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怎麼賺錢?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利用信息差賺錢,代收快遞通過量大爲條件與快遞點談分成,因爲我們購物的大部分都是冒泡網賺小商品,並且是量化操作,所以單量相當大,直接去快遞點詢問收件一個給多少返點,這樣的業務快遞點是十分歡迎的。
一般來說,地域不同,返點多少也有差異,一般都在0.5~1元左右,可以根據實際數量,與快遞點進行協商。
3、本地賣貨 因爲我們所出的貨物都是以快消品爲主,比如牙籤,紙巾,洗髮膏等等這些快消品其實是很容易銷售的。
掛閒魚銷售; 與當地小超市合作; 許多小超市只要價格合適,都願意收這些快銷產品。
新手小白操作技巧 1、可以直接多賬號操作,找親戚朋友弄個5~10個賬號並不難,如果單賬號產值200的話,那麼日入也能達到1000+。
朋友買了各種產品,倒手賣,賺差價,怎麼操作的?
你把拼多多的東西搬運到閒魚賣,那就是賺差價了,因爲夕夕的東西相對來說便宜一些。
你也可以把在其他地方買到的東西在這些平臺進行買賣。
只是相對主流平臺,閒魚平臺門檻比較低些,不需要保證金其他手續。
只需要上傳寶貝圖片,進行描述就可以買賣了。
除了常規的購物,買房買車也是一樣的,有貝殼平臺,58同城,都可以發佈信息,然後買房人去看,中介賺取基本的差價,也是一種信息差 總之呢,有了信息差,就可以倒賣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哦。
在閒魚上倒賣二手商品是怎麼賺錢的?
無障礙登錄/註冊手機二手淘寶閒魚在閒魚上倒賣二手商品是怎麼賺錢的?偶爾會在閒魚網上面買二手的電子產品,一般我都只買個人賣家的自用品轉賣,今天看中一個二手的手機,價格很實惠,在已經約好見面交易的路上,發現該賣家起碼已經…顯示全部 41被瀏覽 65,205關注問題 3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14 個回答破壞即重生吹咩 相信很多知乎的老鐵們,由於一直使用淘寶購物,自然而然根本想不到要去拼多多比價,所以當老鐵們去閒魚買東西的時候,比價的自然是淘寶而不是拼多多。
在淘寶購物的人大部分都不會選擇去拼多多。
然而世界變化很快,就在最近某天,我在閒魚買東西的時候,以爲淘到便宜貨的時候,收到貨時,拆開竟然發現了拼多多的好評返現卡,我一開始也是自行腦補是賣家呢,開了拼多多的店,在閒魚賣可能也是清貨之類。
過了幾天,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好像哪裏不對勁,就拿着好評返現卡去搜看看能不能找到拼多多的店鋪,看了一下閒魚賣家裏面在賣很多東西,我才起了疑心,順着好評返現卡這個線索,搜索拼多多同類的產品,結果恍然大悟,我感到完全惱羞成怒,拼多多竟然比我在閒魚買的東西足足貴了近30元,這30元雖然不是多,確完完全全讓我有種被算計的感覺,我一怒之下,在知乎搜索了數十條關於“閒魚”“拼多多”“倒賣”這幾個關鍵詞的答案。
結果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套路存在已久,甚至已經有些人利用這個套路去編寫知乎月入過萬的致富教程,已經形成一定的體系,甚至讓我都幾個衝動瞬間想去做這倒賣的事。
我的自尊心告訴我,不能就此罷休,惱羞成怒的我,一氣之下打開閒魚申請人工服務破口大罵了幾句,指責阿里竟然如此沒有出席,已經把電商搞得如此混亂。
然而還是不解氣,我決定要申請退款!!再看了看閒魚的賣家,不對應該要稱其爲商家,他的出售商品高大三四百件而且很多不同類別,在打開他的評論區,竟然超過數十條差評是發現他倒賣拼多多產品後而評價爲差評的人,我才感到相當的可怕,竟然有這麼多人在閒魚買東西被信息差利用,一直以爲用淘寶已經很精了, 沒想到還有更精的。
閒魚賣家很快同意了退款,我很奇怪,知乎明明說賣家可能會退差價給我。
考慮到退款有點麻煩,畢竟本身要用,退了也還要買啊,閒魚退貨又沒有運費險,這可是讓我相當的苦惱,正當我猶豫了一天的時候。
我突然想到了老前輩的一句話,“師夷長技以制夷”,對!我突然腦中驚現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方法,就是去拼多多以購物的方式退貨給倒賣拼多多產品的人,只要我們找到閒魚賣家賣的產品,發貨後把物流填寫到閒魚,這不久是一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嗎!?? 2021-12-21 22:14
如何看待特斯拉拒絕向拼多多團購車主交付Model3,稱不符合交付政策?
無障礙登錄/註冊特斯拉汽車 (Tesla Motors) Tesla Model S Tesla Model 3拼多多汽車維權如何看待特斯拉拒絕向拼多多團購車主交付Model3,稱不符合交付政策?特斯拉已經拒絕向拼多多團購車主交付Model3,來自特斯拉的交付專員聲稱這一活動不符合特斯拉的交付政策。
一位來自武漢的車主提供的信息顯示,特斯拉交付專…顯示全部 嘗試從合同法律關係的角度說一下看法 看了不少回答以及自媒體文章,從商業目的、特斯拉的“霸王條款”以及不正當競爭等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但這些分析都建立在一個前提基礎上,那就是本案買賣關係的雙方是特斯拉(賣方)與武漢H先生(買方)。
但本案買賣關係的雙方,以及各方之間的法律關係,有一定的爭議。
根據特斯拉目前發佈的聲明,其並不認可H先生的買方身份。
特斯拉主張本案存在兩層買賣關係,第一層買賣關係中,賣方是特斯拉,買方是拼多多(或者是拼多多與宜買車共同爲買方);第二層買賣關係中,賣方是拼多多(或者是拼多多與宜買車共同爲賣方),買方是H先生。
特斯拉正是認定拼多多(或者拼多多與宜買車)共同向特斯拉購買了車輛後,再轉賣給H先生(這與本問題下大多數回答以及自媒體分析的基礎不同,他們認爲特斯拉是把H先生作爲轉賣賣家)。
而根據拼多多、宜買車以及H先生目前發佈的言論來看(僅僅是目前發佈的言論,不一定與該三方在拼多多上買賣之時的想法相同),該三方主張買賣關係的雙方就是特斯拉(賣方)與H先生(買方),至於H先生與拼多多(及宜買車)之間,是委託關係,拼多多(及宜買車)代H先生下單、付款 各方主張法律關係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本案糾紛中各方的責任。
從現有的消息來看,我傾向於認同特斯拉的主張(關於本案部分事實的信息主要來源於以下兩篇文章): 文章1—— 文章2—— 理由如下: 一、H先生與拼多多(及宜買車)之間,顯然不是委託關係。
宜買車在拼多多平臺發佈特斯拉商品信息,拼多多將此信息作爲“萬人團購”活動進行宣傳,宜買車所發出的邀約,顯然是出售車輛,而非“代買家向特斯拉購買車輛”,H先生下單並向拼多多付款,顯然也是向宜買車購買,而非“讓宜買車代自己向特斯拉購買車輛”。
這一事實,與拼多多、宜買車以及H先生目前主張的“委託關係”完全不相符。
二、買方的認定,並不能簡單隻以特斯拉電子訂單上的買主處顯示的姓名、以及H先生現在的主張爲依據,還應從H先生最初(在拼多多上下單)時的意思表示以及義務的履行者來分析。
首先,由於是電子訂單,所以在特斯拉網站上操作下單的並不一定是H先生本人。
關於操作下單的究竟是誰,上述兩篇文章出現了不同的說法:文章1引用拼多多工作人員的說法“我們已從武漢車主處證實,車輛也是其本人授權宜買車在特斯拉官網下單,並完成支付, ……”亦即,進行操作的是宜買車;文章2稱“數日後,上述工作人員再度與其取得聯繫,告知其按照特斯拉的規定,必須通過特斯拉官網下單並支付定金,因此,H先生本人操作支付了官網訂金1000元,……。
”亦即,進行操作的是H先生。
但無論實際操作的究竟是誰,基於前述第一點的理由,H先生在此時是清楚自己交易的賣方是宜買車而非特斯拉的,即使是其本人操作,其去官網下單,也是因爲作爲賣方的宜買車要求其這樣做,而非H先生“想要直接向特斯拉官方購車而在官網下單”。
其次,款項的交付方是誰以及交付款項的性質到底是直接支付還是代付。
關於首期款的交付事實,與官網操作下單的事實一樣,前述兩篇文章出現了不同說法,文章1顯示是宜買車支付而文章2稱是H先生本人支付。
但尾款27萬多元的支付則沒有疑問,兩篇文章寫的都是拼多多(或者是宜買車支付的,而27萬多中的25萬多是來自H先生的“買車款”,並且是向拼多多(或宜買車)直接買車的買車款,而非讓拼多多(或宜買車)代向特斯拉官方支付的買車款,也就是說,拼多多(或宜買車)向H先生收了買車款,將車轉賣給H先生,拼多多(或宜買車)再自己向特斯拉官方付款購車(兩層買賣關係之間存在付款先後順序,並不影響轉賣的構成)。
三、H先生存在惡意。
我傾向於認爲,作爲特斯拉粉絲的H先生是知道特斯拉的直營銷售模式,也有看到特斯拉21號在微博上發出的”未授權拼多多進行百億補貼銷售活動“的聲明的。
在此情況下,H先生應知道通過拼多多平臺的話,自己是不可能與特斯拉官方形成買賣關係的。
H先生在拼多多下單的行爲,只能訂立與拼多多(或宜買車)的買賣關係。
總結一下 拼多多(及宜買車)與H先生現在要來主張雙方之間是“委託代下單代付款”關係,但這種說法非但沒證據,更與宜買車在拼多多上發佈銷售特斯拉的信息以及H先生在拼多多上向宜買車購買特斯拉的事實不符,除非他們能再拿出委託代理合同,並主張雙方之間同時存在買賣關係和委託關係(那這種情況下,這份委託合同是倒籤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特斯拉並未主張H先生轉賣,而是主張拼多多(或者宜買車與拼多多共同實施)有轉賣惡意並實施了轉賣行爲。
而拼多多、宜買車和先生主張的”H先生沒有轉賣的惡意,未違反特斯拉的轉賣條款“的說法,就沒有意義了。
另外我還想說兩個東西 一是拼多多上經常銷售比京東或天貓便宜幾百元的iphone,但下單的顧客中,真正能成交的往往不多,沒法成交的就是被拼多多單方取消訂單了(不是店鋪而是拼多多平臺取消),拼多多給出的理由,很巧,也是稱這些用戶存在倒賣獲益。
這些被取消訂單的用戶可是實實在在以自己的姓名、聯繫電話和地址下單的,即使這樣,拼多多還是認定他們有倒賣獲益的嫌疑。
而本案中,拼多多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明目張膽掛出銷售特斯拉的宣傳,這種行爲,拼多多反而辯稱自己不是轉賣,確實很可笑 二是,拼多多的補貼銷售模式,目前看似對消費者有好處,也沒有違反法律。
但要知道,法律的制定是存在滯後性的,尤其是在商事領域,很多規定(比如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公司法上對中小股東的保護以及董監高損害公司利益的認定燈),都是在新的經濟模式、形態發展運行多年後,發現其對市場存在傷害及不公,而後制定的。
拼多多的補貼模式也算是新型的經濟模式(其補貼力度和形式是先前的滴滴優步、摩拜ofo所不及的),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究竟會否對市場、對消費者進行傷害,會造成多大的傷害,並不能僅以其沒有違反現行法律爲標準來衡量的。
就像先前燒錢的滴滴優步確實爲出行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優惠,卻掩蓋了共享出行存在的安全問題;摩拜ofo更是因燒錢和缺乏資金獨立監管留下了一地雞毛。
拼多多鉅額補貼的背後終究存在着不小的問題,其增長和利潤來源,不是對商品質量的提升和創新、物流週轉的優化以及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降低,卻是來自大量宣傳和補貼所帶來的流量以及由此帶來的企業的估值提升,甚至在未經品牌授權情況下銷售產品爲自身增加曝光,拼多多的做法,甚至比不上在有實體門店經營並在咖啡飲品工藝上下了一定功夫的瑞幸 拼多多的泡沫越挫越大,讓人根本看不清泡沫裏堅硬的實體究竟多大,甚至這個實體存不存在。
2020-08-17 23:55 贊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