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運費補貼是補貼給買家嗎?
針對對象 • 補貼買家,根據買家每單的消費金額,如果最低消費金額滿足不同站點要求,則會對買家訂單進行相應的運費補貼。
所以是給買家訂單的運費補貼,賣家收到訂單的金額就是產品價格+實際運費。
• 目前我們各個站點都有運費補貼政策,以新加坡爲例: - 顧客訂單買滿 3 新幣,平臺會替買家支付3新幣的運費。
補貼政策 • 各站點運費補貼政策如下: - 新加坡:訂單滿 3 新幣補貼 3 新幣運費 - 馬來:訂單滿 30馬幣補貼 9 馬幣運費 滿 20 馬幣補貼 4.5 馬幣運費 - 臺灣:訂單滿 299新臺幣補貼 25 新臺幣運費 -印度尼西亞:根據買家選擇的不同物流方式,補貼門檻和金額不同 a. SLS:滿 9W 印度尼西亞盾補貼 5W 印度尼西亞盾
蝦皮馬來西亞站運費怎麼算啊?
更多回答 呼嚕嚕 有運費表的,查看一下 匿名用戶 我也搞不懂困擾了2天了 ,從下數學就不好有大神給我說說咋回事啊 假如100g是不是賣家要承擔10g首重的0.15再加上 100-10x0.15的續重啊 小犬筆記 10年跨境電商運營經驗/vx:2787823020 8人贊同了該回答 蝦皮的 物流方式 主要有 兩種 :一種是shopee官方的sls物流,另一種是第三方提高的宅配大件物流.建議能走官方物流的,走官方物流就好,不論時效性,還是安全性都是比較有保障的. 而蝦皮的運費又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 國內 發貨到 蝦皮國際倉 的費用,一個是蝦皮 送貨 到 買家 手中的運費. 蝦皮馬來站運費=國內部分運費+蝦皮sls部分運費 馬來西亞sls運費費率表如下所示 重量限制 :最多不超過30kg,首重爲0.01kg,價格是6.07,續重價格爲每0.01kg0.08元,沒超過1kg部分,沒205g加1.5. 以上就是蝦皮馬來西亞站運費的算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請問蝦皮馬來站如何給商品定價?
請問蝦皮馬來站如何給商品定價?蝦皮小白,剛入行,目前對蝦皮商品定價問題束手無策,我用了一個定價模板,國內10元採購的衣服,0.2kg重量,算上亂七八糟的費用,定價出來的是20rm,…顯示全部 有些朋友說在蝦皮有些賣家的東西,價格比1688還便宜。
但我每天搬運產品到蝦皮,30天賺了將近9萬人民幣。
不吹牛,給你看實打實的後臺數據:誠易:蝦皮馬來西亞站點後臺 https://www.zhihu.com/video/1523367975092097024 舉個例子: 這款在蝦皮馬來站點賣的哈士奇玩偶,大概能賣到 455林吉特 。
而在國內1688貨源網站上面,同款產品拿貨只要 39.9元人民幣。
拿貨價 39.9元人民幣,卻賣 455林吉特,換成人民幣就是 扣除拿貨、物流、平臺佣金各項成本,這單利潤 300+。
所以做shopee這個平臺,一定要搞懂產品的定價和物流費的計算。
如果這點都搞不懂的話那麼結果只有兩種,第一是你壓根就賣不出去,第二就是賣出去的東西是賠錢的,所有搞到蝦皮的物流收費這點很重要。
價格如何壓低取決於你想讓自己有多少利潤,一般新店利潤控制在15%左右,等店慢慢做起來了,我們在慢慢提升利潤,誰一口也喫不成胖子,做店就是邊做邊學的過程,急不來也不可能一蹶而就。
Shopee新手賣家都忽略了藏價邏輯。
如果沒有真正理解shopee的運費坑,那麼你可能自己虧錢了也不知道!! 一直賣一單虧一單,居然賣得很開心。
Shopee平臺有個特色,是需要賣家藏部分運費在銷售價格裏面,這麼做的原因當然就是爲了顯得前臺的運費很便宜。
因爲實際運費比較貴,若全部顯示出來,會降低客戶的購買慾望,影響轉化(想想咱們國內都默認包郵了)。
馬來的藏價是最便宜的,同樣的產品寄到菲律賓和寄到馬來的藏價費用,可以相差2.3倍。
各個站點的運費價格各不相同!!!!所以別傻乎乎的直接把馬來的產品搬運到菲律賓或者其他站點啊!!! shopee的訂單物流全程分爲2個階段; 全程的運費=首程運費+尾程運費! 舉個栗子!頭程:從深圳倉庫到馬來本地倉庫的運費,這段距離是固定的,而且蝦皮是包機運輸。
所以運費也是固定的,5RM,這是由平臺出的。
平臺也會出包郵活動,參加活動會收訂單6%的佣金。
尾程:從馬來本地倉庫到馬來每個買家的運費,這段距離是不固定的,運費就比較難以覈算,也容易虧損,所以這段本地物流派送費用由賣家承擔。
所以平臺是相當狗賊的,這段運費就是所謂的藏價 。
藏價速記表也給你們整理好了,添助手好友領取。
如果還是不懂就直接來問我。
2022年有哪些類似Shopee(蝦皮)的跨境電商平臺,對於想進場的小白比較友好,機會比較多的?
2022年上半年就要進入尾聲,電商行業將要迎來利潤豐厚的下半年,各種賣點節日接踵而至,每個賣家都在準備收穫一年的碩果。
但是同時,蝦皮平臺動作不斷,於近日調整了一部分針對新店鋪的政策,再加上之前的幾次調整,上半年可謂多事之秋。
蝦皮怎麼了?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不是新賣家越來越難做? 爲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把2022年上半年的政策改動總結一下,嘗試分析一下蝦皮平臺到底在幹什麼?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背景,免得有些剛關注蝦皮的小白看不懂。
2022年1月,蝦皮宣佈取消新店鋪免佣金扶持,改爲返還等額廣告金。
2022年5月9日,蝦皮宣佈上調運費,每個包裹基礎運費上調10臺幣,上調幅度達到百分之70%。
2022年6月9日,蝦皮內貿電商個體戶賣家首開站點調整爲:臺灣,馬來,菲律賓,之前僅有臺灣,企業執照不變。
2022年6月14日,蝦皮更改新店分級制度,除了優選和商城店鋪之外,又分了不活躍,成長,活躍,有經驗,有潛力等五檔店鋪等級,主要針對不出單的賣家。
我們逐條分析: 1.取消免佣金 免佣金相當於外貿中的退稅政策,蝦皮之前一直在補貼賣家,這是實打實的金錢補貼。
而取消免傭之後,廣告金無論如何都會重新流入蝦皮手裏,這是捆綁型補貼。
蝦皮爲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真的缺這點錢嗎?答案是,缺,真的缺。
自從騰訊入股蝦皮,成爲最大股東之後,蝦皮就學會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那一套,開始了他的膨脹之路。
蝦皮在東南亞幾國瘋狂燒錢打廣告,補貼全平臺的賣家,日活躍用戶和GMV暴漲,大批賣家入駐,賬單變好看了,投資人高興了,股票一路水漲船高。
但是燒錢不能無止境的投入,前期的燒錢都是爲了後期賺取壟斷利潤,整個公司一直面臨着無法盈利的威脅。
怎麼辦?只能提前收網,養魚養了這麼多,先收一部分喫着。
於是,蝦皮盯上了廣告金。
以往,由於蝦皮的巨量廣告費支出,平臺的流量幾乎都是免費的,很多賣家不開廣告都能有不錯的業績。
現在不行了,蝦皮要喫這塊利潤,自然的流量減少了很多,新店開張的利潤扶持更是悄咪咪的取消,現在不論新店老店,只有新品流量。
新品流量用完之後,就只能開廣告。
這也沒辦法,做生意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投入的事情,一分錢不投的好事不可能長久,一個互聯網平臺成熟之後必然要走上賣流量的道路。
我們做不了什麼,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運營水平,儘量把每一分錢的廣告都用好。
新店開張,建議先獲得優選店鋪的標籤,之後開廣告,效果更好。
2.運費上調 運費上調和取消免佣金是一樣的邏輯,其實自疫情以來,運費一直是高漲狀態,疫情之前,像馬士基之類的集裝箱公司,忙活一年根本不賺錢。
而疫情之後,他們一年能掙過去幾年的收入之和,甚至有的船運公司瘋狂到新船一艘艘的挨着訂,你可以想象國際運費漲了多少。
所以運費上調也別說什麼,不用罵平臺小氣,蝦皮能夠拖到2022年5月才宣佈漲運費,已經表現出了他們最大的誠意。
我們該怎麼應對?無他,只能接受,我們也慢慢漲價,或者不漲價,每單少掙兩塊錢。
3.個體戶新開站點增加 這兩天很多文章狗叫什麼,這是蝦皮公司給小賣家的新手福利,忽悠好多新人快快入場。
關於這點我就要說道一下,本人一直以來推薦新手註冊一個個體執照即可入駐蝦皮,省錢省事。
我倒是記得有狗叫聲之前拼命吹捧企業執照,忽悠小白去辦企業執照,一魚多喫,現在怎麼不吹噓企業執照了? 其實,這並不算是什麼福利,是蝦皮的正常調整。
因爲本來個體戶賣家就可以開馬來和菲律賓,不過需要自己申請,申請倒是沒有什麼資格要求,就是無法作爲第一站點開通。
不過不建議新手第一站點開馬來,馬來本土玩家很多,跨境比不過本土店,除非你有特殊的貨源優勢。
菲律賓站點倒是可以試一試,我有個學員最近在菲律賓做飾品,加上自己直播,效果還不錯。
另外,巴西站點值得關注,不過巴西站需要額外申請。
4.店鋪分級變多 我們都知道,我們小散戶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到優選店鋪,進入高階賣家之列。
之前大家的店鋪除了優選和非優選,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這讓很多垃圾店鋪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不管我有沒有真本事,反正亂上貨就行了,總能出個幾單。
然而這種局勢對蝦皮而言,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大量的垃圾賣家,佔用了服務器帶寬,蝦皮還要給他們的店鋪分配流量,客戶買到了假貨,找不到店鋪的客服,反手在社交媒體上罵蝦皮垃圾平臺,降低了平臺的評價。
這樣會有多大的影響,我們拿拼多多舉例,拼多多剛成立的時候,那麼多的假冒僞劣商品充斥着整個平臺,這些垃圾享受着平臺的流量扶持,拿着平臺的免傭補貼,但是給平臺換來的卻是“並夕夕”的罵名,這種廣告效果是反向的,沒有一個平臺希望自己背上假貨的罵名。
換到蝦皮身上,其實就是想辦法把垃圾賣家出清,讓他們得不到那麼多的流量。
2020年之前,蝦皮上的賣家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蝦皮什麼愛護新賣家,基本是個人都能開店出單賺錢。
然而2020年之後,蝦皮突然火了,很多公司和個人,註冊了大量的店鋪,其中不乏很多垃圾店鋪。
顯然現在蝦皮沒有耐心再等着賣家成長,他們最需要自帶流量和資源的賣家,最好不需要蝦皮扶持就能穩定的出單。
所以,淘汰垃圾店鋪和賣家是必由之路。
也就是說,過去那一套鋪貨模式,逐漸行不通了,因爲垃圾店鋪被限制到了100件商品上限,還怎麼鋪貨? 在這個浪潮中活下來的,都將是專業賣家。
我們也不用過度擔心什麼,有本事的自然不用害怕,甚至官方還幫我們進行了利益分配,我們有機會拿到之前被垃圾賣家佔去的流量。
平臺也更加規範,買家的數量和質量都將上升一個臺階。
總結 這兩年我聽到了一些抱怨,總有人說蝦皮的政策多變,天天變,搞得賣家疲於應付。
我反倒要說,唯有變局纔是真正的機會,沒有變局就沒有利益洗牌,那麼小賣家或者起步晚的店鋪將永遠活在馬太效應的陰影之下。
不要害怕大風大浪,只有渾水,我們才能摸到魚。
正如古人言: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
(好像哪裏不對?) 接受不了變化的賣家,我勸你趁早退出。
我是Cain,專注蝦皮精品化運營,歡迎交流經驗,還請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