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怎麼切換地區?
切換地區只需3步,讓你可以任意切換地區,下載軟件無障礙 1:選更改國家/地區 2:填寫個人信息“付款方式”一定要選“無’無一定要選“無”或者“None” 不要選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聯支付 也不要選Credit/Debit Card、PayPal、Mobile Phone 選無和None 3:一步步填寫剩下的必填信息就可以了 如果不選無或者None的話,細心的小夥伴可以發現,你改過來的只是語言,而不是地區, Eg.如果是中心英,選None,最後一步右上角出現Done就可以了 Eg.如果英中,選無,最後一步右上角出現“完成”就可以了 付款方式可以之後再添加 如果買了iTunes music會員的話,就不要切換了,會作廢 希望這些會對你們有所幫助。
有興趣做TK的朋友也可以點贊關注下,互相學習。
tiktok怎麼切換地區?
我是老A,一個專注於TK玩法的跨境電商自媒體人,目前在知乎已持續輸出近30萬字乾貨,現有超千人陪跑社羣,及從0到1到100的TK實操經驗、各種資源及保姆級運營電子書、工具電子書,幫助大家TK賺錢少走彎路少踩坑。
想要資料的同學,點擊下面的卡片即可免費獲取⬇️⬇️⬇️或在文章底部留言“TK”即可 二、TK下載 (一)前期準備 1.硬件準備 (1)蘋果手機:需準備蘋果6以上、系統爲IOS9.3以上、內存16GB以上手機,也可使用Ipad。
(2)安卓手機:儘量選用國外版的安卓手機,內存在3+32G以上、系統6.0以上爲好。
其他推薦機型:低成本選擇三星S7、HTC u11 life、谷歌Pixe12;
有沒有做tiktok的啊,大家拉個羣交流一下嗎?
有沒有做tiktok的啊,大家拉個羣交流一下嗎?關注者 35被瀏覽 10,473 5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查看全部 Hiyee海億時刻 已認證帳號 如果說一條視頻的靈魂是內容本身,市場最好的反應那就是評論區。
除去產品的品質把控等重要因素外,合理的引導好評和正確規避差評同樣重要。
TikTok目前開放的TK shop 和TK live短視頻帶貨邏輯裏,評論區的維護是運營日常重要的一項。
一個優質的評論區直接決定了購買轉化率,成功的帶貨視頻更有各大網友評論區的助力。
縱觀國內外,抖音、TK裏每個火爆的視頻底下,都有網友的神評論,神評論或許是幽默風趣、語出驚人,自帶段子手屬性的評論。
神評論的存在不僅可以讓視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評論區有趣,大家反覆觀看抓住趣味記憶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完播率。
那評論區如何包裝呢?小編整理了以下三種方式: 1.評論區鏈接下單,給出商家優惠力度; 短視頻購物屬於衝動式消費,一般適合短視頻帶貨的商品價格都不會太高,用戶在做購買決策的時候,往往不會因爲價格而猶豫,製造出合適的場景營銷,客戶就會買單。
賣家可以在主頁引導,獨立站有大額的優惠券,營造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購物氛圍,進一步刺激衝動消費,引導最終的購買行爲。
比如:I wish we could offer international shiping. 如果想提高進站,可以引導評論說節日品牌折扣優惠券等;價值置換概念,一杯奶茶錢可以把大牌帶回家等等。
2. 剛需客戶,直接引導下單 視頻評論下面買家有興趣(如下圖),賣家可以直接引導進獨立站或平臺上下單購買。
衆所周知除了英國和印尼小店外,目前TK並沒有向其他國家開通,所以主頁引導或者評論區引導就尤爲重要。
運營者需要注意平臺違禁詞,避免封禁下架視頻的風險。
3.描述產品亮點,提高轉化 爲了提高視頻完播率,短視頻一般都在15s-20s左右,那短短几點如何介紹完一個完整產品賣點呢?這時評論區的功能就可以很好的發揮出作用,可以用文案把賣家疑慮點產品特色,使用效果在評論區作詳細回覆,那其他網友看到回覆就打消了顧慮,繼而進行購買。
關於Tik Tok評論區維護,今天分享到這。
小編認爲,一條評論帶來的商機大家不可小覷,有任何TikTok疑問,聯繫海億。
2022-02-08 10:45
如何看待字節跳動迴應稱將嚴格遵守《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對出售TikTok帶來哪些影響?
謝邀 這次關於Tiktok的爭奪中最詭異的事就是,幾乎所有人都不去深究爭奪的是什麼,都在外圍打轉。
幾百億的東西在媒體上就像是被當做空氣一樣討論。
尤其是外媒,隻字不提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中國商務部比較直接:你不提沒關係,總之我不給了。
商務部禁止出口名錄第二十一條,“21.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
” 基於大數據分析,包括推薦算法在內,所有和個性化推薦服務相關的技術都被禁止。
這種海外資本企圖撿現成的心思可以放放了。
Facebook很早開始抄襲tiktok,但失敗的一塌糊塗,不是美國工程師不行,也不是宣傳力度不夠,背後的原因就是沒經過相當規模的市場和用戶錘鍊。
商務部這個消息一出。
反倒是字節跳動,注意, 是字節跳動全力支持決定,不是tiktok。
tiktok公佈的則是起訴,起訴纔是他的利益,不管是賣與不賣,起訴是雙方難得的共識。
二者股份構成不一樣,股東利益也不一致。
拿最明顯的事來說:Tiktok要剝離美國業務,意味着國內字節跳動名聲受損。
換言之,我若只持有字節跳動的股份,你Tiktok賣什麼價和我有什麼關係。
你掙錢,我受損?每年掙十億的業務你能賣幾百億,可分我半毛錢?我還要承受榮譽損失導致的賠錢。
比如8月24日,就爆料字節跳動的投資方要置換Tiktok 的股權,這顯然就有人認爲,tiktok要賺,而字節要賠。
若不爲盈利投資人的決策是幹什麼喫的?而且今天這個事一出,二者部分股東的利益更加不一致了。
甚至根據沈逸的爆料和分析,美國tiktok已經爲爲關停做準備,這次商務部的限制可能達到阻止交易的地步。
(我持保守態度,以便後續分析) 也不知道那些之前嚷嚷要股權置換的人置換完沒有,已經把字節跳動換成tiktok可就尷尬了。
如果還在持有字節跳動,沒倒向tiktok,那麼他們一定是這次商務部禁令的堅定支持者。
畢竟你tiktok能賣一萬億跟我沒一分錢關係。
至此,我有些不成熟的推論,一直在腦子裏沒有成形,因爲一直以來總覺得差點什麼。
今天字節跳動壓着48小時最後的末尾提出公告,算是最後一塊拼圖拼上了。
接下來,爲了理解中外資本與政府雙方勢力的博弈,我梳理了一下時間線:7月23日,據彭博社報道,近期不少包括紅杉資本在內的風險投資人催促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將TikTok的多數股權出售。
字節跳動風險投資者被曝催促張一鳴出售TikTok多數股權 8月24日,路透社報道稱,部分字節跳動投資方正在討論以其所持字節跳動中國股權,置換TikTok的股權。
8月26日,Tiktok董事會出現重大分歧。
(注意,重大分歧應該是賣與不賣,微妙的是,他們可以有共識,那就是起訴。
起訴可以要價,也可以拖延,可以強硬,還可以爭取用戶,幾乎涵蓋一切利益。
) 知情人士透露,張一鳴可以被董事會罷免。
Tik Tok最新進展:字節跳動將起訴美聯邦政府,張一鳴與美國投資人出現重大分歧 8月27日,確認CEO凱文·梅耶爾被辭掉,她不認同拖延戰略,而張一鳴想保留Tiktok業務完整性。
(何爲完整性?我之後會解讀)最前線 | 字節跳動確認TikTok CEO凱文梅耶爾離職,知情人士稱其與張一鳴產生分歧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8月28日,美國CNBC突發消息稱:TikTok首席執行官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突然辭職。
而梅耶爾的辭職表明,TikTok很可能會在未來48小時內與美國企業達成出售交易。
同一日,商務部出臺管制《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TikTok的最後48小時,中國出手了! 兩天之後的今天,也就是28日後48小時內在中文互聯網上關注度的末尾,今天晚上8點44分字節跳動官方宣佈支持商務部決定,40分鐘候後,官媒轉載。
https://mp.weixin.qq.com/s/bb6fOMCGyllkEv2DIRH_6Q這一系列操作,簡直就是股東的生死決戰,政府的神仙打架,非常精彩。
Tiktok的境外資本股東早就想賣,時間點在蓬佩奧放出風聲的時候,並且在那時就鼓動張一鳴放棄多數股份。
這時的張一鳴,還沒有受到特朗普的極限施壓,7月23日的他可能還沒意識到暴風雨即將來臨。
後來的一系列事件,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每個人都很憤怒。
幾乎兵敗如山倒。
8月27日之前的消息上看,一直被牽着走。
不過,我們這邊的股東應該不是喫素的,國家更不是。
不要忘了,幾百億的生意,不可能靠微博來配合。
能匹配這個級別的生意,動用了什麼力量什麼關係不是我能描述出來的。
總而言之,國家這一手,算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因爲只要有政府這個背書,在極端狀況下,Tiktok甚至可以都賣了再搞第二個。
或者Tiktok改名,讓美國自己慢慢玩。
而在48小時內買走tiktok的人,就只得到了空殼子,甚至流局。
一旦流局,那麼會出現一個好玩的現象。
我之間推論過張一鳴拖延的真正效果:製造Tiktok被禁,而不是自己撤離的姿態。
以保持美國年輕Tiktok用戶對特朗普的持續憤怒。
如何看待張一鳴關於TikTok美國業務的做法? 這對我們政府來說很重要,所以這次算是一個助攻。
對特朗普來說,只能贏到一點已知量,輸掉一個未知量。
很可能得不償失,對我們輿論風向很有助益。
不僅是川普,美國諸多利益集團,他們本想把事情推向何方呢? 最後我要說的是,tiktok的事發酵至今,全網很少把一些問題討論得很深:剝離美國業務,不完整的Tiktok意味着什麼?如果世上出現了兩個Tiktok,會有什麼混亂局面? 當美國企業掌握了美國業務後,我們失去的不只是美國業務。
我們值得擔憂的是,從此會讓很多東西就說不清了。
舉個例子,當美國Tiktok向歐洲擴張時,透過持股資本(假如微軟,假如FB)母公司,用你的算法再做一款軟件進軍歐洲,你怎麼辦? 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Tiktok一樣的軟件,數據共享,盈利模式共通。
你怎麼辦? 在別人家本土再打一場必敗的官司嗎? 而這時由於美國的tiktok被保留了下來。
本土用戶對惡政的反感也被將至最低。
同時當美國用長臂管轄,擠壓tiktok歐洲部母公司時,這又要怎麼辦? 斷供核心個性化推薦服務的更新!換言之,中國用戶不再提供tiktok產品的打磨。
從現在開始tiktok自己去摸索,包括某些資本的tiktok非美國業務。
當然字節跳動不能自己說斷,因爲這不對等。
目前國外的資本都是合規的。
你自己也是資本,你不能以報復境外資本來報復美國政府。
至少留着商譽在,還能搞第二個Tiktok。
國家斷供核心算法,就是對等反制了,而且很可能要讓這些收購者喫啞巴虧。
收購者最近會砍價、或是拒絕,但流局會讓特朗普很難看很難看,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做出流局的操作。
個人不負責猜測:喫啞巴虧的概率大一點,因爲我直覺他們做出利益交換了。
他們最好的策略是喫掉Tiktok大部分市場,一旦他們用全世界級的用戶量再打磨幾年產品,我們的壁壘就消失了。
所以如果不能保全Tiktok業務的完整性,可能會面臨灰色地帶被突破的風險,再加上無盡的法律訴訟、長臂管轄,Tiktok將會陷入很大的劣勢。
雖然很多人沒有說得很細,但輿論強烈拒絕剝離美國業務也是有這方面擔心的。
國家的這次看似同歸於盡的兜底,其實我們可以有後續操作。
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壓低自己的股價,收購,改名,重組,然後再放權出口或者特許在境外使用這些算法。
而你美國拿着Tiktok空殼品牌慢慢玩。
這樣一來,操作好了能白拿錢賺一筆。
就算操作不好,也和當初玉石俱焚的最壞結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