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蝦皮平臺個站點打款的幣種,如何?

臺灣,馬來,泰國,菲律賓這些目前來說都是用美元結算。
新加坡,印尼,越南是當地貨幣

蝦皮上面的價格比運費都要低,那麼低怎麼贏利啊?

3.付款問題 蝦皮新手指南:蝦皮入駐條件及費用詳解 目前蝦皮又推出了貨到付款功能,我們都知道,網上購物大部分都是衝動型消費,做跨境貨到付款,等快遞送到了,買家又不想要的話,不去取件是沒有任何責任的。
但是物流費用是不會退回來的,還有一點,低於20美元的產品蝦皮是不給予退回的,都是由蝦皮自行處理,最後我們運費白花了,貨也沒了。
基於這三點最主要的原因,老A真心不建議大家去做蝦皮shopee 老A還是希望你對蝦皮有一個清晰瞭解! 這個“瞭解”指的不是通過網上雞湯文,或者是發家致富的大神文。
而是要通過多方驗證,最好是有做過蝦皮的前輩們口中瞭解。
如果蝦皮真的那麼賺錢,那麼中國大陸跨境電商賣家,在蝦皮上的數量一定是佔比最多的,可事實並非如此。
每個行業都是二八定律,掙錢的往往都是那一小撮人,其他的並不是說不賺錢,只是沒有網上說的那麼誇張而已,但肯定大部分人都是不賺錢的甚至是賠錢。
千萬不要一時衝動,盲目步入一個陌生的行業,不然最後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講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國內電商不好做,傳統跨境電商也是舉步維艱,到底現在做什麼能乘上讓豬起飛的颱風呢?

如何評價Shopee蝦皮9.19裁員?

新智元 人工智能話題下的優秀答主 在週一發佈的一份聲明中,蝦皮表示,這次裁員是其爲了「優化運營效率以實現整個業務自給自足」而做出的努力。
對於這件事,網友們的態度也很一致:在令人失望這件事上,蝦皮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
脈脈上的蝦皮員工表示,老闆開完會後,即刻就宣佈了裁員的消息。
脈脈上也早有預言家,預言到了蝦皮大幅裁員的這一天。
此外,也有小道消息稱,那些不賺錢還燒錢的部門、 應屆生 、績效不好或者有案底的,都是重點關照對象。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每個團隊中只有不到10%的員工受到影響。
而在脈脈上發帖稱 「在團隊會議上七分鐘內宣佈裁員」的員工在評論中表示,ta所在的業務部門裁掉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員工。
根據界面新聞報道,根據蝦皮員工的預估,國內的蝦皮團隊大約有六七千人,此次裁員是各地區分開操作,國內部門也沒有收到全球的統一通知。
「在這次過渡期間,我們正在向受影響的同事提供支持。
」蝦皮這樣表示。
但該公司沒有具體說明最新一輪裁員的規模。
目前,蝦皮的大羣已經開啓了禁言狀態。
蝦皮中國大裁員 在上個月,名爲「林戈下南洋」的上交校友剛落地新加坡就被取消offer一事,就已經讓蝦皮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討論。
蝦皮當時的解釋是:「由於一些技術團隊的招聘計劃調整,我們的一些職位不再保留。
」蝦皮的母公司是Sea。
根據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生存射擊遊戲Free Fire長期以來一直是Sea最賺錢的遊戲,從2017年到2021年的收入超過40億美元。
這些利潤巨大的遊戲,一直支持一些無利可圖但快速增長的業務,比如蝦皮的電商業務。
而如今,Free Fire在印度被禁,遊戲收入下降。
退潮後,裸泳的蝦皮從前期的瘋狂擴張,走到了現在的瘋狂裁員。
今年第二季度,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裁員。
蝦皮的裁員之所以引起民憤,還是因爲毫無人性的裁員方式以及前期的無腦擴張。
根據一位蝦皮的三年老員工——知友梁唐的說法,蝦皮的管理模式一直都是慌里慌張、倉促忙亂的無腦模式。
「缺人了就風風火火招聘,別人不肯來就加錢。
老員工被倒掛了也不管,有人離職了就加錢挽留,現金流緊張了就毀offer裁員。
」梁唐表示,「早在股價踩着一塌糊塗的基建上天的那一刻起 」,他就預料到了蝦皮會有樓塌了的這一天。
另一位蝦皮員工也表示,蝦皮倉促、慌亂的風格,真是從上而下,無孔不入的—— 提到蝦皮,許多求職互聯網的小夥伴都記得,去年許多大廠都在縮減招聘的時候,就蝦皮還在大張旗鼓地擴招。
在業務發展趨勢還不錯的時候,蝦皮一心想着多元化發展,電商、支付、遊戲、物流……只要是一拍腦門想到的,都要做,畢竟,那時的蝦皮是想成爲東南亞的阿里+騰訊。
而如今,Sea賬面上現金和短期投資纔有78億美元。
曾經的蝦皮還一度被稱爲可以躺平的碼農養老公司、互聯網人的夢中情司,據說一天只要幹幾個小時的活,其餘時間都可以摸魚。
而現在,每一個人都在切身感受到:Winter is coming。
去年的互聯網人,是有蝦選蝦、有鵝選鵝、無鵝延畢。
而到了今年,則是蝦蔫鵝瘦。
在蝦皮裁員的微博話題下,一位還在地鐵上的員工正在猶豫還要不要接着去上班。
另一位直接回復表示,自己昨天「剛到公司,人就沒了」。
而其他公司已經開始撈蝦皮被裁員工了,某些平臺上都打出了「收留心碎蝦皮XX崗童鞋了」。
人不多,沒泡沫,速來! 東南亞和南美也「雨露均沾」 顯然,作爲一家base在新加坡的公司,遭重的不會只有中國的部門。
就在9月初,蝦皮關閉了在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本地業務,並完全退出了阿根廷市場。
但同屬南美的巴西,則沒有受到影響。
而隨着「裁員大會」的召開,印度尼西亞也將有3%的員工喜提大禮包。
根據2021年的年度報告,東南亞的收入佔該公司2021年總收入的63.5%,而拉丁美洲對年收入的貢獻從2019年的13%增長到2021年的18.6%。
蝦皮何以至此? 雖然名字聽上去像是買海鮮水產的,但實際上蝦皮可是正正經經的國外大廠,是一家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大型電商平臺,主要業務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堪稱「東南亞小淘寶」? 不不不,前幾年,蝦皮在東南亞的業績可是一直妥妥碾壓阿里投資的Lazada的。
在整個2020年,蝦皮在4個東南亞國家的月訪問人數上均實現了對Lazada的絕對優勢。
蝦皮背後是母公司Sea,而Sea背後的主要投資者是阿里的老對頭騰訊,據2020年底數據顯示,騰訊持股佔比39.7%,是Sea最大的股東。
不過在全球疫情洶湧, 消費降級 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國內對大型科技企業的海外投資監管一直在縮緊,即使強如騰訊,也不可能一直「逆流而上」。
今年1月,騰訊最近一次宣佈減持1450萬股Sea公司的股票後,持股比例已降至18.7%。
大股東減持,業績下降,帶來的自然是股價的暴跌,過去一年,蝦皮母公司Sea的股價跌幅超過80%,僅用慘烈都不足以形容了。
曾經,因爲遊戲和電子商務人氣激增而飆升至2000多億美元的市值,現在也只剩下270億美元了。
根據Sea的財務報表,蝦皮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虧損爲9.312億美元,比2021年第二季度的淨虧損4.337億美元大幅擴大。
面對鉅額虧損,Sea除了縮減業務和裁員之外,其聯合創始人—— 億萬富翁李小冬(Forrest Li)還在一份1000字的內部員工備忘錄中宣佈,高層管理人員將放棄工資並緊縮開支,直到公司達到自給自足爲止。
而在另一封內部的電子郵件中,蝦皮的CEO馮陟旻(Chris Feng)也表示,鑑於當前宏觀上的不確定性不斷升高,公司需要「將資源集中在覈心業務上」。
這樣的背景下,裁員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蝦皮的商業模式 蝦皮,像任何電子商務平臺一樣,在商品的賣家和買家之間擔任着中介的角色。
收入來源包括,交易費、廣告服務和增值服務。
基於交易的費用是按銷售價格的一定比例向賣家收取的。
其中有兩種主要的交易費用:交易費和服務費。
交易費是統一的2%,而服務費從0%到5%不等,取決於賣家簽署的參與計劃和銷售產品的類型。
而廣告費則是根據買家的點擊量收取。
賣家首先針對搜索結果中的關鍵詞出價,其中,出價最高的賣家將出現在買家的搜索結果中,並按每次點擊的成本收費。
增值服務(VAS)是基於蝦皮數據分析的營銷、產品和客戶管理工具。
由於大量的網絡流量通過該平臺,蝦皮能夠通過向賣家提供商業情報來實現數據的變現。
鑑於這些服務是高度自動化的,增值服務的利潤率更高,同時也是收入增長的重點領域之一。
成本方面則包括了,銀行交易費;支付給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和貨物的倉儲費用、服務器和託管費用;以及員工薪酬。
用收入減去成本,就能得到了蝦皮最終的毛利率了。
然而,一波計算下來,我們發現截至2021年初這個值都是負的…… 從下表中,可以推斷出,蝦皮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成本是變動的。
也就是說,隨着收入的增長,成本也在同步增加,反之亦然。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便前面提到的銀行交易費。
這種費用會按銷售價格的一定比例收取,顯然,並不利於規模化經營的盈利能力。
也難怪Sea會競標(並贏得)新加坡的數字銀行執照,這樣,他們就可以減少支付給銀行的交易費用了。
不過,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自2017年以來,蝦皮收入成本的絕對增長小於收入的絕對增長。
但這個看似正在改善,又負了太久的值,也給蝦皮的今天埋下了一個小小的伏筆。

現在亞馬遜和shopee那個好,各有什麼優點?

首先我們先說說兩個平臺針對的市場: 亞馬遜雖然說是全球開店,但是注意做的還是歐洲站、北美站、日本站這些站點、其他站點都是剛成立一年左右,還不是很穩定,蝦皮主要針對於東南亞市場,目前有7大站點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相對於來說臺灣站是比較好做的,因爲語言都差不多所以首站可以先開通臺灣站 平臺的模式 亞馬遜有FBA和FBM兩種模式,FBA就是精品模式首先需要大量的囤貨發到亞馬遜的海外倉,由亞馬遜官方來配送發貨,優勢就是物流成本低,時效比較快,劣勢是需要囤貨對資金有較大的要求,其次必須保證囤的貨能夠賣出去,如果賣不出去就賠錢。
(新手小白不建議直接做FBA)蝦皮也是有兩種模式,精品和鋪貨,蝦皮的利潤沒有亞馬遜的高,在百分之30-50左右,亞馬遜在百分之40-70左右,特殊產品在百分之100-200左右。
但是蝦皮走的是訂單量,穩定的店鋪一天出40單以上是沒有問題的,亞馬遜不同亞馬遜走的是客單價,一天可能就出幾單,但是客單價高 兩個平臺的店鋪註冊條件 亞馬遜:營業執照、雙幣信用卡、手機號、郵箱、身份證 蝦皮:營業執照、近3個月店鋪的訂單流水或者資金流水截圖(任意一個店鋪即可,如拼多多、淘寶、京東、亞馬遜等)、QQ號 平臺服務費 亞馬遜沒有保證金,但是平臺每個月有店鋪租金,歐洲站是25英鎊,北美站39.9美元,其次店鋪出單後後抽取8-15個點蝦皮沒有保證金也不需要租金,前三個月蝦皮對於店鋪還有一定的補貼,三個月之後平臺會收取5%的訂單佣金,這個佣金也是成交之後從營業額裏面扣除了。
基本上可以說是開店零成本。
溝通方面 亞馬遜沒有及時聊天客服來往都是通過郵箱,賣家只需要在24小時內回覆就可以 蝦皮是有及時聊天客服的,首站開通臺灣站點,來往都是以繁體字的形式發送,Shopee爲賣家提供了關於客戶服務的一些措施,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站點,shopee都有本地的客服團隊,賣家可以通過這些團隊進行與買家的溝通。
利潤方面 亞馬遜的客單價要比蝦皮的高,利潤一般在40%-70%,平臺抽成8-15個點,客單價高利潤高但是訂單量少蝦皮的利潤沒有亞馬遜的高,一單的利潤在30%-50%,但是蝦皮是走量的,第一週基本都會出單,一月出個幾十單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蝦皮的訂單和國內電商又不太一樣,蝦皮的訂單基本上都是一個買家同時買多個商品 物流方面 亞馬遜FBM模式發貨流程是店鋪出單後發到國際中轉倉,再有中轉倉的工作人員二次打包貼簽發到國外 蝦皮發貨流程是店鋪出單後發到蝦皮中國的中轉倉,一共有5個倉庫分別在上海、廣州、深圳、義烏、福建,由蝦皮官方人員進行派送 店鋪操作方面所有無貨源模式的操作模式都差不多,都是採集其他電商平臺的商品上傳到自己的店鋪,亞馬遜賺取跨國之間的信息差和匯率差,蝦皮賺取信息差和價格差。
亞馬遜對上傳商品的數量沒有限制,但是新店第一週只有1000個量,第一週上滿1000之後向平臺申請擴容,差不多申請兩三次就會是無限數量,蝦皮對於店鋪的上傳數量是有限制的,第一月只能上傳1000個產品,出5單之後會擴展到3000的數量,目前最高擴展到2000的數量,一般新店第一週就會出單。
時效方面 亞馬遜歐洲站 北美站的物流時效一般在25天左右客戶纔會完全收到貨,一般發航空小包 蝦皮的物流時效相對於亞馬遜是比較快的,因爲東南亞地區距離我們也比較近,一般在5-10天。
費用結算方面 亞馬遜的結算方式是亞馬遜綁定自己的第三方收款賬戶,第三方收款賬戶再綁定本人的儲蓄卡,會有一個匯率轉換費用是0.7,亞馬遜的回款週期是14天,加上客戶收貨10天左右,差不多是25天。
蝦皮支持P卡和pingpong(第三方收款平臺)兩種方式打款,蝦皮的打款週期通常是一個月2次,分別是月初和月中,而結算幣種除了新加坡站用新幣,越南站用越南盾外其他站點都是通過美元進行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