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三十載,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啓新篇,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

2017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近10倍,2020、2021兩年分別達到1.69萬億元和1.92萬億元,同比增長31.1%和18.6%;對全部貨物進出口總額的佔比達到或超過5%。
2021年,跨境電商相關企業新增1萬家,佔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帶動了中小微企業的成長和就業。
2022年,中國的跨境電商繼續保持迅速增長勢頭,不僅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保持穩定,對新興市場的出口也實現了快速提升。
今年以來,中國對東盟的跨境電商出口增長了98.5%。
從東盟方面看,2020年,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五國跨境電商市場也逆勢上揚,達到約600億美元;印尼跨境電商交易額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超過了10%。
中金公司相關研究預計,隨着電子商務滲透率提升,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390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2330億美元,對應複合年均增長率35%。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跨境電商平臺Shopee2021年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了625億美元,同比增速爲76.8%。

現在還適合做跨境電商嗎?

適合 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15%。
其中,出口1.44萬億元,增長24.5%,跨境電商出口正增長。
此外,根據Statista的數據,2021年美國電子商務規模將超過4692億美元,與2020年的4316億美元相比仍在增長。
2022年1月,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發布了《東南亞跨境電商發展研究報告》。
研究範圍包括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總人口5.89億,平均互聯網普及率約75%。
在過去的五年裏,東南亞是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2020年,東南亞地區日均電商訂單超過500萬,電商活躍用戶增至1.5億,電商規模達到740億美元。
2021年,電子商務規模超過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62%。
目前東南亞地區(除新加坡外)零售電商滲透率不足5%,最大的電商市場印尼滲透率較高,達到4.26%。

如何看待東南亞COD的發展潛力?

COD近幾年在電商行業頻繁出現,特別是出口跨境電商領域,提到東南亞和臺灣,這個詞肯定會出現。
之前有東南亞賣家說過“玩的起東南亞COD 的賣家都是大神,因爲他們解決了兩個最核心的問題,一個是流量、一個是簽收率。
電商基建落後,COD仍是主流 提起COD,恐怕大部分東南亞賣家都不會陌生。
有人會問,“COD是什麼呢?東南亞COD又與其他市場有什麼區別呢?” COD是Cash on delivery的簡稱,即貨到付款,臺灣、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網購普遍都採用這種模式。
作爲當前東南亞電商B2C主流的物流模式,正如上文賣家所講,在人手Twiter、Facebook的東南亞,不少賣家通過在社交媒體上投放視頻、貼文、小組話題等廣告,吸引用戶點擊廣告,從而進入產品落地頁進行購買。
當完成下單後,再通過COD模式完成收款,即通過物流方將貨妥投至買家手中,並完成收款,屆時再由物流方結款給賣家。
東南亞電商模式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能很好地概括COD在東南亞風靡的原因。
賣家在東南亞FB上投放廣告,對比歐美的CPM,即廣告條每顯示1000次的費用。
在美國,廣告投放費用大概是20美元/CPM,而在東南亞國家,最低只要5美元/CPM。
也就是說,同樣的投放費用,投放到東南亞國家,獲得的廣告展示量至少是在美國的3倍。
至於,爲什麼東南亞消費者支付時會首選COD呢?那是當地的網絡、支付方式和物流等基礎配套設施比較落後,電商模式尚未形成消費習慣,用戶對商家的信任度也沒那麼高,需要眼見爲實。
而COD的模式正好彌補了這一塊空白。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80%跨境B2C訂單都是通過COD模式進行。
當然,COD的模式註定賣家將面臨更多貨物簽收的不確定性。
COD在代收貨款時存在不小的難度,客戶拒收的發生,將直接影響到貨物簽收率。
走COD模式的賣家最關心的就是簽收率,這對他們的利潤轉化及資金流轉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挑一個靠譜的COD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家成熟的COD物流簽收率基本都可以維持在80%左右,甚至更高。
賣家擴增兩倍,物流成本將下降? 將視線放大至整個東南亞電商市場,作爲中國前五大貿易伙伴,在疫情的影響下,東南亞電商再次起飛。
2021年東南亞新增互聯網用戶4,000萬,總數突破4.4億,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2021年預計達到1,200億美元,到2025年有望達到2,340億美元,這一數字相比於2020年預測的1,720億美元上調了約36%。
人口規模下潛藏的線上消費能力,也使得佈局該市場的賣家陣營不斷擴大。
僅在疫情期間,東南亞賣家數量增加了兩倍。
從海關總署數據來看,中國出口東盟的貨值也不斷攀升。
截止至9月,2021年對中國東盟貨物出口額累計達3455.91億美元,同比增長29.9%。
中國出口東南亞出口額其中,馬來西亞、泰國增長速度最快,達到了38%以上,出貨量的激增也帶動跨境物流的快速發展。
極兔在東南亞瘋狂拓張,物流基礎的大量投入,直接衝到了菲律賓、印尼市場的前列;嘉裏在新馬泰持續深耕,憑藉優質的品牌形象和物流基建資源儲備贏得當地民衆的青睞,併成爲泰國當地唯一一家上市的物流快遞企業。
與此同時,國內許多快遞公司也在不斷進入東南亞市場,各大跨境物流商在東南亞市場持續加碼。
除卻疫情帶來的不確定的物流因素,未來中國發往東南亞的快遞成本將呈現一個向下降趨勢。
這對於重時效,跨境物流依靠空運的B2C賣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電商發展情況人口規模情況。
從人口規模來看,東南亞六國擁有5.89億人口,主要經濟體分佈在印尼、越南、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人均平均年齡28.8歲,人口結構呈年輕化。
人口年輕化意味着這羣人更容易接受電商購物、數字支付、社交媒體、新奇產品等新鮮事物,更能掙錢,也更願意花錢。
東南亞電商市場及人口概況 高互聯網普及率。
谷歌、淡馬錫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21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東南亞互聯網用戶數約爲4.4億,互聯網普及率已提升至75%。
同時,東南亞人熱衷網絡社交,其中以印尼、菲律賓最爲突出,這也進一步促進了東南亞社交媒體的多元化與成熟化發展,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媒體百花齊放,成爲東南亞電商發展的重要推手。
高電商市場潛力。
從滲透率來看,目前東南亞(除新加坡)零售電商滲透率多爲2-3%左右,僅印尼高於4%,菲律賓(1.55%)居末位,相較中國24.9%、英國19.3%的零售電商滲透率,東南亞電商市場還很不成熟,存在8-10倍的提升空間,電商發展潛力巨大;從行業市場規模來看,東南亞電商已遠遠超出食品運輸、在線旅遊、網絡媒體的行業增速,預計2025年將達到2340億美元,電商正在成爲東南亞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全球電商增長規模來看,2022年東南亞有望實現20.6%的銷售增幅,領漲全球零售電商市場,同樣不容小覷的還有緊隨其後的拉美市場,新興市場正在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零售電商銷售規模增長情況 結語 跨境電商市場風雲變幻,現在的東南亞藍海,未來也是有變成紅海的可能,所以當下最緊要的是把握市場機遇,做好市場分析和營銷策略,在最好的時代收穫最多的回報。

跨境電商對中國中小企業來說有發展前景嗎?

一、受政策及發展環境的利好,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大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產品出口大國,在整體出口總量相較穩定的情況下,出口跨境電商逐步取代一般貿易,成長性良好。
近年來,受政策扶持、行業發展環境的逐步完善,2017年,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2017年度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
二、按業務模式劃分, B2B佔比達到80%以上2017年主流出口跨境電商B2B平臺發展的重點是信息撮合型平臺轉爲交易型平臺已取得一定進展。
外貿新時代下催生新的貿易模式,在向新貿易轉型的過程中,跨境B2B電商平臺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平臺將在全球貿易參與者中快速滲透,促使更多有貿易需求的買家和跨境供應實力的供應商在平臺上交易,並將更好地承接碎片化、高頻的貿易訂單。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2017年度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中B2B市場交易規模爲5.1萬億元,同比增長13.3%。
按業務模式劃分,我國跨境電商主要以B2B爲主,佔比達到80%以上。
但隨着智能手機、網購消費的興起,以及物流、支付系統的完善,跨境電商零售(B2C、C2C)增長勢頭強勁。
三、從產品種類上,3C電子和服飾類商品的佔比較高 從產品種類上細分,成本優勢強、標準化程度高的3C電子和服飾類商品的佔比較高,而健康美容、母嬰產品等增長勢頭強勁。
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賣家品類主要分佈在:3C電子產品20.8%、服裝服飾9.5%、家居園藝6.5%、戶外用品5.4%、健康美容5%、鞋帽箱包4.7%、母嬰玩具3.3%、汽車配件3.1%、燈光照明2.8%、安全監控2.2%、其他36.7%。
四、在出口目的國上,新興市場有待發展在主要的出口跨境電商國家分佈中,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的主要目的國,美國15%、俄羅斯12.5%、法國11.4%、英國8.7%、巴西6.5%、加拿大4.7%、德國3.4%、日本3.1%、韓國2.8%、印度1.6%、其他30.2%。
新興市場仍然有待發展,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市場都處於初級階段,拉美、中東歐、中亞、中東、非洲是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跨境電商發展市場仍較爲廣闊。
所以說:“中國對於跨境電商未來的發展是必然上升的,簡而言之未來的小企業也會慢慢的向上發展,成爲不斷追逐目標的跨境電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