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跨境電商怎麼樣?

在成都做亞馬遜的。
成都做跨境電商有非常好的基礎。
經濟環境,人才儲備,物流通道,政府支持這幾個方面都非常不錯。
具體可見我的這條回答 成都做跨境電商利與弊在哪裏?18 · 28 評論回答 但是成都目前跨境電商的氛圍比較欠缺。
一方面因爲成都起步太晚,深圳賣家14年甚至更早都在接觸亞馬遜了,成都16年都算很早的了。
但14年15年恰好是黃金期,那會賣家不多,產品流量大,很多賣家靠鋪貨跟賣,大賺特賺。
現在成都全年的跨境電商交易額,還沒有深圳一個月的多。
另一方面,成都跨境電商的賣家少,也很少關於跨境電商方面的講座、交流會,很多賣家藏着掖着,悶聲發財。
很多公司想做跨境電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真正懂運營的人太少。
總的來說,跨境電商這個行業在成都,乃至四川都還是剛剛起步,未來還是大有可爲的!

成都做跨境電商利與弊在哪裏?

知乎首答!在成都做亞馬遜兩年了。
成都是2016年1月設立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內第二批。
2017年成都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0億元,2018年110億元,2019年是202億元。
連續幾年翻倍增長,但跟深圳這樣的跨境電商發達城市相比,就是個弟弟。
成都做跨境電商,有利有弊,總體而言,優勢還是很明顯。
首先,經濟基礎方面, 成都新一線城市阿,還用多說 第二,人才方面,這方面優勢很明顯,人多便宜好用(對比深圳哈)。
成都有西南地區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國內熱門畢業生去向城市,阿里,騰訊,字節在成都的人都不少。
深圳這兩年已經有跨境電商公司把運營團隊搬到成都,就是考慮到人工成本優勢。
第三,交通方面。
成都是中西部開通國際航線最多的城市,也是中歐蓉歐快鐵的重要節點。
跨境電商國際物流有保障。

前10月成都外貿同比增長12%,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本文轉載自:紅星新聞 成都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成都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爲432.93億元,同比增長65.1%。
其中,進口、出口規模分別達9.67億元、423.26億元。
成都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成都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運營負責人宋以佳指出,運輸能力對跨境電商的重要性還在提升,尤其是穩定、快捷的物流通道,在後疫情時代或將是關鍵。
保稅倉內景 跨境電商的內陸“崛起” 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成都優時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時通”)業績再次被刷新——銷售額較去年增長近50%,尤其是奶粉產品迎來爆發。
對成立5年的優時通而言,消費市場早已不限於西南。
“目前江浙兩地的客戶羣體佔比最大,其次是上海、珠三角,再往後纔是四川和重慶市場。
”成都優時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堅說。
比起沿海城市在傳統電商領域的“勝利”,優時通顯現了內陸城市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崛起”。
劉堅說,優時通加大了對倉庫運轉效率KPI考覈:一般保稅倉需要2-3個工作日的清關時間,優時通就縮減到24小時,提升用戶體驗感。
更快貨物流轉速度,也維持了產品效期的新鮮度,這也是母嬰產品賽道的“命門”。
當然,僅僅這樣還不足以真正吸引江浙滬的消費者最終選擇一家成都企業。
近幾年來,劉堅和一些從業者已經意識到物流對於外貿的重要性。
宏盟中拓相關負責人提到一個細節:過去的貨物運輸主要基於海運,一個港口一天就可以實現5~6個發往東南亞的班次。
由於疫情原因,海運班次大幅減少,出港班次一週僅5~6班,此時反而凸顯了鐵路運輸的穩定性。
自去年起,中歐班列已逐漸成爲國內二手車出口的主要運輸方式,加上西部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幫助成都在二手車出口全國版圖上成爲一個重要口岸。
在跨境電商領域,歐洲是重要貨源地,而目前中歐班列已成爲運輸主流,不僅是時間更短、運輸費用更低,且更爲穩定。
於是,成都也成爲一些商品的集散地,“與過去形成逆轉,會先運抵成都保稅倉,再發往其他地區”。
當然,也有一些必須要走海運的地區,比如澳洲。
劉堅透露,與沿海地區的物流成本差正在逐步縮減,以奶粉爲例,目前走海運的奶粉,每罐的成本差大約能控制在1-1.2元。
不僅如此。
劉堅提到,從國內市場看,目前內陸地區的快遞費用相較沿海具有優勢,這是因爲,目前國內物流的主要方向是從東向西,但回程的空載比例較高,因此物流商會選擇以低價方式吸引客戶,每單成本最多能比沿海低30%左右。
總單量達1631.51萬單背後的“內功” 外貿週期的“逆轉”,不止發生在母嬰領域。
成都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還提供了一組數據:1-6月,成都跨境電商總單量達1631.51萬單,同比增長146.46%,總貨值增幅更達到159.30%。
其中,進口單量、出口單量分別同比增長101.11%、155.04%。
宋以佳注意到,在出口端,鞋服、泛家居等日用品在海外的熱度很高。
“一方面因爲,成都製造加工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另一方面,成都充分發揮了以班列、航空運輸爲主的物流優勢,加快形成了'買成都、賣全球'的品牌效應。
”她表示,疫情以來,國內以及全球電子商務業務急速增加,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推動下,跨境電商快速成爲連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拉動經濟增長的新通道。
對成都而言,跨境電商的“內功”也不是一日煉成,城市對跨境電商的支持也是顯而易見的。
宋以佳提到,成都在出口退稅、通關便利以及金融物流等方面均有探索,“尤其在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建設中,還存在很大發展空間”。
比如,青白江海關通過搭建同地方政府部門的協作配合機制,穩步推行市場採購貿易方式適用“轉關+一體化”通關模式,大幅提升通關效率,助力中小微企業進一步拓出口、穩外貿。
保稅倉內景 成都海關數據顯示,今年5月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申報報關單1384票、貨值5.89億元,同比增長3.54倍、5.33倍。
市場採購貿易增長的背後,正是貿易便利化、監管制度創新等方面的先行先試。
除了鐵路運輸,在航空領域,成都也大力發展國際貨運航線,國內國際貨郵吞吐量31.3萬噸,居全國城市排名第七。
當然,比起沿海地區,成都跨境電商的發展仍有差距。
“由於起步較晚,成都現在存在倉儲建設不足、物流體系配送不完善、倉儲使用相對不足的情況。
”一位從業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跨境電商的倉庫是特殊監管區域或場所公用型的保稅倉,還需要進出口集貨箱倉、智能口岸倉、專用冷鏈庫等海外倉儲場所,而較高的成本也制約企業規模。
好在,這些發展痛點正在得以解決。
宋以佳透露,2018年10月落地的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目前正在加快第二階段的建設運營,預計今年9月將全面建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一站式服務中心,持續爲成都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公共服務及綜合服務。
“資源中心將持續引導產業主體集聚,吸引產業龍頭、重點企業集聚發展,並建設運營成都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主體庫,發揮示範效應。
”在她看來,成都跨境電商產業鏈有望得到進一步完善。
跨境電商的城市“動能” 跨境電商的發展還有另一個視角:總貨量、總貨值的增長,也在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這已有先例。
此前,深圳跨境電商的發展,就促進了深圳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成爲深圳的外貿新打法、經濟新定力。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成都市2022年度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發佈,其中提到支持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以及支持公共海外倉建設。
其中包括支持依託產業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推動“產業集羣+跨境電商”協同發展,提升跨境電商產業聚合能力等。
反過來看,這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招商工作亦有一定指導作用,藉助跨境電商的趨勢着手招引相關企業落戶西部。
“西南區域交通運輸受管控影響較小,2022年1-5月,成都公路貨運量仍保持同比17%的高速增長。
”仲量聯行華西區產業與物流服務部總監尤鵬偉表示,成都作爲西南消費中心城市擁有衆多雲倉服務商數量,是商貿企業增設貨倉的理想目的地。
尤鵬偉的觀點,在數據中得到了顯現。
19日,仲量聯行發佈《2022年上半年成都商業及物流地產市場報告》,其中顯示,繼2021年下半年,凱德中國信託首次進軍中國物流市場,收購了由位於上海、崑山、武漢和成都的四個高標庫項目組成的資產包。
2022年上半年,新世界發展旗下專注於基建投資的新創建集團,收購嘉民集團在成都的五項物流資產,包括四個已交付高標庫項目、一個在建項目以及一個待開發物流地塊。
“活躍的資產交易顯示出投資人對成都倉儲需求前景具有較強信心。
”尤鵬偉說,成都高標庫市場的資產增值潛力增大。
其背後,還有更大機遇。
尤鵬偉注意到,受疫情影響,由於大量電商企業倉庫位於大上海範圍內,2022年4月以來,均處於無法發貨的物流停滯狀態,導致銷量顯著下滑。
此後,電商商家紛紛着手調整物流體系,分倉備貨、多倉發貨以降低突發性風險帶來的損失,同時增強貨品配送時效性。
從某種程度看,這也是跨境電商與成都之間的聯繫—— 於成都,跨境電商也不僅是一個行業,它關乎“幸福成都”更有內涵、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同時,也關乎是否能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從而在新發展格局中率先取得突破。

成都跨境電商怎麼樣?

在成都做亞馬遜的。
成都做跨境電商有非常好的基礎。
經濟環境,人才儲備,物流通道,政府支持這幾個方面都非常不錯。
具體可見我的這條回答 成都做跨境電商利與弊在哪裏?18 · 28 評論回答 但是成都目前跨境電商的氛圍比較欠缺。
一方面因爲成都起步太晚,深圳賣家14年甚至更早都在接觸亞馬遜了,成都16年都算很早的了。
但14年15年恰好是黃金期,那會賣家不多,產品流量大,很多賣家靠鋪貨跟賣,大賺特賺。
現在成都全年的跨境電商交易額,還沒有深圳一個月的多。
另一方面,成都跨境電商的賣家少,也很少關於跨境電商方面的講座、交流會,很多賣家藏着掖着,悶聲發財。
很多公司想做跨境電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真正懂運營的人太少。
總的來說,跨境電商這個行業在成都,乃至四川都還是剛剛起步,未來還是大有可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