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非洲什麼賺錢快?
此外,板材、玻璃、塗料、管道等建材在非洲也有着廣闊的市場 。
3.時尚美容 非洲的時尚美容市場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
非洲的人口結構呈現年輕化的特點 ,這給時尚美容類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
在非洲來自中國的服裝和假髮已經佔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
非洲的輕工業產能十分有限 ,而服裝又是人生活的剛需 ,因此非洲的服裝市場有着巨大體量。
中國作爲世界第一的紡織業大國,一直牢牢佔據着非洲市場服裝市場的主導地位,並且中國服裝企業正逐漸向品牌化方向發展 。
數據表明:2020年中國發製品出口總額約爲 31.77億美元 ;其中,非洲是中國發製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佔到 34.8% 。
如今非洲的假髮市場平均每兩秒鐘就有一頂假髮被買走 ,市場增速爲 100%-300% 。
優質假髮在非洲被稱爲“非洲黑金” , “中國假髮出口之都”許昌的對非年出口額已經突破 10億美元 。
Amanbo通過與中國發博會等權威展會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於讓更多發業企業利用跨境電商新模式輕鬆進入非洲市場。
中國人在非洲做什麼生意最掙錢
近幾年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生活在中國的人們也都非常的幸福。
很多人們在節假日的時候選擇出門旅行,放鬆自己的身心。
出國旅行這兩年在人們的生活中熱度變得高了起來,但是卻有一些人願意走出國門,並不是爲了旅行,而是爲了做生意。
而如果去一些發達國家做生意的時候,剛上手可能會出現賠本的現象,於是有很多人走進一些比較落後的國家做生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中國人願意走進非洲。
提起非洲,在大家的眼中這個地方比較貧窮落後,髒亂差來形容他們不過分,但是這幾年以來中國和非洲一些國家的關係良好,中國也對非洲提供了很多的援助。
尤其是很多中國人們,他們願意去非洲做生意,這樣不僅僅給自己謀取利益,更能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推動的作用。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非洲比較貧窮和落後,並沒有什麼樣的商機,但是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國人們卻過着皇帝般的日子,他們不願回家。
其實越貧窮的地方代表的是商機,因爲這樣的地方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而一些經濟特別發達的國家,很多產業都會出現飽和的狀態,因此很多人感覺來非洲做生意會賺錢,並且也確實賺到了很多錢。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中國人走進了非洲,在這裏發展。
而很多細心的網友們則發現,如果有些人走進了非洲之後,就基本不願意再回家了,很大一部分人在這裏娶妻生子。
其實這些人們願意留在這裏的原因,無非是在這裏做生意的時候可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而更有好多人們在這裏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可能有很多人感覺特別疑惑。
首先舉個例子吧,智能手機這東西在我們中國非常的普遍,但是在非洲卻是一個奢侈品。
於是很多中國商人就拿着我們中國一些廉價的智能手機走進非洲,非洲的需求量特別大,所以就賺到了很多錢。
除了智能手機之外,中國的很多小商品也都非常的便宜,他們將這些小商品帶進非洲,雖然賣不到很高的價格,但是非洲人口密集出售量很大,這樣就能夠賺到很多的錢。
所以說這些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國人們都特別逍遙自在。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很多中國網友都說,難怪他們不願意回家
什麼是「三角貿易」?
西歐國家很發達,非洲和拉丁美洲經濟則相對落後。
西歐爲什麼發達,非洲和拉美爲什麼落後?原因很多,但非洲和拉美有足夠的理由,把自己的落後歸罪於所謂的三角貿易。
三角貿易的“主打產品”是什麼?你也不陌生——非洲黑奴。
這需要哥倫布“發現”美洲開始講。
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抵達加勒比羣島,他以爲是到達了黃金之國印度。
哥倫布的“壯舉”,讓很多歐洲人爲之振奮,因爲他們發現了“商機”。
但問題在於,美洲未開發的土地多,但勞動力少。
怎麼辦?非洲有的是人!1501年,來自歐洲的人販子們便躥到非洲,連騙帶搶,抓到一批非洲黑奴。
這些黑奴被整船運到葡萄牙港口稍事休整,然後跨過浩瀚的大西洋,來到西印度羣島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東爲多米尼加,西爲海地)。
這批黑奴的任務就是沒日沒夜地爲歐洲農場主種植甘蔗。
其實,“販賣”黑奴來美洲種地,只是黑奴“商業價值”的附加值,黑奴本身就有巨大的利益空間。
一個黑奴從西非海岸被賣出時,只值2.68英鎊。
等他們被賣到西印度羣島時,售價高達23英鎊,你算算這中間有多少差價?要知道,在英國做正經的小買賣,一年到頭累死累活也只賺到40英鎊。
如果這麼看,2.68英鎊也不是個小數目,歐洲人不心疼嗎?他們會在船上裝滿英國的工業品,然後開船到非洲換取黑奴。
這2.68英鎊買黑奴的錢,並不等於工業品的成本,也就說是,歐洲的人販子在這2.68英鎊中已賺取不少利潤。
在這所謂的三角貿易中,歐洲的人販子幾乎不需要成本,所獲利潤卻高得驚人。
英國人一看賣黑奴原來這麼賺錢,都沒心思守法經營了,一窩蜂地跑到非洲販賣黑奴去了。
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販賣黑奴是最賺錢的“行業”,利益遠超當時緊俏的煤炭貿易。
有一個對比:1710年,英國通過煤炭出口賺了5.8萬英鎊,而通過販賣黑奴則賺了11萬英鎊,高出約一倍。
1770年,英國賣煤賺了26萬多英鎊,而賣黑奴則賺了34萬多英鎊。
這34萬英鎊,還只是單純的賣人價,還不包括從英國運送工業品到非洲換取黑奴時所產生的巨大利潤。
“繁榮”的黑奴貿易,刺激了英國工業化的跨越式發展,尤其是造船業、紡織業、鐵器工業,受益最大。
可以說,沒有黑奴三角貿易,英國現在的繁榮是不可想象的。
通過黑奴三角貿易發財的還有法國。
位於法國西海岸、瀕臨坎塔布連海的南特港,在18世紀(1701--1800年)是法國最大的黑奴中轉港。
由此,南特港的工業發展非常迅速。
直到現在,南特依然是法國的工業重鎮之一(法國第六大城市,西部沿海第一大城市)。
除了英國和法國,歐洲幾乎所有的殖民國家,都參與了所謂的三角貿易。
這些歐洲國家通過黑奴貿易賺得盆滿鉢溢,但非洲卻因此變得傷痕累累。
一是非洲人口大量減少,從1500年以後的四百年間,非洲共有1200萬黑人被販到美洲當奴隸。
在工業化沒有普及的非洲,勞動力的減少,對非洲的經濟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非洲的經濟發展不起來,自然就成了歐洲商品的傾銷地。
再加上歐洲殖民者在非洲各種搶劫,非洲越來越窮。
在歐洲、西印度羣島、非洲的所謂三角交易中,歐洲始終站在交易的制高點上,西印度羣島出地,非洲出人,形成了一條有利於歐洲工業化進程的產業鏈條。
後來,三角貿易的西點,從西印度羣島擴大到了北美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市場”更爲廣闊。
不過,美洲“市場”雖然受益於來自非洲的黑奴的勞動,但在美洲所產生的利潤,大多數都屬於來自歐洲的殖民者。
美洲當地的印第安人早就被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殺得沒剩下多少。
美洲有很多礦產資源,這些礦產源源不斷地被送到歐洲,反正海上運輸花不了多少錢,這等於讓歐洲的工業發展“零成本。
” 更多是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在非洲投資建廠潛力如何?
前年去布基納法索開廠的一個大姐姐,今年過來打疫苗的時候告訴我們,她第一年就回本,第二年賺了一千多萬。
國內大老闆小老闆們都開始在非洲投資了。
因爲工人工資低,避稅方便,最主要的是,非洲大部分國家自主生產能力低,全靠進口,那麼商機就來了。
森大之所以賺錢,就是因爲他們的老闆們有前瞻性,到處開廠,什麼賺錢他就生產什麼,主要是快消品。
洗衣粉,洗潔精,蚊香,尿不溼等等,這些不起眼卻又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在人口衆多的非洲大地上生產出來,不愁銷路。
還有一點,利用了國家政策,非洲每個國家都在大力招商引資,吸引資本家來投資,發展工業,所以,每個國家都可申請免稅工廠。
什麼是免稅工廠?衆所周知,開廠或是貿易,最頭疼是漂洋過海到非洲之後關稅。
而免稅工廠就可以獲取以下優惠:進口機器設備免關稅,進口原材料免關稅,工廠工人工資免稅,工廠用電免稅,工廠房租免稅,進行工廠相關的基建改造工作和材料免稅,工廠辦公用品免稅,工廠所得稅優惠繳稅等等。
以加納爲例,在特碼,大部分中國老闆的工廠都是免稅工廠,從中國到加納的海運運輸也要比其他國家便宜,這就是爲什麼加納被稱爲非洲短期未來中最有前途的國家。
我認識的朋友中,有生活快消品的,比如蚊香,紙巾,洗潔精,洗衣粉,假髮等…… 還有家裝類的,鋼鐵廠,瓷磚,地毯,牆紙,燈具廠等…… 穆斯林的袍子,頭巾,女裝,男裝,拖鞋,布料廠…… 塑料瓶,塑料顆粒,塑料袋,打印廠……番茄醬工廠,冰棒,飲料,飲用水,泡麪廠,花生豆廠…… 多不勝數…… 免稅工廠進口免稅,但是也有條件,本地銷售不能超過30%,也就是說給你的優惠條件是讓你來生產出口的,創造就業機會等等。
但是從2020年以來,據非洲青年雜誌報道,各個國家除免稅工廠政策之外,還頒佈了鼓勵投資法,根據這個法,進口機器設備免稅,原材料不免稅,但是對於銷售比例沒有限制,出口去西共體任何一個國家也無需再繳稅,這個政策就比較適合中小型的,想在本地佔據市場的工廠。
不說了,哈哈,祝老闆們發財! 來更了,因爲有人說我不說缺點。
開廠都有風險,在國內也是一樣啊,但是在非洲開廠成功的機率比國內大很多。
政治上肯定比不上咱們的國家,每次換屆大選的時候都會鬧騰上幾天幾個月,但是對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沒太大影響,只要你別賺了錢參與政治在明面上站隊。
工人都普遍更懶散,也有辭了工去勞動局告你的,很多,所以要在最開始就擬合法勞動合同,寫清楚規矩,不然每個人走的時候來一下,沒錢賠的。
稅務最喜歡找企業麻煩,一個好的會計可遇不可求,最好自己會語言,不然容易被忽悠。
有的人被稅務局罰款扔下廠就跑。
風險與收益並存,越內陸的國家上述問題多,但是同樣意味產品更有市場。
想好做什麼,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