階段提供觸達消費者的重要渠道,爲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驅動訂單增長。

商戶也確實感受到了實打實的增長,“韓國和歐洲市場是增長最快的,冬天我們的保暖手套和滑雪手套賣得最好,尤其是雙11期間還有很多批發用戶,雙11當天就有一個人過來,一口氣買掉了我們3000雙手套。”寧波一家經營運動裝備的公司負責人Leann介紹。在雨果跨境接觸的商家中,在這幾個國家與市場實現訂單增長的商戶並不在少數。

不管是體育賽事的贊助,還是明星代言人,都是速賣通吸引流量的重要打法,但如何留量,深度影響消費者心智,考驗的還是速賣通的服務與家底。而回到模式多樣化的議題上,當平臺生態更加多樣化,POP和全託管商家之間如何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又如何消除不同商家之間的顧慮和分化,同樣在考驗平臺的把控力。

考驗會一直在,但從運營扶持到市場拓展、從物流優化到服務提升等,速賣通在過去一年完成了全面的梳理和改革,逐步清晰的思路和針對用戶的深度運營,正在爲未來的發展打開更多可能性。

據第三方數字營銷機構Elogia數據,AliExpress已是最受西班牙消費者歡迎的在線購物平臺之一;另據研究機構CBCommerce.eu報告,AliExpress成爲僅次於亞馬遜的歐洲第二大跨境電商平臺;權威數據平臺Data ai則顯示,憑藉雙11的爆發,速賣通衝上英國購物App下載榜第一名,也是英國人最喜愛的黑五購物平臺。

風口時代,能被風託舉到什麼高度是最重要的,但在更信奉長期注意的當下,塑造怎樣的發展環境,讓品牌、平臺與消費者產生更深的鏈接則更爲重要。

當跨境神話不再,平臺與商家都需要回歸本質,而速賣通的破與立則是給出了自己對於“本質”的答案: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

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繫本文觀察員,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