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貨代行業很多銷售都做不下去了,這是真的嗎?
其實在2021年,很多貨代老闆、貨代銷售都賺得挺飽滿的。
但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貌似市場有點回落了。
老貨代銷售,他們手上有一定的客戶資源,每個月定期合作,做業績,他們過得還是蠻不錯的,比較困窘是新入行的貨代銷售新人,他們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關係,開單做業績對於他們來說,堪比西遊記取西經的難度。
所以說,貨代銷售能不能做下去,這個也不算一概而論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而且,貨代銷售想要找客戶,找同行,途徑還是比較多的。
例如: 1、最傳統的掃樓陌拜; 2、大海撈針打電話,每天保持100—200個電話,打電話的技巧也得需要學習。
3、線上營銷,營銷思維:各大自媒體平臺冒泡,留言評論,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發一些出貨信息資源信息。
聽說貨代行業很多銷售都做不下去了,這是真的嗎?
也不是說貨代行業的銷售有這個情況,這幾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行業的銷售都不好做。
一個朋友,在深圳做房產中介,也是說,這一兩年,受政策疫情等因素影響,特別的難,而且公司這邊也有裁員的“動作”。
朋友,如果你想做下去,就堅持吧。
朋友,如果想找貨代同行,找客戶, 可以上罌火蟲APP,裏面都是貨代的同行,你可以試試。
如何創業搞進出口貿易?
收藏比點贊多系列…… 進出口貿易應該算是所有實體商貿領域裏供應鏈最長的貿易了。
貨物從生產、存儲、內陸運輸,出口報關、海運、到港清關、海外倉儲、在地銷售,環節是一環扣一環、甚至每個環節裏都還可以再細分下去,一些以外貿爲主體的地方,隨便哪個環節都可以玩出一朵花來,甚至有單靠一個環節裏一個細分市場就可以過得很滋潤的人。
(沒錯,說的就是你——義烏) 所以如果你確定要從事外貿進出口行業,首先要分析的是你的擅長方向,能夠做全供應鏈的人肯定有,但絕對不是新人菜鳥,想當然地一頭扎進去這個行業,不嗆上幾口水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是一個完全沒有外貿經驗的純新人,初始資金也不多,甚至大學以及就業方向都和外貿無關的話,強烈建議從貨代操作做起,但一定要有老人帶以及業務支持。
在做了幾年貨代操作以後,熟悉瞭解了外貿流程以後,如果不打算做全供應鏈的話,就必須要明確兩個方向,是以服務爲主,還是以產品爲主。
以服務爲主,發展方向就是貨代、報關、運輸。
以產品爲主,就要明確自己的行業產品、目標市場、羣體客戶。
我是以後者爲主。
前者的優勢是重技能輕資產,靠口碑和行業大環境活着,做到人中龍鳳的話就像上海某公司一樣,一句話可以端掉整個行業幾十萬上百萬人的飯碗。
關鍵在於是否有獨門密技,比如某個產品的獨家出口權,比如某個國家的獨家進口權,比如能拿到某個船運公司的一手艙位特價,等等…… 那種老闆一個人一張桌靠業務員去發名牌拉客戶的貨代公司就沒意思了。
後者又分國內出口和國外在地銷售,我還是後者。
國內出口做SOHO的話,現在大環境真的不行,除非你之前做了十幾年外貿有足夠的客戶資源積累,不然現在想靠開發信和平臺去找國外客戶太難太累陷阱太多。
國外在地銷售首先要做到的一個是對前端供應鏈的把控,另一個是能在目標市場國家裏生活下去。
不要以爲後者很容易,我在尼日利亞見過來開發當地市場的外貿團隊不少,最短的只呆了一天,第二天就跑了。
還有在這裏呆了十幾二十天連酒店大門都不敢出的。
補充一點: 如果是國內的外貿公司,通過平臺或者開發信開發國外客戶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優勢。
或者自有工廠,或者自有獨特優勢發貨渠道。
那種靠從市場上採購,再通過貨代買單出口批發給國外客戶的外貿公司已經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貨代銷售積累多少個客戶纔會開花結果?
貨代行業,就是一個需要時間積累,喫資源的傳統行業。
行業的人都說:做貨代,做好半年喫底薪的心理準備;前面3個月基本上都是在打電話、學習專業知識、聯繫銷售話術,積累專業知識進入貨代圈子的初期準備階段。
當然,也有個別的貨代小白在前面3個月,也混得很好。
所以呀,這些行業屬性,都限制了貨代銷售小白在行業的生存,像那些做了很多年,手上已經有很多人脈資源,很多直客或者同行資源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他們在貨代行業已經是老司機,每個月喫提成就可以過得很好,也有很多做了很多年,手上擁有資源的貨代銷售,會出來單幹,所以,你會發現貨代行業很多小公司,他們創建一個貨代公司,門檻非常低,想個公司名字、招個財務、操作、自己充當銷售,就開起一家公司了。
最後,給你推薦一款貨代銷售小白非常利好的貨代軟件——罌火蟲APP,這個貨代APP的運價查詢、船期查詢、提單查詢、費用查詢全部都是免費,而且這是完全針對貨代行業的平臺,裏面的用戶全部是貨代從業者,你可以在APP上直接在線發貨物需求、發優勢的航線資源,在線和全國各個城市的貨代同行交流,打破區域限制,可以幫助貨代銷售快速進入貨代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