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音樂已經成爲了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但樂器卻仍然是一個“小衆”的商業領域,全球市場規模僅有兩三百億美元。
作爲製造業大國,中國生產了全球一半的樂器,然而除了一些大品牌的代工業務以外,絕大多數中國製造的樂器都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場。相對於專業的生產水準,許多企業更缺乏品牌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但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一些樂器製作企業開始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不滿足於OEM業務形態的他們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並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
Donner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2012年成立以來,Donner憑藉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在產品質量和設計水準上都保持在行業領先的位置。此後,通過跨境平臺銷售產品,2020年位列Amazon垂直類產品銷量前三,年營收超過15億,2021年,獲Anker與SHEIN的戰略投資,產品銷往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
這個成績,讓Donner在以雅馬哈、羅蘭等老牌巨頭佔據大部分份額的樂器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爲黑馬。在這個過程中,紮實的研發和品控能力當然是Donner成功的基礎,但是出色的營銷策略也是重中之重。
隨着出海成爲中國企業的常規操作,越來越多的細分市場逐漸迎來新的機會和變化,我們認爲Dooner的營銷策略極具代表性,因此非常值得覆盤。
一、業內名人矩陣式背書,用戶自發跟隨
相對於滿足專業人士的練習和演出需求,Donner認爲滿足普通愛好者的需求才是更大的機會。也正因如此,Donner的目標客羣相對模糊和分散,其用戶畫像大致爲年齡在16-35歲、主要身份爲學生或上班族、想要嘗試學習樂器。
面對這些小白用戶,Donner選擇了與業內名人合作,藉助他們的影響力來爲品牌做背書。
一方面,他們的影響力有限,只侷限於專業領域,因此合作成本相對可控;另一方面,按照小白用戶的學習路徑來看,在他們在購買入門產品時的決策依據中,來自專業人士的推薦起了很大一部分作用。畢竟,大多數人都覺得成爲大師的第一步就是和大師用一樣的工具。
Donner Artist Series(Donner藝術家系列)也就此誕生,這是Donner專爲業內知名人士設立的項目。主要內容就是以固定的訪談形式採訪目標人物,在這個過程中,被採訪者會簡單介紹自己的入行經歷和學習背景,以及現場來一段漂亮的solo(獨奏),最後還會向觀看視頻的初學者們推薦Dooner的產品。
在這些被採訪者中,既有著名的貝斯手Tiago,還有吉他手Mauricio Guerrero,甚至還有鼓手Andy Prado。Donner在選擇採訪者時,並沒有侷限於吉他、架子鼓這類“大衆的”品類,而是從自身產品出發,去尋找合適的採訪對象。
在拍攝該訪談系列視頻時,Donner將背景設置在了工作室中,暖色調的燈光搭配讓整體視覺風格非常溫馨。而且每一次採訪到最後都會圍繞着初學者入門產品的話題進行討論,幾乎每一位被採訪者都會用語重心長的語氣說,沒有必要一開始就花太多的錢在樂器上,等你技術練好了再買也不遲,Donner的產品就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
對於觀看視頻的小白們來說,過去心中高不可攀的大神,現在居然像鄰居大哥哥一樣教你怎麼彈吉他,還苦口婆心地告訴你不要踩坑,這種被拉近的距離感讓小白們放下了戒心。
藉助這種軟推廣的內容形式,Donner充分利用了合作對象的影響力,在目標客羣的心中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完成了品牌植入。
Donner是一個DTC樂器品牌,想要充分地展示產品特性和品牌形象,視頻無疑是最佳方式。這也是爲什麼Donner在TikTok上發力營銷的原因。
而音樂又是現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TikTok上有非常多的音樂內容,這也直接導致了音樂紅人的湧現。不管是單純的唱見,還是以樂器爲抓手的soloer,亦或者是樂隊,都在孜孜不倦地生產內容。
這也爲Donner的紅人營銷提供了基礎。
Gabe,一位活躍在TikTok上的吉他老師,因爲經常分享很多能幫助初學者獲得立竿見影效果的技巧,因此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目前擁有266.3k的粉絲。
Gabe和Donner的合作內容也是教學的形式,在視頻中,Gabe嘗試教他的兩名學生用搖滾吉他彈奏爵士風格,但是其中一名學生卻彈出了搖滾式的爵士樂,非常搞笑。Gabe也在視頻的簡介出無奈地寫出了“when your guitar student tests your patience(當你的學生試圖挑戰你的耐心)”。
這條在外行看來平常的視頻引起了很多吉他初學者和老手的共鳴,視頻最終收穫了130萬次點贊和3731條評論,數據非常不錯。Gabe在視頻簡介處指明瞭Donner的TikTok賬號地址,並打上了相關標籤,大大方便了品牌方引流。
除了教學類紅人以外,很多soloer也是Donner的合作對象。所謂soloer,簡單來說就是獨自完成演奏的人,這類紅人往往一人獨自出鏡,憑藉高超的技巧和演奏視頻帶有的“Kill Time”屬性吸引觀衆。
Christina Traine,一位年僅18歲的電吉他手,演奏的視頻風格跨度很多,既有搖滾,還有R&B,甚至連最近興起的復古Citypop都有涉獵,因此吸引了474.6k名粉絲關注。
Donner和她的合作形式也非常簡單,就是讓Christina使用Donner的產品彈奏一首曲子,而Christina選擇了日本歌手藤井風的《不如死去》(這首歌很火,僅網易雲平臺上的收藏量就突破了100W+)。
Christina將這首時下非常流行的單曲用搖滾的風格呈現了出來,高超的技巧絲毫沒有讓聽衆覺得違和。最終,該條視頻收穫了911.2k次點贊和2541條評論,數據非常贊。
同時,和Gabe一樣,Christina也在視頻簡介處指明瞭Donner的賬號地址,並且也打上了相關標籤。其實,類似於Christina這樣的音樂紅人,Donner還合作了非常多。在TikTok上#donnermusic標籤下的內容瀏覽量就已經達到了5.9億次!
這種海量的紅人合作爲Donner的品牌宣傳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但代價是什麼呢?
三、管理海外紅人成本高昂,靠譜團隊來幫大忙
除非是從明星轉型,不然絕大多數的音樂類紅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有播放量和點贊量,但沒有粉絲。因爲他們大多數不具備原創能力,所以演奏的曲目都是已經成熟的作品,這也導致了很多觀衆點贊他們的視頻並不是因爲他們的演奏本身,而是因爲恰巧彈到了觀衆喜歡的歌曲了。
換言之,大多數音樂類紅人的商業價值偏低,這個問題對於想要依靠廣告來變現的紅人是致命的,對於品牌方來說也同樣如此。
但Donner卻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將劣勢轉化爲了優勢,其中的關鍵就是“以量取勝”。
首先,商業價值偏低就意味着合作成本較低,總預算可控。其次,合作形式簡單也會使得內容產出的效率變高。因此,如果合作一兩個腰尾部紅人沒有效果,那麼合作一兩百個呢?一兩千個呢?
Donner合作海量TikTok紅人的底層邏輯就是這樣的,而那些低粉絲高播放的合作內容也都是這樣被產出的,不然#donnermusic標籤下5.9億次的播放就太可怕了。
但是採用這種方式需要注意的就是管理成本,合作幾十個紅人或許只要組建一個In-house團隊就行了,但如果管理是一兩百個甚至更多的紅人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還要考慮全球用戶,那麼合作不同地區的紅人也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的溝通成本、質量管理、成果驗收、支付流程......則是絕大多數品牌無法獨自完成的。
(來源:網紅營銷Bella)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