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公司一年能賺多少錢?

一個5-10個員工的私營食品進出口公司,已有固定客戶,一年出去各種費用,估算老闆可收入20-50萬之間。

一個年銷售額大概8000-9000萬的外貿公司,老闆的利潤能有多少?產品退稅率在13%-17%?

1.毛利一般在20%左右,算上退稅。
那麼8000萬的話就是1600萬。
2.50人的話,假設40人爲基礎員工,一年一人基礎成本也得8萬左右。
這就是320萬。
剩餘十人按照20萬算,這是200萬。
合計520萬。
3.50人場地費至少一年50萬有了吧。
4.平臺至少得兩個吧。
一個至少8萬,這是16萬。
5.展會怎麼也得3-4個吧。
一次展會至少10萬成本,合計40萬。
以上成本合計626萬。
粗略估計有1000萬左右利潤。
但算上資金週轉,索賠賠款,稅金,估計最後純利也就是600萬。

外貿公司一年能賺多少錢?

一個5-10個員工的私營食品進出口公司,已有固定客戶,一年出去各種費用,估算老闆可收入20-50萬之間。

做外貿,選擇做哪種產品比較好?

日用品行業是日常剛需,客戶維護的好,續單率高;相比電子產品行業,開發難度會大點,同行也多,開發和跟單週期相對來講都更長、不過利潤會比日用品行業的好。
所以,擇優選擇。
不過做外貿,不能只看產品,也要看外貿工廠管理層對這一塊的規劃。
很多外貿工廠的老闆,其實自身並不怎麼懂得做外貿,尤其是一直做內貿市場的,看着別人出口貿易賺的盆滿鉢滿,也想去分一杯羹,但在他們的概念裏面,招了外貿業務員,就等於開拓海外市場就穩了,給你開工資的第二天,就開始問你進展,有客戶沒………什麼推廣費用,在他看來,買了這些軟件我還要你幹嘛?我招你外貿業務幹嘛? 還有就是傳統外貿公司,就是之前一直做展會,因爲疫情沒法展會開發了,出國拜訪,這一類老闆,通常格局很大,但脾氣臭在堅持傳統方式開發:比如展會名片,比如海關數據,這類現成,且是百分百進口商的目標用戶羣,給你去開發,給你去撬,只要能打開市場,預算給你; 比如b2b平臺,國際出名,同行都在裏面擠破頭的,如阿里國際站、中國製造、環球資源這類的,但是這類平臺,稍微行業內久一點的老外貿員都知道,客戶質量一年不如一年,僧多粥少,同行競爭,一點價格優勢都沒有,還把客戶養的賊精賊精,批量詢盤,水的很,而且,你能有多少流量,多少訂單,得取決於平臺有多少流量,而平臺能給你的流量,除了入會費,另外你還得p4p燒錢去……總之,今年很多做B2B平臺的小老闆們,都表示投進去的錢還沒收回來。
說的有點散亂,其中心思想就是,先看公司,再看資源,最後看產品,畢竟你也是小白,產品賣不賣的出去,主要還是去學外貿業務員的這波套路。
emm,入職後,可以問問同事,探探底,一般新人進來,會安排老業務帶你一段時間,再讓你自己去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