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流程8個步驟

一個完整的新產品開發過程要經歷八個階段:創意產生、創意篩選、產品概念發展和測試、營銷規劃、商業分析、產品實體開發、試銷、商品化。
   新產品開發是指企業從事新產品的研究、試製、投產,以更新或擴大產品品種的過程。
新產品開發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是尋找產品創意,即對新產品進行設想或創意的過程。
一個好的新產品創意是新產品開發成功關鍵,缺乏好的新產品構思已成爲許多行業新產品開發的瓶頸。
企業通常可從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尋找新產品構思的來源。
公司內部人員包括:研究開發人員、市場營銷人員、高層管理者及其他部門人員。

一個產品從立項到開發都會經歷哪些步驟?

答過類似的問題: 產品開發的流程是怎樣的,有標準流程麼? ===============搬磚===================== 不敢說標準流程,各個公司對流程的要求也不一樣,總結一下我去過的幾家公司,損有餘補不足,整理如下: 1調研 包括市場調研、商業可行性調研、競品調研 2立項 明確項目目標、項目週期、項目成本 3確立需求 出具需求文檔 4製作設計效果圖 5製作靜態頁面 包括html頁面和js文件 6完成開發概要設計 7完成測試用例 8進入開發階段 9進入測試階段 10進入產品驗收階段 11上線部署 12向相關部門告知,如推廣、運營、客服

產品設計與開發(英文版·原書第5版)

《產品設計與開發(英文版·原書第5版)》是2014年10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Karl Ulrich。
內容簡介 本書將市場營銷、設計和製造等三方面有機地融合爲一體,闡述產品設計與開發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習產品設計的學生能夠切實地理解產品的開發與實踐過程,以及開發團隊中不同成員的角色和基本任務;也爲設計工程師提供了一套現代的產品開發方法。
本書基於產品設計開發的基礎理論,從產品設計實際需求出發,通過對實際問題和各案例的剖析,講解產品設計開發流程。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作者試圖通過方法論達到理論和實踐的平衡,而不是片面地在產品設計中強調理論,爲解決產品開發問題提供了具體的途徑。
圖書目錄 前言 致謝 1引論1 2開發流程和組織11 3機遇識別33 4產品規劃53 5客戶需求識別73 6產品規格說明91 7概念生成117 8概念選擇143 9概念驗證165 10產品構造183 11工業設計207 12環境設計229 13製造設計253 14原型化289 15穩健設計311 16專利與知識產權331 17產品開發項目的經濟分析353 18產品開發項目管理379 索引405 目錄 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引論 成功產品的開發特點 誰設計和開發產品? 產品開發的時間和成本 產品開發的挑戰 本書的結構 結構化方法 工業實例 組織現實 本書路線圖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2章開發流程和組織產品開發流程 概念開發:首末流程 適用於一般產品的開發流程 技術推動型產品 基於技術平臺的產品 批量加工型產品 用戶訂購型產品 高風險產品 速成產品 複雜系統 產品開發流程 泰科(Tyco)產品開發流程 產品開發組織 組織形成於開發團隊成員的聯繫 組織關係可能形成於開發團隊成員的 工作職責和項目計劃 組織結構的選擇 分佈式產品開發團隊 泰科產品開發組織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3章機遇識別 什麼是機遇? 機遇類型 機遇識別的優選結構 有效的機遇優選方法 機遇識別過程 步驟1:建立一個章程 步驟2:創造和發現多種機遇 創造機遇的技術 步驟3:篩選機遇 步驟4:發展有前景的機遇 步驟5:挑選優等機遇步驟6: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4章產品規劃 產品規劃過程 產品開發計劃的四種類型 產品規劃過程 步驟1:識別機遇 步驟2:項目評價及優先級排序 競爭策略 市場細分 技術發展軌跡 產品平臺規劃 評估新產品機遇 平衡投資結構 目錄目錄步驟3:資源分配和時間計劃 資源分配 時間計劃 產品規劃 步驟4:完成項目的前期工作計劃 任務描述 設想和約束條件 員工和其他的項目前期工作 步驟5: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5章客戶需求識別 步驟1:從客戶獲取原始數據 選擇客戶 獲取客戶需求數據的藝術 記錄與客戶的交流 步驟2:根據客戶需求解讀原始數據步驟3:對客戶需求分出等級 步驟4:建立需求的相對重要度 步驟5: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6章產品規格說明 什麼是產品規格說明? 何時建立產品規格說明? 建立目標規格說明 步驟1:準備度量指標的列表 步驟2:收集競爭性的基準信息 步驟3:建立理想和可能接受的目標 價值 步驟4: 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確定最終規格 步驟1:建立產品的技術模型 步驟2:構建產品成本模型 步驟3:完善產品規格,在必要之處做 權衡 步驟4: 適當地確定產品子系統規格 步驟5: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目標成本 第7章概念生成 概念生成活動 結構化方法減少成本問題的可能性五步概念生成法 步驟1:簡述問題 將一個複雜問題分解爲簡單的子問題 將重點的初始工作專注於關鍵的子問題 步驟2:外部研究 用戶諮詢 專家諮詢 專利查詢 文獻檢索 相關產品分析比較 步驟3:內部研究 個人和團隊的討論是有價值的 生成解決方案的暗示 步驟4:系統開發 概念分類樹 概念組合表 管理開發過程 步驟5: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8章概念選擇 概念選擇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必要環節 所有開發團隊均使用的選擇概念的方法 結構化方法的優點 方法概述 概念篩選 步驟1:選擇矩陣的準備 步驟2:概念評價 步驟3:概念排序 步驟4:概念的組合和改進 步驟5:概念的選擇 步驟6: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概念評分 步驟1:選擇矩陣的準備 步驟2:概念評價 步驟3:概念排序 步驟4:概念的組合和改進 步驟5:概念的選擇 步驟6: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注意事項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A概念篩選矩陣實例 附錄B概念評分矩陣實例 第9章概念驗證 步驟1:確定概念驗證的目的 步驟2:選擇調查人羣 步驟3:選擇調查形式 步驟4:概念表達 調查形式與概念表達方法的匹配 概念表達中的問題 步驟5:測定顧客的反應 步驟6:結果分析 步驟7:對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市場規模估計 第10章產品構造 什麼是產品構造? 產品構造的模塊類型 什麼時候確定產品構造? 產品構造的內涵產品演變 產品種類 組件標準化 產品性能 產品可加工性 產品開發管理 建立產品構造 步驟1:構建產品原理圖 步驟2:原理圖中元素的集成 步驟3:建立初始的幾何佈局 步驟4:識別基本的和偶然的模塊間 結合點 產品延遲差異化 平臺規劃 產品差異化規劃 產品共性規劃 產品共性與差異化平衡 相關的系統級設計問題 定義二次系統 建立產品模塊的結構 建立詳細的界面連接規格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11章工業設計 什麼是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的需求評價 工業設計的支出 工業設計對產品開發的重要性 人機工程需求 審美需求 工業設計的影響 工業設計值得投資嗎? 工業設計如何樹立企業形象? 工業設計過程1.客戶需求調查 2.概念化 3.初步細化 4.進一步細化和最終概念選擇 5.控制圖樣或模型 6.工程、製造與供應商之間的協調 在工業設計過程中計算機的作用 工業設計過程的管理 工業設計參與的時段 工業設計的質量評估 1.用戶接口的質量 2.感性訴求 3.維護和修理產品的能力 4.資源的合理使用 5.產品差異化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12章環境設計 什麼是環境設計? 兩種壽命週期 環境影響 環境設計的歷史 赫爾曼米勒(Herman Miller)的環境設計 方法 環境設計過程 步驟1:建立環境設計的步驟:驅動、目標和 團隊 確定環境設計的內外驅動 建立環境設計的目標 成立環境設計團隊步驟2:分析潛在的環境影響 步驟3:選擇環境設計的指導方針 步驟4:將環境設計的指導方針應用於最初 的產品設計 步驟5:評估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與環境設計目標的比較 步驟6:細化產品設計以減少或消除環境 影響 步驟7:對環境設計結果和流程做出反應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環境設計指導方針 第13章製造設計 製造設計的定義 製造設計需要跨職能團隊 製造設計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 製造設計過程的概述 步驟1:製造成本估計 運輸成本 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材料費用 標準組件成本估算 定製零件成本估算 組裝成本估算 間接成本估算 步驟2:減少零件成本 瞭解工藝約束和成本動因 重新設計零件以取消部分工藝步驟爲部分加工工藝選擇合適的成本比例 零件與工序的標準化 “黑匣”零件的採購策略 步驟3:減少裝配成本 評分法 零件組合 最大限度地簡化裝配 考慮用戶的自行裝配 步驟4:減少直接費用 使系統複雜性最小化 錯誤預防 步驟5:考慮製造設計決策對其他因素的 影響 製造設計對開發時間的影響 製造設計對開發成本的影響 製造設計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製造設計對外部因素的影響 成果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A材料成本 附錄B零件製造成本 附錄C組裝成本 附錄D成本結構 第14章原型化 原型的概念 原型的分類 原型有什麼作用? 原型化原理 虛擬樣機一般比實體原型樣機更爲柔性 檢測不可預見現象需要實體原型樣機原型可減少高成本的重複風險 原型可加速其他研發步驟 原型可重建任務的相關性 原型化技術 計算機輔助3D建模與分析 快速原型製造 原型計劃 步驟1:確定原型的目的 步驟2:建立原型的近似水平 步驟3:制訂試驗計劃大綱 步驟4:制訂採購、建造和測試計劃 制訂里程碑式原型計劃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第15章穩健設計 什麼是穩健設計? 試驗設計 穩健設計過程 步驟1:確定控制因素、噪聲因素和性能 度量 步驟2:構造目標函數 步驟3:規劃試驗計劃 試驗設計 測試噪聲因素 步驟4:開始試驗 步驟5:進行分析 求解目標函數 以均值分析法計算各因素的影響 步驟6:選擇與確定因素設定值 步驟7:分析與重複注意事項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正交陣列 第16章專利與知識產權 什麼是知識產權? 專利概述 實用專利 信息公開的準備 步驟1:制訂策略和計劃 專利申請的時效性 申請的類型 申請的範圍 步驟2:研究先前專利 步驟3:概述權利要求 步驟4:撰寫發明描述 專利申請中的圖例 撰寫詳細說明 保護性信息公開 步驟5:精煉權利要求 撰寫權利要求 撰寫權利要求的指導 步驟6:進行申請 步驟7:對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A商標 附錄B對個體發明人的忠告 第17章產品開發項目的經濟分析 經濟分析要素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何時進行經濟分析? 經濟分析流程 步驟1:建立基本財務模型估計未來現金流發生的時間及數量 計算資金流的淨現值 基礎財務模型決定能與否的決策和主要的 投資決策 步驟2:敏感性分析 開發成本舉例 開發週期舉例 步驟3:用敏感性分析來理解項目的權衡 取捨 六個潛在的相互作用 取捨規則 定量分析的侷限 步驟4:考慮定性因素對項目成功的影響 項目與公司、市場以及宏觀環境的相互 作用 進行定性分析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A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淨現值技術 附錄B基於淨現值技術的不確定資金流的 建模方法 第18章產品開發項目管理 理解和描述任務 串行、並行和耦合任務 設計結構矩陣 甘特圖 項目評審技術圖(PERT圖) 關鍵路徑 基本項目計劃 合同書 項目任務清單團隊人員和組織 項目進度表 項目預算 項目風險領域 基本計劃的調整 加速項目進程 項目執行 協調機制 評價項目狀態 校正措施 完成項目後的評估 小結 參考文獻 練習題 思考題 附錄設計結構矩陣舉例 索引

硬件產品開發管理流程有哪些呢?

產品開發流程化,正規化是衆多公司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目標。
產品流程規劃的8個步驟流程供大家借鑑學習。
產品從無到有,從一個想法到雛形到上線的產品,都有個過程。
不論是產品、運營、開發、測試等都有自己的職責和工作。
很多公司都希望將自己的產品流程化,正規化,希望按照一定的流程走下去,想的是哪天哪個職位出現空缺了,直接找個合適的人可以頂替。
同時也爲以後的產品工作或項目進程都提供一個模版。
特別是對於中小型公司來說,當沒有UED,當沒有產品相關流程時,產品是否能夠按時完成,能否高質量的完成,成爲很多產品經理和BOSS擔憂的事情。
結合自己的產品經驗,同時在不同的公司的經歷,將產品流程規劃分爲8個階段:立項階段、設計階段、開發階段、測試階段、上線階段、磨合階段、運營階段、總結階段。
1、立項階段 體現產品經理核心功能的階段,對於產品需求確定,核心功能提煉。
產品提出討論,輸出MRD,與技術、業務、資源的可用性,同時確定產品參與人員,溝通是產品經理的一項職能,如何將所有的參與人員集合一起共事,如何更有效的溝通,明確各自的職責。
更希望將產品聚焦於可以滿足80%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而非20%的用戶需求。
2、設計階段設計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將產品週期確認,週期是產品經理需與各部門人員配合確定的。
產品、交互、UI、視覺、開發、測試等人員在設計階段更多的是個溶合過程,信息的溶合,目的的明確,同時對於各自工作的明確。
產品經理在做出PRD後更多的是與其他人員中的交流與溝通,同時文檔的迭代,這個階段是讓所有的人員知道這個產品的核心及功能,交互根據文檔出高保真原型,UI根據文檔找到產品的表現形式,開發知道產品的核心力體現在哪,技術難題以及實現方式等,測試除了瞭解產品外對於產品的測試重點及難點掌握。
運營則知道這個產品亮點及產品特徵等,“好產品是運營出來的”,越早讓運營介入產品只有好處。
3、開發階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從服務器的部署開始,到最後的代碼存檔迭代,都將是開發人員做爲主導的階段,同時對於產品開發週期的確定。
產品經理更多的協助開發瞭解產品功能,測試需配合開發做單元測試、壓力測試等。
運營則是更多的是配合內容數據的提供。
4、測試階段 當產品經歷過初審,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給了測試,黑盒、白盒測試,以及三輪產品測試。
第一輪測試發現產品bug,第二輪測試圍繞着bug、以及優化展開,經過第三輪測試過後產品已經歸類爲較穩定版本。
在三輪測試中測試人員需時刻保持着溝通協作,與技術、產品、UI等,這是個磨合的過程,同時也是質量把關過程。
5、上線階段這也是beta階段,這也是開啓產品市場的階段。
但在上線前需對產品的代碼、系統接口監控、系統維護方案、數據清理等,上線評估階段需經過市場、產品、運營、開發、測試等對於上線做出整體評估後才能正式上線運營。
同時對於上線後的跟蹤,日誌分析、服務器監控等,同時從日誌分析出做出產品調整同時產品運營計劃表制定。
6、磨合階段 經過上線階段的數據分析,以及數據日誌的分析,程序等調整,對於產品做出優化,對於用戶常見的問題及反饋做出調整,這階段更多的是產品與用戶的磨合,做到更好的用戶體驗。
7、運營階段軟文?廣告?產品上線後的工作都將是圍繞着用戶展開的,如何讓用戶第一時間用上產品,如何讓用戶知道產品,如何抓住用戶……提供優秀的用戶體驗,讓用戶喜歡上產品,愛上產品,離不開產品,這是運營的能力,同時也是運營人員對產品的信任,同時應證一句話“好產品是運營出來的”。
爲用戶提供產品幫助,軟件產品更多的是產品使用說明書,而web更多的是FAQ,減少用戶“爲什麼”。
8、總結階段 學會總結,學會分析,學會批評,產品上線後需要對產品做出個階段的總結,不論是產品上的,還是人員相互配合上的,有摩擦,有不同的見解在產品過程中是常見的,但出發點一定是圍繞着產品,提出意見,產品二期改進及規劃,這都可以做爲總結階段討論的重點,以及如何加強溝通協作,如何做好產品運營。
產品流程並不是一塵不變的,同時對於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要求。
這樣的流程同樣適用於做項目,對於很多公司沒有UED等組織時,如何高效、快捷的做出產品或完成項目,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成爲流程簡化與規範的基礎。
8個階段的相關人員都有相關的側重點,或許期間還有不同的人員介入,比如市場,比如BOSS,任何一個過程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這時候需要的是配合、需要的是協作。
成功的產品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阻礙,但相信自己的產品只是滿足80%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別想100%的壓力,沒有人會爲這100%買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