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買藥方便嗎?

越南的街邊有很多藥店,挺方便的。
你要是想要中成藥就跟賣藥的說,越南這邊也有挺多中成藥的。
但是一定要看清產地,有可能看你是外國人就給你拿進口藥,那些進口的都很貴,不過聽說藥效挺好。

華醫

泰國政府承認了中醫藥的合法地位,只給考試及格的中醫師發臨時執照。
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過和批准了中草藥議案。
有中藥店800餘家,多有坐常中醫師診病,也有許多私立中醫院廣泛應用中草藥和鍼灸進行治病。
較大的中藥批發商約爲10家,中小型約爲40家。
越南 越南很早就提出東醫與西醫相結合,規模較大的中藥店有近200家,中小藥店更是遍佈城鄉。
現從中國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藥就有180種。
中藥材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無論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藥應有盡有。
中國共有16家藥品生產企業獲得在越南的經營許可證。
日本

越南買藥方便嗎?

越南的街邊有很多藥店,挺方便的。
你要是想要中成藥就跟賣藥的說,越南這邊也有挺多中成藥的。
但是一定要看清產地,有可能看你是外國人就給你拿進口藥,那些進口的都很貴,不過聽說藥效挺好。

南藥

是中國傳統醫學和越南當地傳統醫學融合的結果 簡介 南藥(越南語:Thuốc Nam)是中國傳統醫學和越南當地傳統醫學融合的結果。
越南人稱中國爲北,與此相對自身爲南,其固有醫藥學稱爲南醫(越南語:Nam y)。
越南傳統醫藥分爲南藥和北藥(越南語Thuốc Bắc,又稱中藥,越南語Trung dược)。
南藥是指生長在越南的藥物,包括本地植物和引種的植物,北藥是指從中國引進的植物藥,但已經適應了越南當地的氣候。
在越南,一般家庭的治療主要使用南藥以及從藥店購買西藥,鄉村的傳統醫生主要使用南藥。
南藥與中國種屬完全不同,但與中國天然藥物用作同一治療目的使用。
在市場上銷售時,如與中國生藥的名稱相同,即在名稱後加後綴“Nam”代表“南藥”;而從中國進口的中藥加後綴“Bac”,代表“北藥”,以作區別。
例如,中國產甘草(Glycyrrhiza glabra)叫“cam thao”或者叫“cam thao Bac”,生長在越南的同種藥物則叫“cam thao Nam”。
輸入中國 早在東漢初年,馬援南征交趾,帶了大量的薏苡回國,就是南藥傳入中國的開始。
三國初期,張津在交趾作刺史,又把越南出產的藥物益智子送給曹操,自此之後,輸入中國的藥物代有增加。
南北朝時期有沉香、鬱金、蘇合、水蘇和石硫黃等藥物輸入。
唐代有白花藤、菴摩勒、毗黎勒、丁香、詹糖香、訶黎勒、蘇方木、白茅香、櫚木等輸入,其中尤以蘇方木輸入得多,且銷路也好。
越南的一些成藥,如玉龍膏,在此時也流進中國。
趙宋時代,又新輸入了使君子、麒麟竭、光香、降真香等藥物,其中使君子一藥治蛔蟲有特效,爲兒科的要藥。
一些治病的醫方也同時輸入,如用“舶上硫黃”及“薏苡”兩藥治痢的方劑。
明永樂年間黃福爲交趾布政司,曾訪求越南的醫師和藥師,送到南京任職(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屬明紀》)。
此後,越南人陳元陶著《菊堂遣草》、阮之新著《藥草新編》等醫藥鉅著,也傳入了中國。
清代,越南藥物丁香油、水安息、伽南香、氣結、胖大海、白緣子等傳入中國不久,便被醫人所採用,如用水安息、枯礬、龍骨等藥來“種子”,用丁香油治瘰癧癥結核。
通過這些藥物在臨牀的應用,也可以使人明瞭越南的醫藥學對中國醫藥學所起的一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