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裏面產品的價格那麼低怎麼盈利?

產品單價原價是90臺幣刊登的,現在低價賣1臺幣。
主圖邊框,非常專業,有可能是之前在國內做過淘寶之類的賣家,有優勢貨源。
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去其他電商平臺搜索下“美小姐”,瞭解下對手賣家實際售賣的價格,可以進行比對。
賣家肯定也不掙錢(至少前期不掙錢),就是爲了虧本沖銷量,先把店鋪做起來,跟刷單的效果差不多。
可能計劃前期低價引流後面銷量起來了,再調折扣,把價格調起來就行。
這家點總共上了100多個商品,玩的低價引流的辦法(店鋪所有商品都是幾臺幣的價格),非常低。
如果是普通賣家,沒有別人的實力,建議不要這麼幹。
個別設置成低價來引流的話還是可以的,如果全部這樣低價,打價格戰,沒有實力的商家很難。
臺灣9臺幣,泰銖9泰銖,馬來9馬幣等產品確實太多。
而新店確實是需要引流的。
在刷單成本高達十幾塊的今天,只要我們控制好虧本的預算,只要不虧太多就是合理的。

蝦皮上面的價格比運費都要低,那麼低怎麼贏利啊?

一個月 1148,一個月平均 3萬多,說多也不是非常多,但也相當不錯了,相信現在沒有幾個工作能月入3萬的了。
我之所以說這些,不是爲了炫耀,只是想說明一個事實,我有資格來說這些,不是那些所謂做都沒做過的“銷售 ”。
衆所周知,在shopee很多商品是需要運費的。
比如在shopee的中國臺灣站點,賣家每次購買就需要支付60臺幣的運費,所以會很容易在一家店鋪產生合單,也就是一個訂單多個產品的情況,這很容易理解。
我看到一雙襪子,好便宜,但我需要支付60臺幣運費,所以我會在這家店鋪逛逛看看還有沒有別的需要,一起購買,這樣我還是隻要支付60臺幣運費。
對於商家來說一雙襪子單出肯定是虧本的,但是隻要再合一個產品,這個訂單就是賺錢的。
所以每家店鋪都會有自己的引流款,引流款不是爲了賺錢,是爲了創造銷量,讓客戶合單。
然而Shopee的頁面展示邏輯又是以銷量爲先,所以你看到的,幾乎都是每家店鋪的引流款,你看着能不絕望麼。
而且Shopee平臺有個特色,是需要賣家藏部分運費在銷售價格裏面,這麼做的原因當然就是爲了顯得前臺的運費很便宜。

新手想做蝦皮,但對於開哪個站點,前面一直看一些資料啊,說什麼臺灣站點,但是也有做過的說馬來好。有點懵?

首先,蝦皮本質上是不歡迎沒有經驗的小白來運作的。
從蝦皮要求上就可以知道入駐需要:必須提供國內或者外貿店鋪三個月後臺流水截圖+個體/企業營業執照。
這樣但凡入駐到平臺的都會操作運營,大多都能賺到錢。
但是同時也鼓勵一些積極地有夢想的人入駐,也願意給更多的人一些機會,比如:平臺不收取任何費用,也無保證金,3個月後纔會收入交易額的3%-5%的佣金,所以你掙錢平臺才掙錢。
幾乎沒有什麼後顧之憂。
目前有8個站點:臺wan、馬來、印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巴西站。
拿着營業執照去申請的話,官網一般會把你分到馬來站,馬來這個站點不建議沒有任何電商經驗的小白去做,馬來的客單價比較低,流量也沒有臺灣高,因爲馬來的電商平臺也比較多,競爭力稍大,蝦皮和阿里旗下的lazada再搶市場份額,搶第一,所以呢蝦皮希望用中國一個賣家的低流量高效的操作手法去搶佔一個市場,那麼你作爲一個新手小白,你在這個站點上面前期不會快速能掙到錢,所以建議一些新手想創業的小白儘量轉換渠道第一時間入駐臺wan,因爲臺灣的客流量,客單價都比較高,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資金各方面要遠超過其他站點,你做無貨源或者不囤貨的操作運作的話,那就找一個客單價比較高,讓你有轉賣利潤空間的站點去做,如若你沒有轉賣利潤空間你是無法當好一個搬運工的。
在臺wan這個平臺呢,由兩種物流模式:一種是宅配,直接送到家裏面;另一種就是送到附近的商超實行貨到付kuan。
所以第一站一定要選擇臺wan站,同時語言上溝通也無障礙。

請問有做過shopee這個網站的嗎,現在做shopee還合適嗎?

無障礙登錄/註冊跨境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平臺 Shopee 無貨源請問有做過shopee這個網站的嗎,現在做shopee還合適嗎? 做哪個平臺,只要做的精、會做,都能賺到錢,但前提條件是,符合自身情況和實力,我這幾天遇到幾個學員找我學蝦皮,同時呢,一直搖擺不定,糾結於做哪個平臺?哪個平臺還能賺到錢。
比如淘寶?拼多多?亞馬遜?酷胖?獨立站?蝦皮? 回答shopee還適合嘛,我先來拿幾個平臺,給大家分析一下吧,看看哪個適合你,蝦皮適合你不。
淘寶:老牌電商,比亞馬遜略晚,瞭解內情的都知道,目前不投大量資金燒車測款,絕對做不起來,手裏沒點資金、沒點實力、沒點經驗的別做了,花錢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花錢 ,如果條件允許,又想做淘寶,這個回答下面有個貓課,可以找蔣暉老師,據我所知,他還是比較靠譜類,乾貨特別多、實力特別強。
如果沒有實力,直接別考慮。
拼多多:去年我媳婦閒着沒事,想花點錢找找被割韭菜的感覺,然後總共投資了5萬塊交給人家代運營,說白了,對於掙錢並沒有報多大希望,只是給我寫自媒體提供點素材(哈哈哈)。
結果結果,大家能想象的到,專業人士做,結果還是一地雞毛,並且我找的專業人士還不是隨便找的,是我朋友,而且知根知底的,他有自己做的很成功的案例,做店的實力是有的。
但是我代運營的店爲啥沒有做起來? 原因很簡單,不是他實力和技術不行,只是我沒有捨得繼續投錢,說白了,國內電商吧,內捲了,懂了嗎? 亞馬遜:現在誰要還忽悠小白一兩萬甚至幾千塊就能做好亞馬遜賺到錢,你就撕爛他嘴。
明白的說,指望做亞馬遜賺到錢,實力不行更不中,聽誰的都別聽自媒體上瞎忽悠的,三十來年的一個電商平臺了,我說它現在門檻低、不飽和、好賺錢,換你你信嗎?對於這個平臺來說,賺錢是真賺錢,但是還是那句話,結合自己經濟實力,想賺錢,先學會花錢,花錢學習的目的是學習花錢。
酷胖:最近炒的火熱,有朋友讓我考慮這個平臺,一個也是做、倆也是做,觀察了幾個月直接沒有開始。
原因是,我覺得那個平臺做不大,也最多火一段時間,人口紅利、增長潛力、未來空間就那樣,不值得我再去投入,最終會淪爲二類平臺,其實現在本身就是二類平臺。
當然了,這我一家之言,只是我的感覺和我的選擇,但是有不少人也在酷胖掙到錢了。
獨立站:對於獨立站來說呢,不做評價,沒實力別搞。
蝦皮:幹啥吹啥,我做的就是蝦皮,我覺得好做、順手,投入不多,沒有亞馬遜賺錢是真類,但是有些東西再賺錢,做不起是白搭。
我也知道,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咋景氣,多少人想找個副業額外多賺點或者失業想找個項目,但是問題是兜裏有錢沒?一個比一個緊張對不對? 畢竟我當初就是因爲負債才選擇做的蝦皮,無論從投入成本、市場空間、人口紅利、市場飽和度,對比目前市面上你所能見到的平臺,哪個敢給它叫板? 一句話:這個藍星沒有。
看明白了嗎?各位。
現在做蝦皮合適嗎?適合你嗎? 任何人都別信,自己去分析,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考慮。
那麼接下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做蝦皮?怎麼掙到錢? 幹啥事兒,誰不想着掙錢,誰就是王八蛋,很多人,瞭解了蝦皮,覺得適合自己,憧憬着可美好的未來,可是現實呢? 有多少人能做起來? 說白了,做任何的電商平臺、開任何一個網店都一樣,該會的東西必須精通,拿大方向來說吧,就像人們口中普遍傳的一樣,七分靠選品、三分靠運營,不管幾分幾分這麼精確的數據哪來的。
但是這兩點是重點明白不? 選品精通、運營精通,且選品和運營必須搭配着來,單會選品不中、單強調運營也不行,知道爲啥一些運營網店的公司不會讓一個員工掌握所有的東西了嗎?一個人負責一個很小的點,主要是怕你全會,自己給自己炒了。
做網店,指望隨隨便便上貨就能出單的那個年代過去了,電商在全球發展多少年了?很多人依舊不信這個邪,總覺得自己能力可以,自己能行,說白了,真要能隨隨便便上貨就能出單掙錢,放心哈,這個城市寫字樓早就空了,指望自己琢磨或者網上隨便學點碎片化知識就能賺到錢,說明壓根沒有過腦思考,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兒,幹了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電。
想做好蝦皮、想掙到錢,知識付費少不了,也別嫌網上割韭菜的多,商業行爲就這樣,割韭菜的多是因爲有市場,有些市場想讓人家割還沒有呢。
花錢學習,找個靠譜的帶着做,那些賣課的就別找了,這玩意兒注重實操帶,而不是課程那些最基礎的東西。
或者不想花錢學習怕被割韭菜,問問自家親戚朋友有沒有做的且做的好的,請人家喫頓飯唱個歌,啥都有了。
好啦,總結:shopee我覺得適合,根據自己情況,自己想想適不適合你吧。
2022-06-28 15:28 ・河南 贊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