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運費補貼是補貼給買家嗎?
針對對象 • 補貼買家,根據買家每單的消費金額,如果最低消費金額滿足不同站點要求,則會對買家訂單進行相應的運費補貼。
所以是給買家訂單的運費補貼,賣家收到訂單的金額就是產品價格+實際運費。
• 目前我們各個站點都有運費補貼政策,以新加坡爲例: - 顧客訂單買滿 3 新幣,平臺會替買家支付3新幣的運費。
補貼政策 • 各站點運費補貼政策如下: - 新加坡:訂單滿 3 新幣補貼 3 新幣運費 - 馬來:訂單滿 30馬幣補貼 9 馬幣運費 滿 20 馬幣補貼 4.5 馬幣運費 - 臺灣:訂單滿 299新臺幣補貼 25 新臺幣運費 -印度尼西亞:根據買家選擇的不同物流方式,補貼門檻和金額不同 a. SLS:滿 9W 印度尼西亞盾補貼 5W 印度尼西亞盾
關於Shopee馬來西亞站運費怎麼算呢?
重量越重的,收的運費就越高 ,所以很多中國跨境賣家都是以小件輕的,那種配件走量會比較多,比如耳機、鋼化膜、手機殼、眼鏡、首飾、衣服等。
像中國臺灣,因爲距離大陸近,物流也比較成熟,首重0.5kg,3.5元左右,續重0.5kg就要7元左右了。
小件的像一件衣服連包裝大概也就是300-500g左右,剛好卡在首重內。
很多你在平臺上看賣得好的都是這種。
當然還有些商家是做大件的,可以走官方的大件物流服務和海運陸運渠道,一般海運是以體積重和實物重取一個最大值來計算的,也就是長*寬*高/體積重比正常是6000 ,貨物大但是不重,算體積重量。
貨物重但是不大,取實物重量。
所有包裹送倉後,是以蝦皮倉庫的稱重爲準,可能會有一定的誤差,稱重掃描後可以在訂單詳情裏面查看費用,再按收費標準反推回去得到重量。
不用過度糾結買家承擔什麼運費,買家只在首重上會承擔一部分,甚至訂單都是使用了運費抵扣券的,商家在藏價時候,應該仔細計算清楚再上架,否者就會虧損。
贊同3
Shopee深圳這家公司怎麼樣?
無障礙登錄/註冊求職 Shopee Shopee 無貨源 Shopee深圳這家公司怎麼樣?據瞭解,Shopee 於 2015 年 11 月正式推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和臺灣這七個地區,Shopee 去年一年的…顯示全部 成龍代言成爲股價轉折點 SEA的股價從高點跌去了80%。
曾經的全球心頭好“東南亞是中國的時光機 ”,變成了“東南亞是更脆弱的中國 ”。
“他們很難賺到錢”。
這個故事不僅在Shopee上發生,所有的夢想股都跌破了神壇。
過去市場做簡單的市場空間加法,現在要殘忍的看利潤,看Ebitda。
Shopee這樣虧錢越來越多、增速放緩的公司自然難逃一劫。
但這個財報後,我們應該換一種視角 。
1.Shopee緣何虧損至此 Shopee 2022Q1虧損了7.4億美金,相當於每單都要虧損0.39美金。
而在2021年和2020年,每單分別都要虧損0.4美金和0.5美金。
這不是一個健康的財務模型,考慮到Shopee對GMV的抽成已經比2020年高了50%,但並沒有換來毛利率和利潤率的改善,遠遠低於他的中國同行們。
我們可以從一些數據中看到端倪: Shopee的單均金額,從2019年疫情前的14.5美金每單,下滑到9.2美金每單成本項是利潤最大的拖累,而不是人力和營銷費用 這一切來源於 Shopee激進的運費補貼政策 ,FSP=免運費補貼。
2.FSP是一場激進的實驗 FSP免運費補貼是Shopee曾經在東南亞攻城拔寨的利器。
Shopee在商戶端向願意報名的商戶按GMV收取FSP費用,然後在用戶端向商戶發送免運券。
FSP有非常好的效果:東南亞物流在疫情前仍然給用戶非常大的心理門檻,買10美金的東西,要付出1.5美金的快遞費。
現在他們的心理門檻降低了心理門檻降低後,決策流程也變得更短 ,往常半個月買一次,現在看到喜歡的都能順手買了隨着Tokopedia、Lazada等玩家都開始FSP後,東南亞的物流行業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但是FSP帶來的副作用也非常明顯,以印尼爲例:每10美金,Shopee在3月前收商戶0.4美金的手續費但參考極兔收費情況,Shopee可能要付出1.2-1.3美金的物流成本假設平均每單的訂單金額是10美金的話,Shopee只收取4%費用,但要付出12%的成本,每單要虧8% 算在成本里的FSP,就使得Shopee光漲抽傭率,但不漲毛利率。
隨着FSP活動滲透率的提高,廣告、平臺費、CCB活動帶來的利潤彈性,都被FSP喫掉了。
而另一方面,FSP的推廣,使得單均金額逐年下降 ,客戶更多購買散單,而FSP抽成是按GMV比例抽成,成本卻是按單數來算 ,這使得FSP成爲越來越不划算的生意。
3.物流是門好生意 儘管FSP造成了如此大的虧損,但也提高了東南亞的整體物流水平。
東南亞的每個國家基本都有相同的特點,他們的島嶼衆多,國土狹長,但人口和GDP都圍繞着首都圈的特大都市 。
最典型的就是雅加達、馬尼拉、曼谷。
以印尼爲例, 80%的電商GMV都發生在爪哇島一個島上,而50%的GMV都發生在雅加達和周邊的衛星城 。
雅加達都市圈是一座3000萬人口的龐然大物,在這裏交通相對方便,基建遠遠好於其他地區,物流ROI中最重要的密度也好得多。
而在疫情之後,非都市圈的物流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雅加達都市圈,快遞已經能做到次日達 。
而在更遠一點的爪哇島核心地區,例如泗水、萬隆,送貨時間也已經提高到了到國內基礎上+1天 。
對於多數物流公司來說,他們只要做人口核心區就可以了。
偏遠地區可以交給郵政體系。
這也使得極兔在東南亞是門非常賺錢的生意。
Shopee也在組建自身的物流體系,並在不斷提高自身物流的份額,雖然現在還不是主流。
對於Shopee自身來說,做物流是個好生意:東南亞的物流仍然不夠卷 ,所以極兔纔有不錯的利潤率 Shopee可以讓這個市場捲起來,繼續降低電商商戶的成本,好讓騰出來的預算可以投入廣告費對於核心的人口密集區,各家物流之間基本沒什麼差別,而且利潤最豐厚,Shopee在這些地方有最核心的派單權 FSP加速了疫情後的物流基建發展,也同時讓Shopee自建物流順理成章。
東南亞和拉美的人口分佈,讓 Shopee絕對沒有機會做成亞馬遜 ,但讓物流成爲一門可能有利可圖的生意 。
4.馬來西亞進入收尾 東南亞電商滲透率不高,但馬來西亞是個例外。
Shopee佔到馬來西亞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可能已經接近阿里在中國的地位。
馬來西亞同時也是Shopee的大本營,是東南亞除了新加坡外發展最好的地區,客單價高 ,物流發展悠久 ,同時客戶對品牌的接受能力也強 。
當Shopee進入馬來西亞後,FSP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當Shopee開始優化FSP的策略後,馬來西亞也成爲了Shopee最先盈利的地區之一。
在去年年中,Shopee就宣佈了馬來西亞開始盈利。
我們以馬來西亞爲例分析FSP是怎麼優化的,以及帶來多大的彈性:假設馬來西亞的單均金額相對較高,有12美金一單。
在收取4%FSP費用,同時扣掉1.3美金運費成本後, Shopee每單FSP會虧7%的GMV但是當免運券從每月無限張收窄爲2張後,用戶原來一個月用3張券,現在只能用2張,那每單的成本就變化爲1.3/12*(2/3)=7.2%,每單FSP虧損就從7%變成2%而通常與FSP一起的,還有Shopee推出的CCB(返利活動),算上CCB返利帶來的收益,物流成本已經接近打平了 可以看出FSP最關鍵的幾個變量就是:單均金額 , FSP抽傭 ,物流成本 ,免運卷數量 。
以及在偏遠地區,例如爲馬來西亞橫跨東西馬以及印尼外島設置 FSP補貼上限 。
隨着品類擴展帶來的客單價提高,FSP收費正常化帶來的抽傭提高,自建物流+“卷”帶來的成本優化,以及對客戶進行免運券活動運營。
馬來西亞的FSP優化案例,也可能在其他地區複製。
5.該幫印尼朋友更好做電商了 相比於國內的電商玩家,印尼的商戶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例如當國內商戶開始做直播電商的時候,他會告訴你:品效合一很重要,ROI的投放週期也可以放遠點來看。
但在印尼商戶眼中,現金流就是最重要的 ,拉長ROI的風險太高了。
而在國內也有非常豐富各種流量教程,怎麼投廣告,怎麼做運營,怎麼分析數據。
各種流量訓練營鋪天蓋地,商戶的學習熱情也很足,打造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但在印尼電商圈中,商戶們還普遍停留在廣告功能都用不全,訓練營也幾乎沒有。
國內的促銷玩法豐富多樣,還做各種社羣、活動,這種在國內已經沿用10+年的做法,在印尼可能還很初步。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市場,也是經濟情況最符合東南亞定位的市場。
中國商家在Shopee中投廣告已經非常嫺熟,後續除了FSP外怎麼提升本土廣告效率 ,是下一步。
6.新加坡的獨特性不可複製 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分裂,無法預計會變成多糟。
中國公司出海的進度正在被打斷,例如圖森未來這樣的公司已經被明確要求做中外分離 。
這發生在前沿科技,也已經開始進入電商、Fintech,甚至遊戲行業。
相信在一線做出海遊戲發行商的朋友們,已經感受到了風聲的變化。
新加坡有華人基因,同時面向全球市場,這使得他像一條遊離於中外的鮎魚。
當我們想要去尋找有華人勤奮基因,並且同時面向全球的公司時,選項越來越少,也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新加坡。
回到最初的話題,當Shopee開始提到23年東南亞電商即將盈利的時候,這條通向盈利之路就已經清晰了 。
擺在Shopee面前的是工具已經有了,他該選哪一項,怎麼安排先後順序。
拼多多經歷了“詬病百億補貼”到盈利公司的轉換,Shopee也即將經歷這一過程,只是“百億補貼”變成了“FSP”。
可能再過2年,我們就也會用賺錢機器來形容Shopee。
2022-05-25 13:14 ・上海 贊同182
shopee運費補貼是補貼給買家嗎?
針對對象 • 補貼買家,根據買家每單的消費金額,如果最低消費金額滿足不同站點要求,則會對買家訂單進行相應的運費補貼。
所以是給買家訂單的運費補貼,賣家收到訂單的金額就是產品價格+實際運費。
• 目前我們各個站點都有運費補貼政策,以新加坡爲例: - 顧客訂單買滿 3 新幣,平臺會替買家支付3新幣的運費。
補貼政策 • 各站點運費補貼政策如下: - 新加坡:訂單滿 3 新幣補貼 3 新幣運費 - 馬來:訂單滿 30馬幣補貼 9 馬幣運費 滿 20 馬幣補貼 4.5 馬幣運費 - 臺灣:訂單滿 299新臺幣補貼 25 新臺幣運費 -印度尼西亞:根據買家選擇的不同物流方式,補貼門檻和金額不同 a. SLS:滿 9W 印度尼西亞盾補貼 5W 印度尼西亞盾b. LWE: 滿 15W 印度尼西亞盾補貼 5W 印度尼西亞盾 c. 印度尼西亞本地倉:滿 9W 印度尼西亞盾補貼 3W 印度尼西亞盾 -泰國:訂單滿 150 泰銖補貼 40 泰銖 常見問答 1、可以設置包郵價麼?要怎樣設置? 目前僅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臺灣有包郵設置,在商品編輯詳情的 shipping板塊操作點擊 I will cover the shipping fee 即可包郵,但設置包郵之後將無法享受運費補貼政策,因此不建議賣家設置包郵,建議賣家可適當調整商品重量至運費補貼門檻,配合補貼從而實現免郵。
2、爲何有的商品有免郵的標誌,有的卻沒有? • 滿足運費補貼條件,同時減免後運費金額爲 0 的產品,即爲包郵產品,會顯示免郵標誌 • 或者,賣家自行設置包郵產品,前臺會顯示免郵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