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消費者的電商網購態度如何?各國有哪些共性和個性特徵?

3月22日,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Lazada 和新加坡市場調查機構Milieu Insight聯合公佈了一份針對平臺6000名東南亞消費者的在線消費行爲調查,其中介紹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和菲律賓等6個國家消費者的在線購物習慣和偏好,並分享了他們對當前和未來的電子商務行爲和看法。
本次調查顯示,Lalaza在東南亞地區擁有超過1.3 億的活躍消費者,73%的東南亞消費者已將網購視爲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有競爭力的價格(45%) 、合理的運費(45%) 、簡單方便的產品搜索功能(43%) 和便利性 (43%)是東南亞消費者選擇在線購物的主要原因。
其中新加坡對上門送貨表現出最強烈的偏好。
電子商務中不同支付選項的可用性也在各個市場中得到強調,超過一半的在線購物者更喜歡貨到付款。
01互聯網滲透率攀升,手機端成爲重要的流量來源 東南亞移動端流量佔所有電商流量的70%以上。
其中,移動流量佔比最高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高達87%。
東南亞人平均每天花費3.6小時使用移動互聯網,因此如何在手機端吸引消費者,是獲取更多訂單的關鍵。

如何評價「新加坡——東南亞獨特的電子商務市場」?

四字概括:大有可爲。
新加坡電子商務市場發達,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高收入、精通互聯網的消費羣體,數字經濟相當成熟。
2021年,新加坡電商市場規模爲59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07億美元。
在電子商務轉化率方面,預計 2021 年新加坡用戶滲透率爲 55.9%,到 2025 年將達到 67.2%。
因此,新加坡是跨境電商賣家出海可以重點關注和佈局的一個市場。
而佈局新加坡電商市場,尤其要重視“支付”這一環節。

蝦皮電商好做嗎?蝦皮電商是騙局嗎?

上面也說了,蝦皮門檻較低,做好的話會本也是很快的,目前蝦皮有:中國臺灣,馬來,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七個站點,覆蓋面還是比較廣的,而且人口也比較密集,東南亞這幾年隨着智能手機普及,網絡購物人羣也在不斷增加,而且消費人羣相對年輕化,潛力巨大。

想做東南亞跨境電商,哪個國家更適合我?如何判斷各個國家的電商市場潛力?

無障礙登錄/註冊國家市場東南亞跨境電子商務跨境外貿想做東南亞跨境電商,哪個國家更適合我?如何判斷各個國家的電商市場潛力?東南亞電商很火熱,很多人都想去做,但是東南亞這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國情,經濟,消費者又不一樣?到底哪個國家最適合我們呢?顯示全部 97被瀏覽 49,891關注問題 2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Shopee女戰士 內容來源於:南洋出海記 瞭解消費者羣體和習慣,制定合適的運營策略,這纔是淘金的關鍵鑰匙。
所以判斷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市場潛力,就很有必要了解市場人羣的消費能力,因爲這最終決定你的貨好不好賣? 關於東南亞的消費人羣解析,大家可以看下面: 1消費能力:人均客單價低,價格敏感 東南亞電商起步較晚,各國消費力水平高低不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相較其它國家來說偏高),因此,東南亞消費者普遍存在“價格敏感”特徵,重視追求性價比和產品質量。
根據Shoppe印尼和泰國網站相關銷售數據,電商各品類產品價格低廉,最受歡迎的女裝產品價格僅約爲42.83元人民幣,最受歡迎的家電類產品均價在34.03-222.17元人民幣。
2消費者羣體趨於年輕化 根據Ninja Van Group和DPD Group的最新報告,東南亞目前電商平均購物年齡爲36歲,但是東南亞的平均年齡爲28.8歲,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平均年齡低、年輕人口衆多。
以菲律賓爲例,作爲處於人口上升期的典型年輕化國家,菲律賓國民年齡中位數僅爲25.7歲(中國/日本此數據分別爲38.4/48.4歲),且人口結構呈金字塔型,20歲以下人口占比達到40%(中國/日本這一數據分別爲24%/17%)。
新世代年輕人更願意嘗試、探索新消費潮流,樂於接收外界信息改變生活狀態。
電商作爲更便捷、更高性價比、更新穎有趣的購物方式,正在東南亞年輕人間率先逐步滲透。
3中產階級是未來消費主力 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預計到2030年,70%的東南亞人口會成爲中產階級,2022年,預計近5000萬東南亞人將加入到中產階級行列。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中產階級收入將達到3000億美元。
中產階級將擴大到包括3.5億人,並繼續保持上升趨勢。
未來,隨着低齡消費者成長和消費能力增強,東南亞電商行業有望持續享受人口紅利。
4消費次數年均爲66次 東南亞70%消費者爲2年內的新用戶,平均一年網購66次。
根據Ninja Van Group和DPD Group的報告,東南亞70%消費者爲2年內的新用戶。
越南消費者在一年中的網購數量排名第一,平均爲104次,緊隨其後的是泰國(75次/年)、新加坡和菲律賓(58次/年)、印度尼西亞(52次/年)和馬來西亞(46次/年),平均東南亞消費者每年在線下單約66次。
5在線支付有待發展 東南亞在支付方式上各個國家的選擇偏好不同,我們從PPRO發佈的支付報告來看: 印尼消費者喜歡使用信用卡付款,馬來西亞消費者青睞銀行轉賬應用,菲律賓消費者更喜歡使用現金購物(貨到付款),新加坡人是狂熱的信用卡用戶,越南消費者喜歡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
東南亞消費者普遍對電商的信任感不足,爲了解決信任問題,電商平臺均提供貨到付款COD的支付方式,所以貨到付款COD模式也是東南亞的特色支付方式,比如,菲律賓貨到付款佔比高達37%。
與中國相比,東南亞的電商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而貨到付款則有效帶動了整個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發展。
貨到付款帶給消費者的安全感,是其他支付方式所無法代替的。
新冠疫情的突然襲來則讓東南亞電商市場發生了劇變。
人們意識到紙幣上有很多細菌,而紙幣流通的時間越長,其被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人們使用紙幣的機會越多,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越大。
現金不再爲王,但在線支付的春天還沒有完全抵達東南亞。
6社媒重度發燒友 社交媒體在東南亞已實現高滲透,東南亞人民多爲社媒重度“發燒友”。
東南亞跳過PC時代直接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對移動電子設備高度依賴。
此外,由於東南亞地區線下娛樂、消費業態相對欠缺,因此以Facebook、Youtube和Instagram等爲代表的社交媒體自然成爲重要休閒娛樂平臺。
根據Global Web Index調查數據, 16-64歲年齡段的菲律賓、泰國和印尼互聯網用戶,每日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長均在5小時上下,位居世界前五。
東南亞人民對移動互聯網的沉迷偏愛,也爲社媒等廣告營銷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We Are Social的數據,東南亞各國的Facebook潛在廣告觸達率在80%左右,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
看完以上這些,大家對東南亞市場的消費者畫像及消費習慣有沒有更深入的瞭解呢?記得點個贊 2022-05-24 17:36 ・中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