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東南亞市場做外貿,什麼產品會比較好呢?
1、越南:越南主要從中國進口機器、設備附件、計算機電子零件、紡織、皮鞋原料、電話和電子零件,以及運輸車等。
2、泰國:五金、機電產品需求較大,其次是賤金屬及製品、化工產品、塑料橡膠。
3、馬來西亞:電子電器產品是最重要的進口產品,其次是機器設備及配件,再次是化學化工產品。
在農產品進口領域,穀類產品(包括未碾磨的小麥,大麥,玉米)是最重要的進口產品,在礦物及礦物燃料進口領域,原油,精煉石化產品進口較多。
4、柬埔寨:主要進口商品有:石油產品、建材、機械、機動車輛、醫藥、家電、日用消費品、製衣原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成衣、木材、橡膠、大米、海產品。
5、緬甸:主要從中國進口農產品、畜牧產品、水產品、礦產品、林木產品、工業加工。
中國什麼產品在東南亞銷路好?
第二類,個護美妝。
根據京東數據顯示,我國外貿人在皮膚護理、化妝品、香水這些商品的銷售上有非常好的數據成就,但是美體工具、身體護理、化妝盒、護髮素等產品還沒被商人挖掘,也就是說現在外貿人把這些商品帶到東南亞去賣,也能十分走俏。
第三類,服裝和配飾。
價格低廉的服裝配飾在東南亞也很有市場,尤其是女性的服裝和配飾。
東南亞人的經濟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所以能爲他們提供又時尚又便宜的服裝配飾更好。
第四類,宗教用品。
可能常去東南亞旅遊或者常看電視的都會知道,東南亞人大部分都是佛教信徒,泰國的國教就是佛教,緬甸、老撾等國家也有很強的佛教信仰。
所以外貿商人可以試試去出口一些寺廟用品,如布料、木珠、蓮盆等。
總的來說,外貿商需要多多關注東南亞當地人的市場喜好,把握住他們的購買需求,隨機應變,多嘗試才能成功。
做外貿業務員會有前途嗎?
從大的環境來說,前途一定是有的,在經濟貿易全球化的今天, 每個國家都是產業鏈的一部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不依靠外貿的自給自足,只要還需要貿易,就一定會有外貿的從業人員。
那麼,爲什麼近些年外貿越來越不好做了呢?其實主要還是產業升級了,以前做低端產品就能夠賺錢,產品的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都比較低,主張的是低端製造業。
資本永遠是逐利的,現在國內的產品成本明顯比起以前要高的多了,老外覺得跟你合作利潤降低了,自然會去尋找利潤更高的地方,這也是爲什麼低端產業一步步在外流向東南亞,我們國家要轉移一些簡單的製造業到非洲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利潤最大化。
與其擔心外貿好不好做,還不如去操心如何開發出自己產品的細分市場。
做一些門檻高的產品,而不是同質化的、有手就會的產品。
至於賺不賺錢,取決於用不用心,任何一個行業收入結構永遠都是一個金字塔,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如果說一個行業的頂端都賺不到錢了,那隻能說明這個行業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至於外貿行業,明顯還沒有到這個時候。
2021-03-17 16:39 贊同3
2022年了,入行外貿還合適嗎?
2022年了,入行外貿還合適嗎?有個前輩做了個外貿公司,平時在網上接單,和外國客戶溝通,然後根據需求再國內下單,再發貨。
喊我去幫忙,他說挺好做的。
但是本人見識太少,本能覺得不太可信,…顯示全部 沒有合不合適,只有想不想做。
我是2021年7月轉行開始做外貿的,當時就覺得做實體可能更能掙錢,所以辭去了之前穩定無壓力的工作,開始投身外貿。
大環境不好的時候,真的很難說某一行特別好做。
想要趕上紅利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但是因爲我想我覺得我可以挑戰下,所以就下定決心開始做了。
現在入行差不多一年,沒有經驗,選了一個算挺麻煩的產品。
然後這行還遇到了美國對中國出口反傾銷,所以產品只能從東南亞其他國家出,生產週期超級無敵長。
前三個月學習產品知識,後面開始獨立開發客戶,公司屬於放養我們這羣開發業務員,沒給什麼資源,全靠自己開發,有時候甚至覺得是自己在做soho,除了不是自己出錢墊付。
但好歹勝在自由,沒困住我這個桀驁不馴的靈魂。
不知道算好還是不好,自己獨立開發客戶,目前整整入行一年,5個潛力大的寄樣客戶,一個看廠客戶,兩個成單客戶。
成單金額目前大概27萬美金左右。
另一個客戶準備8月返單。
遇到的問題也超級無敵多,畢業4年多第一次感覺到壓力,因爲之前的工作實在輕鬆,但也沒錢。
現在跳出舒適區,說實話,有時候壓力覺得挺大的,但好彩能自己轉化下。
但跳出舒適區的感覺真的賊棒。
就看你想不想嘗試一把而已。
加油啊陌生人。
2022-08-08 14:23 ・廣東 贊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