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
新加坡的外交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1990年10月3日建交。
兩國的經濟關係密切,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
據中國海關統計,1999年雙邊進出口貿易額達到85.6億美元。
中國對新加坡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紡織品和服裝、電子產品、石油和成品油、有色金屬、船舶、水果蔬菜、菸草和發電設備等。
新加坡向中國主要出口成品油、集成電路、磁盤驅動器、數據處理機零配件等。
新加坡是中國第四大外資來源國。
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領域主要是基礎設施、醫藥衛生、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製造、電力、海運、金融等行業。
新加坡是中國對外承包勞務最重要的市場和國別之一。
對華貿易總額爲87.9億美元。
中國-新加坡自貿區協定
影響 對雙邊貨物貿易的影響 2007年中新雙邊貨物貿易總額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
其中,中國向新加坡出口296億美元,同比增長28%,中國從新加坡進口175億美元,同比下降0.8%。
中國是新加坡第二大貿易伙伴。
新加坡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第七大外資來源國,第二大勞務市場。
兩國將在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的基礎上,加快貨物貿易自由化進程。
根據《協定》規定,新加坡將從2009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自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我國將在2012年1月1日取消97.1%自新進口產品的關稅,其中87.5%的產品從《協定》生效時起即實現零關稅。
對雙邊服務貿易的影響 新加坡既是世界有名的旅遊國家、亞洲金融中心和亞洲美元市場中心之一,同時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
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內容簡介: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經歷了開放合作的不懈探索,同時也歷經了閉關鎖國的痛苦掙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篇章,黨的十四大提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黨的十五大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我們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
內容簡介 《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1緒論 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2區域貿易自由化福利效應研究的文獻綜述 1.2.1理論研究文獻綜述 1.2.2經驗研究文獻綜述 1.3研究思路及內容框架 2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1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現狀及特徵 2.2後危機時代中國推進自貿區建設的趨勢分析 3自由貿易區建設福利效應評估的動態CGE模型 3.1Monash—湖南大學動態CGE模型 3.1.1Monash—湖南大學動態CGE模型的基本框架 3.1.2Monash—湖南大學動態CGE模型的宏觀閉合 3.2歷史基線和預測基線 3.2.1歷史基線 3.2.2預測基線 3.3自貿區建設福利效應評估的模擬模塊3.3.1自貿區建設的貿易自由化模塊 3.3.2自貿區建設的投資自由化模塊 3.3.3自貿區建設的服務貿易自由化模塊 3.3.4自貿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模塊 3.3.5自貿區建設產出效應的分解 4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自由化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4.1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現狀及結構特徵 4.1.1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及其產品結構 4.1.2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 4.1.3中韓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內貿易分析 4.2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自由化的模擬場景設計 4.3完全競爭假設下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4.3.1宏觀經濟效應 4.3.2產業經濟效應 4.4不完全競爭假設下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4.4.1宏觀經濟效應4.4.2產業經濟效應 5中日韓機電產業貿易自由化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5.1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現狀及結構特徵 5.1.1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現狀 5.1.2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結構特徵 5.2中日韓機電產業貿易自由化模擬場景設計 5.3中日韓機電產業貿易自由化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5.3.1宏觀經濟效應 5.3.2對機電產業的影響效應 6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日韓對華投資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6.1日韓對華投資的現狀及特徵分析 6.1.1日韓對華投資的變化趨勢 6.1.2日韓對華投資的行業結構特徵 6.2投資自由化經濟效應的理論分析與模擬場景 6.2.1投資自由化經濟效應的理論分析 6.2.2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日韓對華投資的模擬場景設定6.3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日韓對華投資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6.3.1宏觀經濟效應 6.3.2產業經濟效應 7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新加坡對華投資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7.1新加坡對華投資的經驗觀察與特徵分析 7.1.1新加坡自貿區建設的發展進程 7.1.2新加坡對華投資的階段變化趨勢 7.1.3新加坡對華投資的特徵分析 7.2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新加坡對華投資的模擬場景設計 7.3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新加坡對華投資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7.3.1宏觀經濟效應 7.3.2產業經濟效應 8中澳貨物貿易自由化影響中國農業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8.1中澳農產品貿易現狀與結構特徵 8.1.1中澳農產品貿易現狀分析 8.1.2中澳農產品貿易結構特徵8.2中澳貨物貿易自由化的模擬場景 8.3中澳貨物貿易自由化影響中國農業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8.3.1宏觀經濟效應 8.3.2對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的影響效應 9中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9.1中澳服務貿易現狀及競爭力分析 9.1.1中澳服務貿易的現狀分析 9.1.2基於指標法的中澳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9.1.3基於波特模型的中澳通信和金融服務業競爭力分析 9.2中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模擬場景設計 ——以通信和金融服務業爲例 9.3中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9.3.1中對澳取消通信服務貿易壁壘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9.3.2中對澳取消金融服務貿易壁壘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10結語 10.1主要結論 10.2推動我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uu們,國貿專業畢業論文有什麼好的選題嗎?
推薦相關論文參考: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多樣化的影響——基於“一帶一路”國家思考 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3個國家中,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被貿易部、國家統計局和區域外匯管理局統計。
俄羅斯、印度、菲律賓、烏克蘭、新加坡和緬甸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10大農產品貿易伙伴。
據中國農林部統計,2019年中泰兩國農業產值達754.5億元,位居前三,其中中國進口493.3億元,出口261.24億元,進出口總額較2018年增長19.7%;與越南農產品貿易規模達616.69億元,其中中國進口233.67億元,出口383.02億元,進出口總額較2018年增長4.1%;與印度尼西亞農產品貿易規模爲614.69億元,其中中國進口430.44億元,進口184.25億元,進出口總額較2018年增長13.9%。
在前十國家中,中國與印度的農產品貿易增幅最大,較2018年增長65.3%,其次是緬甸,增幅高達50%。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運輸不斷加強。
近年來,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打響後,中美貿易價格持續上漲,大豆、小麥等南美農產品價格上漲。
2020年,僅中糧就在一月和二月從俄羅斯進口大豆達兩萬多噸,保加利亞玉米進口量的榜首也被中糧佔據,並在整個“越野”市場都有所增長。
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額比上年增長12.0%。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農產品貿易與泰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印度相近。
根據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中心發佈的《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發展報告(2018年)》,“一帶一路”在農產品銷售中的佔比不斷增加。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與國際地位的提升,在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中的農產品貿易也呈現飛速增長的趨勢,同時出售價格持續上漲。
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的27.4%。
論文參考: 國際貿易論文-上海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