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拍賣中,拍賣商選擇出價第二高的拍賣者成交,這是什麼原理?
舉例說明,一個物件,最後的中標人的出表價是10元,未中標的最高價格是8元,按照維克裏拍賣,中標人只需要出8元。
中標者的成交價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出價最高的未中標者決定的,出標的高低只決定輸贏而不決定具體價格,只有用真實價格競拍才能保證最後中標的那個價格是自己想要支付的價格,所以參加維克裏拍賣的人沒有扭曲自己價格的激勵。
維克裏拍賣的最著名的衍生就是eBay的競價代理(Proxy bidding)拍賣,除了不是密封式拍賣外,它規則基本和維克裏拍賣相同,自然而然的擁有維克裏拍賣的優點。
當然,任何經濟機制的設計都無法做到完美,即使是維克裏拍賣這樣在學術界頗有好評的設計也有以下的幾個缺點:未中標者會結成同盟;很難避免一個投標人用多個身份投標的行爲;難以避免買方串謀,互相揭示價格,以降低;賣方會僱傭“托兒”來擡高價格;不一定最大化賣方利潤。
第五點也許是爲何維克裏拍賣在實踐中應用不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新西蘭在1990年對一部分無線電頻譜進行維克裏拍賣,一次拍賣中,中標者出價100 000新西蘭元,第二高出價卻只有6元。
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帕累托最優的,但肯定不是賣方利潤最大化的。
在某些拍賣中,拍賣商選擇出價第二高的拍賣者成交,這是什麼原理?
維克裏拍賣的優點就在於“講真話”是最優策略,所有的投標人都會顯示他對拍賣物的真實評價。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因爲中標者沒有價格影響力。
舉例說明,一個物件,最後的中標人的出表價是10元,未中標的最高價格是8元,按照維克裏拍賣,中標人只需要出8元。
中標者的成交價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出價最高的未中標者決定的,出標的高低只決定輸贏而不決定具體價格,只有用真實價格競拍才能保證最後中標的那個價格是自己想要支付的價格,所以參加維克裏拍賣的人沒有扭曲自己價格的激勵。
維克裏拍賣的最著名的衍生就是eBay的競價代理(Proxy bidding)拍賣,除了不是密封式拍賣外,它規則基本和維克裏拍賣相同,自然而然的擁有維克裏拍賣的優點。
請問eBay賣家可以監測到買家最後3秒出價的最高價格嗎?
即使是private listing可以看到出價時間的,不過出價時間個能否中標關係不大,除非最後時刻的價格已經超過你的出價或者你的實際加價幅度小於最小加價幅度導致出價不成功。
說賣家惡意看到你的最高出價是不成立的,至少我幹了那麼多年eBay賣家從來沒聽說過。
在某些拍賣中,拍賣商選擇出價第二高的拍賣者成交,這是什麼原理?
拍賣有不同的競價規則,你說的那種應該是維克裏拍賣(Vickery auction)。
你的記憶有偏差了,維克裏拍賣的基本原則是:商品還是由出價最高的投標者獲得,但是隻需按第二高的出價進行購買(有時還要加上一定的“競價增量” ,例如出價的5%)。
這個是拍賣理論上的很重要的一個競價方式,它的名字來源第一次在學術界提出這個理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維克裏。
有時又被稱作“集郵者拍賣”,是因爲早在1893年集郵者就採用這種方式拍賣他們的收藏。
說到這裏,還是先言簡意賅的介紹一下最基本的幾種拍賣方式,之後再展開介紹維克裏拍賣的原理吧:英國式拍賣(open ascending auction):拍賣人設定一個保留價格,投標人相繼給出一個更高的價格,出價最高者得。
這就是大家在影視作品中常常見到的拍賣方式,就不贅言了。
荷蘭式拍賣(open descending auction):拍賣人一個較高價格起拍,之後逐步降低價格,直到成交。
荷蘭式拍賣的場所常常懸掛着一個巨大的鐘表式儀器,這就是荷蘭式拍賣的自動“拍賣人”,這種拍賣方式的優點就是迅速,最早起源於荷蘭人對鮮花的拍賣,我國的雲南鮮花交易市場已經引進了一整套荷蘭式拍賣設備對鮮花進行拍賣。
它也適用於海魚、乳製品等易變質物品的拍賣。
密封式拍賣(first-price sealed-bid auction,FPSB):這就是建築工程招標中常用的拍賣方式,招標人選擇幾家有資質的建築承包商,它們分別對項目進行估價和密封投標,招標者選擇出價最低者成交。
維克裏拍賣是一種密封式拍賣。
評價一個競價規則的優劣要考慮兩個目標: 帕累託效率 利潤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很好理解,拍賣者把拍賣品給出價最高者,而帕累託效率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要讓拍賣品由評價最高的人獲得。
注意,這兩個詞有顯著地區別,這正是之後證明維克裏拍賣最優需要的背景知識。
根據這兩個原則來衡量,以上的競價規則都有各自的缺點。
英國式拍賣如果加上保留價格的話,不是帕累託有效的;不加上保留價格的話,則有可能無法達到利潤最大化。
剩下兩種拍賣方式都面臨着同一個問題:投標者的最優出價都取決於他對其他人出價的預期,所以常常不會展示自己對拍賣物的真實評價。
例如在荷蘭式拍賣中A和B同時買一塊大奶酪,他們的真實評價分別爲10元和9元,但是A“覺得”B對這塊奶酪的評價是7元,而他又想要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所以他給自己定的戰略是等到價格降到7.5塊時拍走,但是喊道8塊的時候B就已經拍走了奶酪,評價最高的A手裏卻空空如野。
維克裏拍賣的優點就在於“講真話”是最優策略,所有的投標人都會顯示他對拍賣物的真實評價。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因爲中標者沒有價格影響力。
舉例說明,一個物件,最後的中標人的出表價是10元,未中標的最高價格是8元,按照維克裏拍賣,中標人只需要出8元。
中標者的成交價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出價最高的未中標者決定的,出標的高低只決定輸贏而不決定具體價格,只有用真實價格競拍才能保證最後中標的那個價格是自己想要支付的價格,所以參加維克裏拍賣的人沒有扭曲自己價格的激勵。
維克裏拍賣的最著名的衍生就是eBay的競價代理(Proxy bidding)拍賣,除了不是密封式拍賣外,它規則基本和維克裏拍賣相同,自然而然的擁有維克裏拍賣的優點。
當然,任何經濟機制的設計都無法做到完美,即使是維克裏拍賣這樣在學術界頗有好評的設計也有以下的幾個缺點: 未中標者會結成同盟; 很難避免一個投標人用多個身份投標的行爲; 難以避免買方串謀,互相揭示價格,以降低; 賣方會僱傭“托兒”來擡高價格; 不一定最大化賣方利潤。
第五點也許是爲何維克裏拍賣在實踐中應用不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新西蘭在1990年對一部分無線電頻譜進行維克裏拍賣,一次拍賣中,中標者出價100 000新西蘭元,第二高出價卻只有6元。
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帕累托最優的,但肯定不是賣方利潤最大化的。
拍賣理論是微觀經濟學中一個重要而有趣的分支,大家有空可以閱讀Vijay Krishna的《Auction Theory》,而更有意思的感受拍賣樂趣的方法則是約上幾位好友一起去桌遊吧玩上兩局《Modern Art》或者《決戰蘇富比》,幾局過後你就基本瞭解幾種常見的拍賣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