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一年多的開始的懸念終於落地,8月1日起,巴西合規計劃(Remessa Conforme)正式生效,該計劃將對通過 Shopee、AliExpress 和 SHEIN等平臺購買進口商品進行監管。

7月月初,巴西發佈總統令,其中明確了跨境包裹繼續保持50美元以下免關稅政策。總統令顯示:構成國際郵政託運或航空包裹的貨物,價值不超過五十美元或等值的其他貨幣,以個人爲目的地的進口稅率降低到0%。巴西政府將爲自願符合政府設定標準的電子商務公司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海關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稅改中,巴西還是會對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進行的跨境消費統一徵收17%的商品和服務流通稅(ICMS)。也就是說,合規計劃開始實施後,50美元及以上的跨境包裹,需要繳納60%的關稅,併疊加17%的ICMS稅;50美元以下的跨境包裹可享受免關稅,只需要繳納17%的ICMS稅。

此前,巴西財政部長表示,該國將對電子商務巨頭的發貨徵收“數字稅”,取消對個人發貨50美元以下免關稅的決定,來自中國的電商平臺被視爲該措施的主要目標。

1.一波三折

在巴西市場被“針對”,跨境電商平臺們並不是第一次,早在去年上半年,SHEIN、AliExpress等平臺就已經被多次提及。

彼時,巴西財政部聲稱其接連收到了多個巴西本地零售商對AliExpress、SHEIN、Shopee等亞洲電商巨頭的投訴。據巴西媒體MoneyTimes報道稱,巴西工商界聯名向政府舉報了多家電商平臺,包括Shopee、SHEIN、AliExpress等在內。在被披露的一封投訴信中顯示,巴西多家零售業協會和企業代表致函聯邦總檢查署,投訴包括Shopee、SHEIN、AliExpress、wish等多家知名跨境平臺“不正當競爭”。在這些國際電商網站上,客戶能夠以低於巴西產品的價格購入進口產品,價格有時甚至不到本土產品的一半。

另外,由於巴西政府不對價值低於50美元的包裹徵稅,有一些電商平臺利用這個漏洞,將貨物當作個人而不是企業來運送,從而獲得免稅。根據巴西零售業發展研究所(IDV)的數據,2021年數字零售業佔巴西總零售額的14%左右,22%的在線交易有逃稅行爲,在線逃稅率高於實體零售業。研究還指出,跨境銷售(進口產品)成爲數字零售業逃稅的主要手段,佔逃稅行爲的39%至54%,成爲零售商“新的非正規收入的途徑”。

隨後,有消息顯示,巴西經濟部和聯邦稅務局或將要求跨境電商企業註冊本國稅號並徵收增值稅,同時針對跨境電商制定了一些新的提案。財政部長Fernando Haddad表示,新計劃旨在“平衡市場之間的競爭”,解決當地零售商的擔憂。

由於反對聲音過大,取消免稅政策並對平臺徵收新稅等計劃難以推進。5月21日,巴西總統爲這個爭議劃上句號,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不會簽署對Shopee、AliExpress、SHEIN 等平臺徵稅的臨時措施。

雖然風波暫告段落,但期間一直暗流湧動。一年後,關於平臺稅務問題再次被討論。

今年3月份,巴西聯合會議員向巴西財政部長提議要求其取消“在跨境電商平臺購物低於50美元可免稅”的政策;4月上旬,巴西財政部部長Fernando Haddad宣佈,政府將很快出臺相關政策以取消對跨境平臺購物低於50美元免稅的政策。這意味着在新政策推出後,所有價值低於50美元的進口商品都需要繳稅。

在經過多方面的博弈後,6月份,巴西全國州財政祕書委員會(Comsefaz)一致決定,將對在AliExpress、SHEIN、Shopee、Wish等平臺上購買的商品徵收17%的增值稅率(ICMS)。

6月30日,巴西財政部宣佈,參與新稅務合規計劃的公司將免除最多 50 美元的電子商務採購聯邦稅。該計劃將於8月1日開始實施,爲自願符合政府設定標準的電子商務公司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海關待遇。

新的合規計劃爲持續了一年多的爭議畫上句號,賣家以及平臺等來了一個“不好也不算壞”的結果。

2.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

深圳某財稅公司負責人陳翔對雨果跨境表示,確保市場公平性並增加稅收,這是所有稅改的最終目的,“巴西想要對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徵稅,這個一點都不意外。”

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被譽爲金磚國家,國內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良好,物流和支付平臺發展也十分迅速。巴西的熱度雖然比不上歐美,但市場與進口額也正在快速增長,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推動了巴西電商行業的極速增長。根據巴西電子商務協會ABComm的數據,2023年巴西每位消費者在電商上的平均支出爲470雷亞爾(約爲96美元),訂單量爲3.95億,預計今年年底,巴西電商銷售額將達到1860億雷亞爾(約爲380億美元)。

憑藉中國產品的價格、供應鏈等優勢以及相關免稅政策,包括AliExpress、SHEIN在內的衆多跨境電商平臺得以順利在巴西快速打開市場。而伴隨着這一趨勢,大量巴西本土電商平臺和本土賣家在市場上難以生存,巴西市場關於跨境平臺相關免稅政策導致市場競爭不公平的聲音愈演愈烈。

陳翔對雨果跨境表示,隨着跨境平臺在巴西發展越來越好,本土零售商的市場份額被大量搶佔,當地零售企業只能向政府施壓,以期通過政策限制來改善自己的競爭環境。

“這次巴西關於稅改的博弈,除了安撫本土企業,主要還是要打擊低申報,以及高價值免稅的問題。”陳翔介紹,目前進入巴西市場的產品以低客單價產品居多,例如Shopee、AliExpress巴西站點,絕大部分的產品客單價均在40美元以下,基本在免徵額度之內。此外,跨境賣家低報、瞞報現象較爲嚴重,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50萬個跨境包裹抵達巴西。按此數據測算,這在2022年會給巴西政府造成600億雷亞爾(約爲123億美元)的稅收損失,而2023年,這一數額將超過1000億雷亞爾(約爲205億美元)的規模。

如果取消50美元免稅的政策,在巴西跨境電商平臺與賣家的影響顯而易見,有賣家向雨果跨境表示,如果真的要徵稅,賣家在巴西市場的成本將急劇提高。陳翔表示,如果按“取消免徵額度”、“60%關稅”方案,綜合稅率將高達90%,售價與成本將大幅增加;而“50美元以下繼續免徵,但需要繳納17%的ICMS稅”新政下,綜合稅率則約爲20%。

陳翔表示,最近的稅改背後還有的一個大背景是國家稅制改革,對於巴西市場,“只要矛盾存在,關於稅收方面的調整終會到來。對於當前這個方案,只能說不算好,也不算壞。”

陳翔表示,本土化是規避稅務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不少平臺也正加緊推進巴西本土化進程。最近消息顯示,作爲第一個開放招募本地賣家的國家,SHEIN將在巴西投資近1.5億美元,與當地2000家制造商合作,SHEIN預計,到2026年底,巴西約85%的銷售額應來自當地製造商和銷售商;而Shopee巴西站今年3月份的本地賣家店鋪數達到了300萬,有85%的訂單來自本地賣家。

3.巴西“落地”,美國“風起”

雖然巴西稅改暫告一段落,但對於掘金海外電商市場的賣家,稅收是一道繞不開的檻。

歐盟的稅改,就曾難倒了一大波的中國賣家。2021年7月1日起,27個歐盟國家和地區開始對電子商務銷售實施新的增值稅規則,所有進口電商包裹無論價值多少都需繳納增值稅。“此前進口到歐盟的貨件價值,在22歐以下是不用繳納增值稅的;但在2021年7月1日之後,所有進口到歐盟國家的貨物均需要繳納增值稅,這對售賣低價商品的賣家影響較大。”

稅改直接衝擊了中國賣家的生意,“新政開始後,由於商品含稅價格,導致價格提升、競爭力下降,訂單數量明顯下降。”從物流數據來看,歐洲市場低貨值的直郵發平郵小包的量下滑了很多。更有平臺直接表示受歐盟增值稅影響,導致單量下滑。“直到現在,仍有部分賣家還沒走出歐盟稅改的影響。”陳翔對雨果跨境表示。

相比於歐盟的稅改,巴西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對於跨境賣家,新的風波正在“醞釀”。近日,有消息稱美國國會可能通過兩項新法案,修改原有“小額免稅”貿易法案,使他國在美國的跨境電商不再享受免稅優惠。

據《紐約時報》6月20日報道,現行的“小額豁免”法案允許美國海關較少監管低於一定價格的進口郵包。目前,美國海關不向價值低於800美元(約合人民幣5700元)的郵包徵收任何稅費。報道稱,國會可能提出新法案,禁止“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該免稅資格。另一項提案則要求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貨物收集更多信息,包括物品描述、原產國、進口商等。

《紐約時報》分析稱,若提案通過,美國跨境電商貨物的定價將受影響。當前,在線海外零售商直接從海外郵寄小批量產品給客戶,幾乎從不超過800美元的免稅上限。近年來,受益於最低限度規則的進入美國的產品數量猛增。2016年,國會將美國政府加急免稅待遇的門檻從 200 美元提高到 800 美元。此後,此類進口量從2016年的約 2.2 億包增加到 2021 年的 7.71 億包(據政府稱,中國約佔 60%),去年爲 6.85 億包。

雖然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提出取消現行的“小額豁免”法案,但對於出海環境變得日益複雜的中國賣家而言,每一次“狼來了”的聲音,都會讓中國賣家膽戰心驚。

對於大部分中國賣家而言,美國都是首位甚至是主要地位,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產品價格上,從中國發往美國的小包商品,鞋服、配飾、3C數碼、家居用品,單個包裹的價值通常都低於800美元。據數據統計,中國出口到美國超10%的商品都利用了800美元的最低免稅額政策進行避稅。而據美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有1.65億件包裹通過空運以“免稅模式”進入美國境內。“產品貨值不高,讓中國產品能夠在海外市場具備顯著的競爭力,但同樣也極其脆弱。如果800美元以下產品不再免稅,或者仍將保留一定的額度,都將對採用小包直郵的中國賣家產生極大影響,所受到的打擊不會比歐盟稅改小。”陳翔表示。

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高懸,對於跨境賣家,挑戰還遠未結束。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凌政和)

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繫本文觀察員,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