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雙十一國貨美妝海外需求井噴,國產化妝品實力如何?
據http://Mintel.com報告顯示,東南亞被列入全球化妝品行業重點開發的「未來市場」,是全球化妝品的熱門市場之一,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美容美妝市場規模將超過3千億元。
我是真心希望,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超1億東南亞用戶都會使用中國的美妝品牌。
中國什麼產品在東南亞銷路好?
第二類,個護美妝。
根據京東數據顯示,我國外貿人在皮膚護理、化妝品、香水這些商品的銷售上有非常好的數據成就,但是美體工具、身體護理、化妝盒、護髮素等產品還沒被商人挖掘,也就是說現在外貿人把這些商品帶到東南亞去賣,也能十分走俏。
第三類,服裝和配飾。
價格低廉的服裝配飾在東南亞也很有市場,尤其是女性的服裝和配飾。
東南亞人的經濟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所以能爲他們提供又時尚又便宜的服裝配飾更好。
第四類,宗教用品。
可能常去東南亞旅遊或者常看電視的都會知道,東南亞人大部分都是佛教信徒,泰國的國教就是佛教,緬甸、老撾等國家也有很強的佛教信仰。
所以外貿商人可以試試去出口一些寺廟用品,如布料、木珠、蓮盆等。
總的來說,外貿商需要多多關注東南亞當地人的市場喜好,把握住他們的購買需求,隨機應變,多嘗試才能成功。
美妝行業如何做好品牌出海策略?
“國貨美妝”的未來市場 ——東南亞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發佈的《2021美妝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已有25個美妝品牌佈局海外,東南亞、日本正是國貨品牌出海首站的熱門地區。
日本自不必說,作爲鄰國日本與中國具有文化同源性,且近些年“中國妝”成爲新的審美偏向。
YouTube上已有多位up開始分享東方妝容,仿妝內容數量逐步上升。
此外,日本在美妝上的消費是國內的5倍,購買力位居全球第二,憑藉着新穎的包裝和符合日本偏愛的蘿莉公主風設計,中國美妝品牌可以藉助社媒的影響力快速佔領一席之地。
紙質媒體日本《Seventeen》雜誌的一期研究中國妝的專欄, 促成了中國妝在日本的進一步出圈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結果出發,出海日本的中國美妝品牌大多獲得了較爲亮眼的成績:國貨彩妝品牌花西子於今年3月正式登陸日本亞馬遜,其同心鎖口紅便一度衝到日本亞馬遜銷量榜前三; 而花知曉在進入日本市場後已進駐了300多家cosme線下門店後,在日本掀起了一陣少女風,3月底,其完成了近億元的 A 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
ZEESEA滋色除了Amazon等國際電商平臺,還入駐了日本最大藥妝連鎖店松本清,截至目前,覆蓋松本清門店近2000家。
上線一年多時間,在日本渠道銷售額達近百億日元。
而除了日本,東南亞美妝市場同樣不可忽略,甚至優先級更高!根據Mintel的數據,2021年,東南亞已被列入全球美妝行業重點開發的“未來市場”,是全球化妝品熱⻔市場之一。
據估計,2025年東南亞化妝品規模將達3000+億元人⺠幣,市場潛力更大。
在這片千億藍海市場中,東南亞美容美妝行業發展迅猛,衆多美妝品牌也已視東南亞市場爲藍海,不管是國際大牌還是本土新秀,都在爭先恐後搶佔東南亞市場,並不斷探索如何抓住機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資料顯示菲鹿兒、瑪麗黛佳、完美日記以及VENUS MARBLE都把東南亞作爲自己重點佈局區域。
這得益於東南亞經濟⾼質量發展及國⺠消費需求升級,推動“顏值經濟”崛起;與國際美妝護膚品市場有所不同,東南亞護膚品類佔⽐較⾼,體現了消費者對良好肌膚狀態的強烈需求;⽬前彩妝品類雖然佔⽐低,但增速快,隨着消費者對美和精緻的追求,新銳及⽼牌本⼟彩妝將帶動國內彩妝市場迅速擴張,彩妝是未來東南亞化妝品市場的機會點。
據市場統計數據表明,在東南亞6國市場佔比中,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市場美妝需求增長快,其中印尼及越南市場更是在2020年-2021年疫情下呈少數消費上升趨勢。
僅從市場端來看,以印尼爲首的東南亞美妝市場缺少研發、生產及包裝鏈路成熟的本土品牌,市場對海外品牌入局的接受度很高,具有非常大的潛力,非常適合OEM、ODM等商家深耕。
同時由於第三產業的逐步發展,東南亞地區消費者收入增多,有更大的消費能力,對跨境商品的接受度也高,新商家進入更容易打開市場。
顯而易見,東南亞是成熟市場之外、國內外美妝品牌青睞的又一大海外市場。
那麼,以東南亞市場爲起點,“出海”的國產新銳美妝品牌如何走得遠? 國貨美妝的出海門檻與解法無論是哪種出海方式,想要讓東南亞本地消費者掏腰包的必要條件就是滿足訴求的產品,因此,初來乍到陌生市場的品牌,做充足的前期調研,再根據當地情況將各個環節“本地化”尤爲重要的。
首先,東南亞有10多個國家,且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消費者喜好的差異化很大,想要做好產品本土化並不容易。
百植萃CEO Nancy稱:各國人的皮膚狀態、訴求是不同的,以防曬產品爲例,東南亞消費者防曬是爲了抗衰,和大多國人防曬防止變黑的出發點並不一樣。
此外,像印尼等信仰穆斯林的國家,政策又要求美妝產品必須得滿足清真認證。
其次,韓流文化對東南亞的輸出,使此地區女性深受“韓式妝容”影響,印尼移動端調查機構 JakPat 發佈的《2020 美妝趨勢》報告中指出,超過 1000 名的女性受訪者中 43% 的人喜歡韓式妝容,38% 的人則表示自己不化妝....。
在美妝領域,印尼的本土美妝品牌難以抗衡韓國品牌,這也讓印尼本土美妝品牌大多從外觀、成分、技術等多個方面“學習”韓國品牌,然後再做改進成爲當地美妝市場的一大特色。
例如,一些印尼本土品牌會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對印尼市場及印尼人羣膚質的瞭解將產品做得更適用於印尼消費者。
不過從外觀上來看,不少本土品牌經常會被誤認爲是韓國品牌。
印尼本土品牌「moko moko」仿韓明顯因此,國貨品牌想在歐美品牌發力前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不僅需要在品牌理念、產品外觀上下功夫,還將面臨一個“學習韓國 or 做全新概念”的抉擇: 一就是順應印尼市場的親韓趨勢,從包裝到產品線都模仿韓國品牌。
印尼的本土品牌大多走這樣的路線,但本土品牌的優勢在於對本土市場和消費者特徵更瞭解。
印尼人與韓國人臉型、膚色和膚質其實是有區別的,如何將“韓國元素+本土化”體現在品牌中是走“仿韓路線”的品牌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也是中國品牌可能敵不過本土品牌的地方。
二是“仿韓”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做全新概念,或瞭解清真美妝賽道等。
產品給力,接下來就需要靠着營銷的功勞將品牌推廣出去了。
營銷打法 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消費者對它的認知,而KOL內容種草正是消費者形成產品認知的關鍵一環,品牌可以通過KOL社交分享、多樣化內容的方式,實現用戶的情感認同以完美日記爲例,品牌首先通過建立海外官網,與海外消費者建立聯繫;2020 年 10 月,完美日記簽約海外歌手Troye Sivan作爲其品牌大使,進一步擴大其品牌在海外的影響力;此外,完美日記母公司還通過收購雅漾母公司姊妹品牌 Galenic、高端護膚品牌 Eve Lom,以高端化的路線佈局全球市場。
在國內,微信、小紅書、快手、抖音、淘寶直播等新媒體平臺的高速發展,重新分配和吸引了流量。
而在東南亞市場,短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也爲美妝護膚品牌營銷提供了新的互動形式,以印尼爲例⽇活最⾼,最受⽤⼾喜愛的三個平臺爲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
同時經研究發現在以上⼏個平臺上,東南亞⽤⼾均有以下的⾏爲:因此Inpander建議,國貨美妝出海營銷可以使用以下⼏類方式:創意視頻、開箱測評、好物種草、產品測評、內容植⼊等。
各平臺營銷玩法推薦: TikTok:作爲全球性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平臺,TikTok在印尼也收穫了巨⼤的⽤⼾羣體,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已經發現TikTok的商業價值,將其作爲了營銷主陣地。
⽆論是化妝⼩⽩還是美妝⼤神,都可以在TikTok上以短視頻的形式分享⾃⼰的護膚or化妝⽇常,這對於品牌締造潮流趨勢,引發⽤⼾情感共鳴提供了極⼤的發揮空間。
YouTube:如果TikTok是短視頻領域的領頭⼈,那麼YouTube當今視頻領域的絕對霸主, YouTube⽬前所擁有的⽉活⽤⼾數超20億,⽤⼾⽇觀看總時⻓更是⾼達10億⼩時。
⽆數優質的內容使 YouTube被稱爲“內容航⺟”,在這⾥,博主們擁有⼀批忠實粉絲,他們可以通過內容向觀衆傳遞⾃⼰的態度,這爲KOL營銷提供了良好⼟壤⸺多種類型的博主、多樣的內容以及多種植⼊形式。
instagram:instagram(以下簡稱ins)作爲較早實現商業化的平臺,商業模式與內容已經相對成熟。
ins的⽤⼾羣體以年輕⼈爲主,這也爲時尚美妝類產品提供了良好渠道,相對於YouTube跟TikTok,ins的優點是受衆更加垂直,缺點是ins商業化嚴重,⽤⼾對產品推⼴有了⼀定的敏感度,另外圖⽚信息流的⽅式會損失⼀部分⽬標⽤⼾。
總之,想要在東南亞市場上進行深耕,一定要做好以上3點:本土化、明星/KOL引流以及對於全程體驗的提升。
我們是一家以效果爲導向的東南亞拉美地區網紅營銷公司https://inpander.com/index.html。
歡迎持續關注我們,Inpander將會分享更多前沿營銷趨勢、運營幹貨、最新案例、行業洞察,幫助中國出海企業快速打開和佔領全球市場 如果你也有海外網紅營銷需求 歡迎查看主頁聯繫我們
新手如何做好東南亞跨境電商?
2022年,東南亞電商以“一騎絕塵”的姿態,展露鋒芒。
據統計,除新加坡外,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及泰國均進入2022年全球電商增長率TOP10國家。
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1200億美元增長至2340億美元,東南亞成爲全球增速最快、潛力最大的細分增長市場。
想在東南亞爆單,有遠見的外貿企業已經選準平臺,佈局東南亞藍海市場。
所以,你要All in嗎?新手該如何入局?東南亞國家的消費者有哪些偏好?又有哪些熱門選品值得關注? 一、東南亞市場潛力巨大疫情之下中國外貿規模逆勢增長,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規模持續提升。
2021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額5.67萬億元,首次突破5萬億元,東盟超過歐盟和美國成爲我國最大貿易伙伴,其中對印尼進出口額同期增速最快,達48%。
隨着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以及RCEP政策的實施,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已經成爲外貿企業的重要拓展方向。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東南亞市場潛力大,存在巨大的外貿機遇,這也得益於東南亞各國的市場特點:互聯網用戶多、電商活躍度高、年輕用戶消費潛力大。
1.互聯網用戶活躍2021年東南亞新增4000萬互聯網用戶,網民規模達4.4億人。
從全球範圍看,東南亞擁有最活躍的互聯網用戶。
菲律賓用戶移動端日均上網時長5小時47分,粘性最高;其次是泰國和印尼,上網時長爲5小時28分及4小時56分,遠超中國及美國移動端日均上網時長。
(數據來源:We Are Social,億邦智庫整理) (數據來源:We Are Social,億邦智庫整理) 東南亞網民平均每天花3小時訪問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已經成爲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聯網用戶多,爲電商發展提供了沃土,而疫情催生了線上消費需求猛增,2021年東南亞網購用戶規模新增3000萬人,達3.5億人,電商活躍度高,消費潛力大。
2.年輕用戶多 人口優勢成爲東南亞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
2022年初東南亞主要六國人口規模約6億人,印尼及菲律賓人口最多,分別爲2.78億及1.12億人。
此外,人口結構呈現年輕化趨勢,尤其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四國,35歲以下人口占比超過50%,消費增長潛力可觀。
(數據來源:We Are Social,億邦智庫整理) 年輕消費特徵明顯,“先享後付”模式興起。
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先享後付”支付規模將從2020的9.1億美元上漲到88.3億美元,實現8.8倍增長。
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畫像 瞭解東南亞國家的消費者偏好,打造清晰的消費者畫像,更有利於外貿人的出海之旅。
1.東南亞各國對中國商品的偏好新加坡 中國產品接受度高、價格敏感度低要買正品、注重產品及服務、喜歡評論和評分、喜歡女裝/3C及家居產品、線上消費者大多是80後和90後、喜歡社交分享; 馬來西亞 中國產品接受度高、穆斯林人口占比多、喜歡大促活動/理性消費/有錢不亂花、通過社媒平臺與品牌互動、喜歡3C/美妝/服飾及家居產品; 泰國 中國產品接受度適中、喜歡嘗試新品、喜歡評論和評分、消費頻次高、喜歡3C及小家電產品、社交購物興趣濃厚; 印度尼西亞 中國產品接受度適中、千禧穆斯林爲主要用戶、喜歡美妝個護/母嬰用品及配飾等產品、從社交媒體和電視廣告中獲取促銷活動信息、對價格敏感/爲折扣瘋狂; 菲律賓 中國產品接受度適中、對價格敏感但購物能力強、喜歡社交媒體、喜歡中國智能手機/美妝個護及家居或是本地找不到的商品;越南 中國產品接受度低、年輕人多、喜歡娛樂與促銷並重、熱衷新品和正品、喜歡服飾/小家電/手錶/美妝個護/廚具等; 2.平均消費單價 根據東南亞電商平均客單價數據,新加坡位居榜首達62美元,其次是馬來西亞41美元,印尼和越南客單價相對較低,這與各國經濟基礎與消費實際水平相吻合。
(數據來源:億邦智庫抽樣調研、Statista) (數據來源:億邦智庫抽樣調研、Statista) 在抽樣調查的企業中,銷量最大的產品價格區間主要在25美元以下,外貿企業可在制定選品策略時加以關注。
3.線上購物因素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 是東南亞消費者產生購買的主要驅動因素。
根據GWI消費者調研,免費送貨、折扣及大促和產品評論最受消費者關注,任何積極/消極的體驗都會對消費者的信任感和忠誠度產生直接影響。
不止價格,完善售前、中、後等各環節優質服務,確保良好的用戶體驗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
(數據來源:GWI、Facebook) (數據來源:GWI、Facebook) 4.社媒滲透率高 東南亞社交媒體滲透率持續走高,已超過中國(68%)及全球平均(58.40%)水平。
(數據來源:We Are Social、2022年2月、GWI、Statista) (數據來源:App Annie、iKala、Bain & Company)TikTok、Facebook仍是社媒營銷主戰場。
瞭解東南亞各國的社媒使用情況,才能“對症下藥”,做好品牌營銷。
三、東南亞熱銷類目 根據2021年Shopee各站點跨境熱銷品類,3C電子、家居生活、時尚配飾、美妝保健、女裝及箱包等品類大受東南亞消費者追捧。
(數據來源:億邦智庫抽樣調研、Shopee) 1.女裝/配飾/美妝個護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東南亞也興起了顏值經濟,消費者悅己需求不斷增加,女裝/配飾/美妝個護也成爲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女性消費者熱衷的時尚品類。
2.家居生活 隨着生活品質的提高,近年來,家居百貨產品在東南亞電商市場需求猛增,銷量增長態勢強勁。
3. 3C電子 疫情推動了家用電器品類的發展,長時間的居家隔離,使該品類再次掀起購買熱潮。
4.母嬰用品 東南亞作爲亞洲新生兒人數最多的地區,嬰兒數量持續增加,報告數據顯示,在東南亞平均每家至少擁有兩個孩子。
這一客觀現狀使得該地區的母嬰玩具市場的需求一直都較大,相關銷售額連年增長。
以上,想必大家對東南亞電商有個整體的概念了。
這裏作者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東南亞電商入駐和運營解決方案,如有需要,歡迎諮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