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加工廠如果想從國外直接進口大豆都需要哪些手續?
1、 常規單證 2、 產地證(國外) 3、 植檢證(國外) 4、 衛生證(國外) 注意事項:穀物進口需要配額,穀物常見進口的有大米和玉米,其進口流程和前面說的咖啡、茶葉大同小異 大豆進口清關代理流程、操作時間: 客戶與海外供應商簽訂合同,安排付匯(1個工作日)——客戶提供進口產品的相關資料我司審覈(1-2個工作日)——國外上門提貨、報關(1-2個工作日)——國際運輸(視運輸方式航線而定)——安排辦理報關繳稅查驗放行【如遇國檢除外】(2-3個工作日)——商檢抽樣檢測出具衛生證書(2-3個工作日)——倉儲及物流配送(根據企業要求而定)water-zhong 2022-07-07 14:19 ・廣東
到岸價格
關鍵點 適用運輸方式:海運和內河運輸,貿易國(貨物最終運抵的海港或河港)。
關鍵點:風險點、交貨點在啓運港船上,費用劃分點至目的港港口船上。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國際貿易中的FOB價格條件稱爲離岸價格,從而也把價格術語中包含運費與保險費的CIF說成到岸價。
甚至在一些正規媒體的文章中也不時出現這樣的說法。
如在談到中國大豆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時,經常有報道說,中國大豆的離岸價(FOB)高於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到岸價”(CIF)等等。
巴西除出口很多大宗商品到中國外,還有哪些巴西食品暢銷國內呢?
7月19日,海關總署發佈2022年第63號《關於進口巴西花生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即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巴西花生進口。
此前,我們在 巴西玉米、花生等農產品輸華 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g3MzEwNg==&mid=2247493410&idx=1&sn=301013ab415110e6ef6ad580b0b46187&chksm=f95f60dfce28e9c97b51ff7a817db12dbe7c215f3b35cf2c56ee647e1e0975f1e3c56bb8d352&scene=21#wechat_redirect 一文中介紹過,5月23日,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北京以視頻方式與巴西副總統莫朗共同主持中巴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在商務部網站公佈的《中巴(西)高委會第六次會議成果清單》中,包括了中國海關總署與巴西農業部達成一致的一系列巴西農產品輸華合作事項: 一是簽署《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修訂版)。
二是簽署《巴西花生(去殼)輸華衛生與植物衛生要求議定書》。
三是推進巴西的大豆蛋白、橙纖維顆粒、豆粕的進口。
此次巴西花生獲准進口,就是雙方會議成果的落地。
除了已經落地的花生輸華,會議達成的其他合作事項中,玉米早在2014年,中國與巴西就簽署了《關於巴西玉米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中國允許進口符合要求的巴西玉米。
雖然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但在過去九年中,中國幾乎沒有從巴西進口過玉米。
2021年,中國玉米進口中70%來自美國,29%來自烏克蘭。
進口巴西大豆蛋白、橙纖維顆粒、豆粕的衛生與植物衛生要求議定書,截至會議結束時尚未簽署,但相信這些產品的進口也已在推進中。
此外,巴西還是世界大豆產量第一,是12個獲准向中國出口大豆的國家之一。
詳見:進口大豆小貼士 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g3MzEwNg==&mid=2247493115&idx=1&sn=795436ba6d4256278875617b813db80d&chksm=f95f6206ce28eb10c115ccfa70bb723fa0be4cd172d7c056fe13b0e662ac619be6ab65fac19b&scene=21#wechat_redirect 巴西還是金磚5國中唯一已與中國實現海關AEO互認的國家,自2022年1月1日起,中國與巴西海關的AEO互認正式實施,詳見:海關AEO互認“撬開第一塊金磚” 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g3MzEwNg==&mid=2247492070&idx=1&sn=b11a93d45608b83e3c39839346d5fed2&chksm=f95f661bce28ef0d4f52ddca128f547c2a67ee46cbc31b91f3cc05bfbb09cde1ec8bd5b2604a&scene=21#wechat_redirect
中糧收購農產品交易公司,尤其是海外農產品交易公司的意義何在?
渠道可能是小事…… 和四大糧商相抗衡,保障國內糧食安全是戰略級的大事…… 我也剛涉足農業不久,之前存了一些相關文章,摘錄一些放在下面,暫時還無法判斷文中觀點是否危言聳聽。
就目前跟一些做農企的前輩接觸的情況來看,大家確實對糧食安全比較擔憂。
往小了說,控制農業是控制經濟利益;往大了說,農業是立國之本。
國內農企在全產業鏈方面,都纔剛剛起步,無論技術、資金、經驗,都很落後。
稍有點苗頭,不是被擠掉就是被喫掉。
像中糧、中儲糧呢,畢竟是央企……哎……有利有弊吧……一國之農業,純粹依靠它們也不是長遠之計啊……現在很多腦子發熱的人湧進了農業,多數是想撈一筆走人;真正長期做農業的,危機感和責任感還是挺強的吧…… 我國的農業已經在惡性循環了,壓榨農民、農戶的利益,最終影響的可不僅僅是農民,而將是所有的中國人。
走進農村,瞭解農民的耕作方式和想法,接觸一下收糧,你就會看到這個“崛起的”國家最貧困、黑暗的一面…… 2015年可能是農業的轉折點,明年的1號文件值得期待。
另,期待高瞻遠矚的農業大神前來作答。
希望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農業。
以下引自《我國食用油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增長迅猛》(中國食品設備網 2014-12-04 )國際巨頭壟斷已成爲中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的現實威脅。
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已被擁有百年曆史的四大跨國糧商ABCD 所控制,即ADM(Archer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控股,佔總股本的66%;在十大食用油加工企業中,年產量達到150萬噸以上的有3家,分別是益海 、嘉裏 、中糧 ,前2家企業就有外資背景,且同屬一個集團,即馬來西亞豐益國際,嘉裏 生產金龍魚、胡姬花、花旗食用油等品牌,益海蔘股生產魯花等品牌。
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食用油品牌佔中國食用油70%以上市場份額,其中豐益嘉裏系 獨佔中國食用油近50%市場份額,而中糧系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貿易進口對象仍是美國ADM。
國際巨頭憑藉資本和歷史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以下引自不知道誰的文章…… 四大糧商擅長進行全球化的產業鏈佈局,並形成一個價值傳遞鏈條,利用旗下注冊於維爾京羣島、新加坡等避稅天堂的貿易公司,將生產與加工環節的利潤轉移到貿易環節,實現避稅,並將利潤最大化。
目前,四大糧商正利用其無往不利的手法佈局中國市場。
在衆多的國際糧商中,以美國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國邦基(Bunge)、美國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最爲有名,它們控制着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人們習慣根據它們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將其稱之爲“ABCD”四大糧商。
經營各具特色ADM以注重研發著稱,不斷通過化學研究推動在相關領域的擴張。
在生物燃料出現之初,ADM就迅速成爲美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商。
僅2007年,ADM用於活化燃油的投資就高達10億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產者。
公司還宣稱在2009年之前,在該領域投資23億美元,同時與大衆等公司開展一系列的合作計劃。
此外,ADM與各類利益集團聯繫緊密,巴菲特的兒子霍華德·巴菲特、老布什政府的駐俄大使、加拿大前總理等都是其董事。
邦基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產業鏈完整性而著稱,在南美擁有大片農場,一邊向農民賣化肥,一邊收購他們手中的糧食,再出口到其他國家或者進行深加工。
邦基跟政治集團也有着戲劇性的互動關係,曾有兩任阿根廷民族領袖栽在邦基公司的手下。
嘉吉公司一直很注重糧油物流環節,擁有400條平底運糧拖船和2000輛大貨櫃車。
嘉吉還主張開放自由貿易,其發展戰略主要是開發第三世界的潛在市場。
在公司5大業務部門中,貢獻最大的仍然是傳統的開發加工部門,這個部門負責全球範圍內的糧食採購、加工和銷售。
路易達孚集團非常重視通過期權期貨來平衡農產品的交易風險。
從產業鏈每個環節壟斷區域市場除了經營規模與特色以外,四大糧商抓住世界糧食市場整合、重組的機遇,通過一體化的集團化運作,從種子、化肥等生產環節到運輸等流通環節進行全球化佈局,構建產業鏈,並以期貨爲輔助,控制全球糧食市場。
同時,四大糧商刻意維持與多國政府的有效聯繫,以圖控制這些國家的糧食貿易,鞏固其“霸主”地位,從中攫取高額的壟斷利潤。
四大糧商掌控巴西大豆產業便是典型案例。
上世紀90年代,巴西政府的農業信貸收緊,四大糧商趁此機會在巴西大舉擴張,以回購農民所種植的大豆爲條件,向農戶和合作社提供優惠貸款,後來又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作爲部分貸款。
同時,四大糧商抓住巴西當時的榨油生產能力過剩導致不少企業陷入困境的機會,展開併購。
通過不斷向倉儲、運輸、港口、內銷和出口行業進軍,四大糧商控制了巴西的整個大豆產業鏈。
作爲第一個進入巴西的跨國糧商,邦基在巴西16個州擁有226座糧倉,還有批發中心、糧油加工廠、化肥廠、飼料廠和專用碼頭;路易達孚在巴西擁有35個收購公司、50多座糧庫、3家榨油廠和4座專用碼頭;嘉吉在巴西擁有32個加工廠、96座糧倉、36個轉運站和10座海港碼頭;ADM在巴西主要大豆產區有50座糧倉、6個大豆加工廠、4家榨油廠,在巴西四大港口擁有專用碼頭,以及自己的運輸車隊,在流經大豆產區的河流上有貨運碼頭。
最終,由於四大糧商控制了巴西的大豆加工和流通渠道,從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價格,到下一季節的大豆收購價格和質量標準,都由跨國糧商決定。
隨後,雖然巴西的大豆產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大豆出口量則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從巴西大豆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獲利的,並非巴西農民,而是控制巴西60%以上大豆生產的四大糧商。
在中國複製其操控手法 作爲人口大國及新興經濟體,四大糧商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
路易達孚與嘉吉進入中國相對較早。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路易達孚就與中國有飼料和穀物貿易。
嘉吉公司和中國的合作關係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初。
而ADM與邦基進入中國市場相對較晚。
四大糧商在中國引人關注和警覺,始於它們以在巴西類似的手法迅速佈局大豆產業。
2004年,四大糧商抓住第一次大豆危機的機會,大力收購中國大中型大豆壓榨企業,逐漸壟斷了中國的壓榨業。
從其在海外的操作可以看出,四大糧商併購中國的大豆企業不僅是爲了獲取加工利潤這麼簡單,而是將中國市場納入其全球戰略佈局中的一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認爲,外資控制中國的大豆壓榨企業,利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國際貿易規則,使中國本土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以四大糧商爲首的國際糧商早已控制了南美大豆和美國大豆產業鏈,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貨源,掌控了全球大豆貿易。
再加上世界大豆定價權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壟斷,中國作爲佔全球大豆進口總量1/3的進口國,由於沒有定價權處處被動。
因此,以四大糧商爲首的跨國糧商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壓榨能力後,就形成了原料在國外、加工在中國的佈局。
在全球的價值傳遞中,它們慣常的手法是,將控制的大豆低價賣給旗下的貿易公司,而這些貿易公司的註冊地一般在太平洋的英屬維爾京羣島、新加坡等避稅天堂,之後再高價賣給中國的企業,將生產與加工環節的利潤轉移到貿易環節,而在控制利潤流動的過程中,避稅自然可以輕易做到。
這樣一來,跨國糧商一方面將生產利潤進行轉移,規避了大豆出口國的稅;另一方面將加工利潤也進行了轉移,規避了進口國(中國)的稅。
因此,表面上看起來,外資榨油企業壓榨利潤不高,實際上是這些跨國糧商通過其全球產業鏈,將利潤進行了轉移以實現避稅。
目前,跨國糧商控制的內地油脂企業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的利用點價進口大豆的方式,即利用CBOT的大豆期貨價格加合理的升貼水,而是更熱衷於採用直接報價方式進口南美和美國大豆。
這種由點價到直接報價的改變,是轉移加工利潤到貿易環節的關鍵。
如今,四大糧商在中國的業務迅速發展。
從2006年開始,路易達孚(北京)有限公司從中國政府手中獲得玉米國內貿易的許可證後,便開始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路易達孚從中國出口玉米的業務持續增長,其在美國的棉花公司已是中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商。
嘉吉在中國大部分省市建有飼料廠、榨油廠、高果糖廠等各類加工廠,並正在佈局中國的化肥市場—已經建立了全資的山東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資的雲南三環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
除了種植領域外,嘉吉在華的產業鏈條基本搭建完成。
目前,嘉吉在中國20個省市投資建立了34家獨資與合資企業,業務領域廣泛涉及農業服務、農業供應鏈、食品配料和系統、動物營養、金融服務、能源、運輸及工業貿易等(附圖)。
邦基目前已是中國最主要的大豆和油籽供應商,在中國運營三個大豆加工廠,目前在廣州正在興建另外一家工廠。
ADM雖進入中國較晚,但發展較爲迅速,與新加坡豐益控股共同投資組建的益海集團是ADM在中國擴張的旗艦。
ADM公司2000年與豐益控股共同投資組建的益海集團,曾在中國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達38家之多,遍佈全國各省,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是國內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業集團之一。
2006年,豐益控股旗下新加坡上市子公司豐益國際併購益海集團,ADM通過換股由益海集團的股東成爲豐益國際的股東,間接持股益海集團。
目前豐益國際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超過30家,參股“魯花”等國內著名糧油品牌,堪稱全國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
除糧油業務外,豐益國際還全面進軍小麥、稻穀、棉籽、芝麻、大豆濃縮蛋白等糧油精深加工項目,並先後投資控股和參股鐵路物流、收儲基地、船務、船代等輔助公司。
面對四大糧商在中國的全面擴張,國內企業需要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