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shopee平臺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簡單聊兩句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有沒有人做過? 這個毋庸質疑,現在開始做的人大把,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以及福建那一塊的賣家最多,而且大家做得還不錯。
題主的第二個問題,這個平臺,靠不靠譜? 靠譜,爲什麼靠譜呢? 1.首先,先了解一下,shopee的母公司,SEA,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東南亞第一家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市值120億美金。
對標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電商公司,有哪些,阿里巴巴:4400多億美金;京東:430億美金;拼多多:388億美金。
shopee和lazada運營思路和亞馬遜一樣嗎?
在估值指標上,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母公司: Shopee 的所有者、東南亞領先的遊戲和數字娛樂公司 SEA Limited 的估值爲 984 億美元,而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則超過了 1 萬億美元。
Lazada vs Shopee,誰是贏家? 就整體表現而言,Lazada 仍然領先,但 Shopee 緊隨其後。
每當 Lazada 舉辦促銷活動時,延遲交貨是很常見的,意外缺貨也時有發生。
可能是因爲 Lazada 是一個新的子公司,它的管理還沒有在多個國家得到很好的解決。
雖然 Shopee 在增長、參與度、引領趨勢和包容性方面加倍努力,但他們還需要專注於評估賣家,以確保信譽並與消費者建立信任。
但只要 Shopee 繼續提供個性化的營銷策略並與其產品選擇和可用性保持一致,毫無疑問,他們可能會成爲東南亞下一個領先的電子商務平臺。
如何看待2021年校招蝦皮(shopee)人均加5K的現象?
如何看待2021年校招蝦皮(shopee)人均加5K的現象?受到美團漲薪的一部分影響,2021年校招互聯網薪資全面漲價,今年40萬年薪已十分普遍。
在此背景下,蝦皮也開出最高29K的offer,然而就在秋招結束之…顯示全部 校招的意義就是搶佔人才,各行各業薪資漲幅都是年年向前的,用今年去跟前幾年比這種”倒掛“的比較是不準確的,有的人會通過流動性來重新對自己估值,有的公司會做薪酬結構上的優化調整,包括出一些新的激勵措施。
從目前的薪資來說,Shopee加價後開出的是在今年21屆秋招各大廠範圍內的,至少能看出是根據市場反饋比較有誠意的調整。
對於同學們來說應該圈了一波好感,畢竟說啥都不如真金白銀。
無論什麼結果都很難達成所有人都滿意的局面,我覺得自己的心態最重要,公司現在業務各方面都發展比較快速,前景還是不錯的,往更長遠的看吧。
如何看待Shopee中國宣佈裁員,多數應屆生受影響?應屆生被裁員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300,502 勞動法諮詢師韓飛 法律等 2 個話題下的優秀答主 公司通知立馬解除 勞動合同 ,支付你N+2,作爲員工是不是就必須同意? 未必。
公司團隊調整,並非公司合法的解除理由。
如果公司給你書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上面寫因公司團隊調整,即日起與你解除勞動合同,支付你N+2.你是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2N的( 勞動合同法 第48、87條)。
只是說,如果你工作年限小於2年,N+2比2N還合適,從錢數上來說,沒有維權的必要性。
面對N+2,哪些情況有必要去爭取一下2N呢?第一種情況,孕期、產假、哺乳期女員工。
拿2N不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能爭取到的利益更多。
畢竟產假不上班是有工資的。
而且哺乳期內有1小時的哺乳假,另外三期女職工本身也不好去找新工作。
第二種情況, 工傷職工 。
尤其是1到6級工傷職工,找新工作的難度非常大,不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只要繳納了工傷保險,後續的賠償也不需要太擔心。
第三種情況,工作年限大於3年,工資比較高,近期很難找到新工作的。
工作年限小於3年,直接拿N+2,也是比較合適的。
維權的經濟性不大。
關於競業限制。
互聯網公司離職,一定要注意是否簽訂過競業限制協議或者勞動合同中是否有過競業限制協議的約定。
如果有,離職時,要求公司明確是否需要遵守競業限制的約定,競業限制期間的長短和競業限制期間內補償金多少(不低於本人工資的30%,最長不超過24個月)。
關於競業限制方面,可以看一下@牛頓頓頓大神的回答,很全面。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判決書比長,截取了開頭和關鍵內容。
2019年12月26日,某田公司向 姜某送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載明,2017年10月,爲了順應市場變化,提高組織效率,經消化事業部管理層決定,消化事業部北京大區達克**產品由原來的兩個推廣團隊精簡爲一個團隊。
鑑於您團隊是負責達克**產品推廣的團隊之一,且當時在崗人數少於另一個團隊,考慮到兩個團隊的實際業績情況及人員等因素,經管理層綜合考慮決定,把您團隊下屬人員併入另一個團隊,當時與您本人也有過溝通,自此以後,北京大區達克**產品均是由一個團隊做推廣。
考慮到這一調整對您“地區經理”崗位的實質影響,公司自2017年10月17日起,您的直屬主管及人力資源部門的同事多次與您溝通向您解釋團隊調整的原因,並希望就您勞動合同的變更達成一致,但就此變更我們始終未能形成一致意見。
此後,公司於2019年11月26日就此調整所帶來的影響和對勞動合同的變化再次與您進行了溝通,並提供了公司內部其他崗位,但您未接受。
公司於2019年12月26日又一次與您進行了溝通,但仍然未能就勞動合同的變更達成一致意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以及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的約定,經公司決定,依法與您解除勞動合同。
... 關於爭議焦點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款,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關於何爲“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內容基本相同,故可參考 勞動部 辦公廳於1994年9月5日下發的《 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客觀情況”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被兼併、企業資產轉移等。
由此可見,“客觀情況”屬於企業無法控制或無法改變的外部事實,解除勞動合同也是企業的無奈之舉,而非一般的經營狀況不佳,或者企業爲了追求更高利潤而進行的管理模式改變等。
本案中,某田公司爲提高組織效率而精簡團隊不屬於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情況,故本院認爲某田公司的解除行爲系違法解除,應當支付姜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20694×5.5×2=227634元。
2022-09-21 00:41 匿名用戶 Lazada和Shopee我們公司都在做,感受就是Shopee喫棗藥丸。
舉幾個簡單例子 Shopee每個月後臺起碼抽風一次,最長48小時打不開後臺,無法查看訂單無法回覆留言,我們居然要靠第三方ERP才能看到自己訂單,賊尼瑪搞笑。
現在Shopee企業微信羣都設置禁言了,客戶經理扛不住,賣家無法發言,知道爲什麼嘛? 因爲系統各種抽風,管理各種刪鏈接,比如我們,很多有銷量的產品,給你刪了,理由是產品鏈接質量不過關???????你如果刪了我的,我認了, 但是平臺很多盯着我們的,複製我們產品的各種垃圾店鋪,他們居然沒被刪??? 什麼勾八操作? 我們還好,Shopee只是順帶,有些賣家全靠shopee, 全靠一個鏈接喫飯,幾萬的銷量,直接給你刪了,沒理由,讓你申述,重新上,,這要不是收錢了,刪除競爭對手的鏈接,誰特麼信??? 還有那個搜索排名, 複製我們產品的垃圾店鋪,價格是我們的好幾倍, 標題和我們一模一樣,搜索結果居然沒我們正版店鋪的,全是盜版店鋪的。
這平臺搜索邏輯就尼瑪離譜。
之前 shope 沒這些破事兒的,還挺好,我們銷量也不錯,後面搞什麼系統升級,全球商品,各種BUG,我們有銷量的產品全被下架了,直接放棄治療了,懶得搞了,把精力放到其它平臺了, 你把我搞廢了,對你平臺有啥好處呢? 我就沒想通, 我賺不到錢,你也賺不到啊. 我們又不是熱賣類目,很多產品只有我們有的賣. Lazada被阿里收購了倒是管理越來越好了,沒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幹掉shopee早晚的事兒.不過這兩個平臺都還是處於野蠻生長階段, 對品牌,侵權基本都是放任的,我們只要上傳新品,基本不到3天,就會被複制, 甚至我們在亞馬遜速賣通的產品,我們都還沒來得及上傳到Shopee lazada , 別人已經提前一步上傳了...巨尼瑪離譜... 而且聽說Shopee盲目擴張進軍歐洲把自己玩脫了,,, 2022-09-22 09:27 經濟觀察報 已認證帳號 突然的裁員 生活在上海的李艾,是一名“程序媛”,今年初,她從一家外企跳槽,加入了 跨境電商 平臺Shopee,成爲其中的一名後端開發人員。
回憶起拿到這家被稱爲“東南亞小淘寶”的明星公司offer時,李艾曾激動不已。
然而,與 經濟觀察網記者對話時,在這個平臺“待了才半年多”的她卻說到, 8月初就萌生了 裸辭 想法,只是還沒等到自己遞交辭職申請,反倒先被裁了。
9月19日午後,HR突然把李艾叫去了辦公室,“給n+2,賠3個月工資。
” 原來,李艾所在的部門“是在今年纔開始在上海招人的”,而今包括她在內“至少有60%的人”被優化掉了。
據李艾講述,8月末以來,公司內已經有個別部門開始減員,當時的她就設想“今年不被裁,明年也會跑。
”當這把裁員的“大刀”突然“砍”向自己時,李艾雖然毫無準備,但因賠償金可觀,她並沒有拖沓,“當天光速簽字走人了”。
被裁第二天,看到社交媒體上發出的關於“Shopee裁員”的消息和討論,諸如:部門裁員比例高達90%,有部門一整個被“團滅”了等等。
“我們部門已經算是重災區了。
” 李艾覺得外部有些消息說得太誇張,她透露,Base在上海的其他Shopee核心一點的部門,有的裁員比例在15%。
“各業務部門根據情況,進行具體的調整優化,沒有一個統一的裁員比。
” 當然,不只是上海,僅9月19日當天,北京、深圳等地的Shopee員工們也接到了優化調整,部分崗位被削減的通知。
另據記者採訪獲悉,在Shopee國內啓動的這輪裁員動作中,有不少人是初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
“第一次距離裁員這麼近。
”一位深圳Office的Shopee員工,結束新人培訓,上崗未滿兩個月,卻在9月19日這天看着曾經一起“腦暴”討論的同事們,一個個從工作軟件羣裏退出、離開,“一下子走了四個人。
”他不免擔心起自己,是否能熬得過試用期。
區別於上述員工的忐忑不安,同一天,同樣Base在深圳,同爲應屆畢業生的 沈浩 ,在HR約談後被裁了。
自去年8月末至11月初,兩個多月的秋招時間,在各大廠輪番面試後,沈浩說,自己“被狠狠地蹂躪了一番”,直到一條短信通知讓他找到了希望。
去年11月中旬,Shopee通知沈浩在2022校招後獲得了錄用資格。
然而,這團希望之火僅燃燒了短暫的幾個月,待到沈浩正式入職兩個月後,噩耗傳來。
“被裁,賠償正常。
”沈浩在上交電腦、離開工位前,連同工牌拍了一張紀念照,“我再次畢業了”。
Shopee擴張後遺症 涉世未深的沈浩,突然被裁,十分苦惱於接下來的擇業方向,與之不同的是,離開Shopee後的李艾,決定在衝下一份工作前,先休整一段時間。
“之前招太多人了,現在拼命裁。
”李艾在去年尋找新崗位時,就發現Shopee在各大招聘平臺上表現得“財大氣粗”,“技術開發崗的薪資,比其他同類電商平臺起薪就高出至少5K-10K”。
去年,Shopee這家公司“加錢搶人”的瘋狂擴張狀態,也讓在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方面專注研究的鐘明夢印象深刻,“很多社交平臺上,都是這家公司超高薪挖人的信息。
” 成立於2016年的Shopee,本是“東南亞小騰訊”之稱的Sea紮根電商領域的一個業務平臺,主攻東南亞市場,與阿里系的Lazada直接對標。
其實,騰訊投資支持的Sea,在做電商業務之初就與阿里有所競爭,Sea的創始人 李小東 更是將在Lazada擔任區域董事經理的馮陟旻挖來,在Shopee擔任CEO一職。
和合首創(香港)執行董事陳達告訴記者,對於勁敵Lazada,“知彼”的Shopee採取的是國內互聯網巨頭搶食市場的標誌打法,“燒錢換增長,瘋狂補貼”。
依據東南亞電商聚合平臺Iprice此前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Shopee就超越了Lazada,成爲越南流量最大的電商平臺;之後到了2019年,Shopee更是在GMV上全面反超了Lazada,後者成立於2012年,在東南亞市場提早耕耘了4年時間,卻被“後起之秀”Shopee打敗了。
乘着勝勢,Shopee自2020年以來,持續擴張。
首先是內部團隊壯大,光IT部門員工規模就增長破萬人;其次是對外業務,逐步輻射至全球多個國家,除了在越南、泰國、印尼等市場設立業務站點,還向巴西、印度、法國、西班牙等新興市場擴張。
“它想跟亞馬遜PK,得燒掉多少錢搶客戶?” 澳盈資本創始合夥人 肖毅 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Shopee在東南亞市場之所以佔據優勢,“東南亞買家跟國內客戶的採購思路差不多,是一種成本思維,哪裏便宜、哪給的補貼多,就會去哪兒。
” 但歐美市場則不同,用戶思維、使用黏性以及市場教育都已經固化了,他認爲Shopee去到新興市場投入的成本會更高。
自2022年以來,Shopee接連關閉法國、印度、西班牙等站點。
其中,法國站僅運營了4個月,印度站和西班牙站運營了不過半年時間。
“燒了很多錢換流量,但市場增長又不如預期。
” 鍾明夢認爲,Shopee對市場的判斷和預期出現了偏差。
陳達並不認爲Shopee摸索新興市場是一種戰略失誤,“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會有一個試錯玩法。
”他以Shopee2021年的經營數據爲例來說,營收5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一倍,高達136.4%;GMV高達625億美元,同比增長76.8%。
這一業績高增長勢必助長了Shopee向外擴張的信心,當然,陳達從其對海外站點的關閉舉措來看,這是“試錯馬上果斷止損”的結果。
在他看來,除了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外,Shopee站穩腳跟的東南亞市場,也受 新冠肺炎 疫情衝擊較大。
曾有過跨境電商領域創業經歷的肖毅,覺得“出海”生意依然火,他發現Shopee在東南亞和南美市場以銷售爲主,而在中國則依靠賣家開店爲主,“它想借助中國的供應鏈優勢發展自己。
” 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對於國內供應鏈轉移和採購成本增加,使得國內相關產業鏈的優勢和東南亞沒太大區別了。
”在肖毅看來,這也成爲Shopee國內規模調整背後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母公司Sea正“去泡沫化” 就在Shopee國內裁員消息發出前夕,9月15日,其母公司Sea的創始人兼CEO李小冬發出一封內部信,其中表示,“領導團隊已經決定,在公司實現自給自足之前,我們不會接受任何現金酬勞。
”就在9月初,Sea(股票代碼:http://SE.US)曾對外宣佈,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已辭去公司董事會職務,與此同時,騰訊已就其所持Sea股份向其公司董事會授予不可撤銷的投票代理權。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在2022年初已減持Sea的14492751股A類股份,將持有Sea的股權從21.3%降低至18.7%,彼時Sea的股價在206美元/股,騰訊直接套現超30億美元。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9月20日至2022年9月19日美股收盤,整整一年時間裏,Sea的股價從327.5美元/股跌至59.8美元/股,相較去年10月的高點,如今的Sea市值已經縮水約1700億美元。
“原來的估值過於泡沫化。
”陳達一直專注美股研究,他看到亞馬遜都已經從高點跌了很多,“高增長卻不賺錢的公司,都在殺估值。
”顯然,市場給Sea的估值正在向下走,“它想要活下去,只能降本增效。
”在陳達看來,騰訊減持動作已經證明,Sea無法再靠投資人的錢去維繫擴張了,“它沒得選擇。
” 肖毅也有同感,特別是在當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的環境背景下,“全球的融資都不會過於樂觀”,他認爲Shopee以及母公司Sea的商業模式,難以再憑高估值講故事了,“融資困難,現金流緊張也是其戰略收縮的關鍵誘因。
”記者看到,不只是Sea的股價暴跌,其於8月16日公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Shopee第二季度整體調整後EBITDA虧損額高達6.481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5.798億美元,虧損面繼續擴大。
“經濟下行,大股東撤資,各種負面buff疊加。
” 鍾明夢覺得,當下Shopee母公司已經存在資金鍊壓力,“血虧”的業務部門必然會優化。
她還從人才管理視角分析,Shopee激進擴張的發展戰略,勢必會導致內部薪資倒掛等問題,這樣傳導產生了人才開發機制不健全現象,另外,她也聽聞Shopee被詬病“毀offer”及人才安撫不當問題,“這在平臺發展後勁不足時,會給企業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鑑於當前宏觀形勢的不確定性升高,來自富途證券投研團隊的分析人士認爲,與國內互聯網行業降本增效相同,Shopee首先將資源集中在覈心業務上,後期需要關注其“降本”後的經營效果。
“裁員更要花錢。
” 陳達覺得,Shopee的虧損面擴大很正常,而裁員在接下來也會帶來一定的滯後性影響。
他預判,Shopee在未來兩三個季度的經營數據會進一步體現降本增效。
上述富途證券投研分析人士關注到,Shopee關閉了墨西哥、哥倫比亞和智利本地業務,還完全退出了阿根廷市場,“專注於東南亞市場,以實現盈利。
”其認爲,若降本增效的效果達到預期,後續Shopee的營收增長恢復,還會釋放更大的利潤空間。
陳達也有共識,“如果Shopee真得可以把運營效率提高起來,能賺到錢,它的估值預期也會好起來。
”在他看來,Shopee依然具有高增長的邏輯。
富途投研分析人士也從行業角度指出,東南亞電商滲透率目前整體處於較低水平,5%-15%範圍內的滲透率,與中國大陸25%的滲透率相比,尚有較高空間。
不論此前出現的撤站調整還是近期的裁員優化,都說明其在相應市場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收效,“這跟目標市場的競爭現狀有關。
”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看來,這也與Shopee的平臺模式有一定的關係,他認爲,根植於東南亞市場的Shopee,先發優勢及對市場的理解更透徹一些。
(受訪對象要求,文中李艾、沈浩爲化名) 2022-09-21 10:29 知乎用戶 人力資源(HR)等 2 個話題下的優秀答主每個職場人都得有隨時可能會離職的意識。
公司解僱員工是很容易的,無非就是2N嘛。
以前2N是一座大山,一個巨大的成本,因爲傳統企業員工工齡長,十幾二十年的,批量裁員能賠到董事長當褲子。
但現在是什麼樣的社會,三年沒跳槽就是老員工了,大多數人一兩年一跳。
一算賬,入職大半年的員工,N=1,2N=2,N+2=3。
說白了,蝦皮還是個良心企業,不然統一2N,說不定賠的更少。
每個職場人入職就要有離職的意識,不要幻想能山無棱,天地合,纔敢與君絕,資本一把鈔票甩你臉上你就走人了。
資本說我是違法了,但我賠錢了,你能奈我何。
所以,每份工作不要混,要想一想我下一份工作在哪裏,下一份工作需要我有什麼經驗。
這樣在公司做每件事的時候,纔是爲跳槽做打算,纔是爲自己做積累,而不僅僅在給資本打工。
在這份工作經歷中,我幹了哪些別人幹不了的事兒,參加了哪些培訓,看了哪些書,掌握了什麼新技能,這些東西纔是工作經歷中最寶貴的部分。
成長是一份工作最核心的內容,賺錢只是附屬品,你得意識到你以後一定賺的比現在多。
只要你始終在進步,那麼最終無論是你甩了公司,還是公司甩了你,你都能輕鬆找到下家,而不是扮演一個職場秦香蓮哭兮兮。
雖然國家和法律希望公司對員工負責。
但我們自己應該清楚,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
2022-09-21 10:25 壹哥 疫情讓打工人的工作和工資都不再穩定,企業說裁員就裁員,對於員工來說永遠是被動接受,壓根就沒有主動選擇的可能。
能在其他招聘平臺看到蝦皮的招聘信息,到底是一邊裁老一邊招新,還是純粹的掛着崗位信息做品牌宣傳呢? 連外企都開始忙着裁員,看來宇宙的盡頭還得是看編制。
也不怪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內卷,各種考公考研想要上岸。
只能說現在的就業環境並不是特別理想,旱澇保收成爲很多人新的選擇。
如果遇到公司裁員,打工人一定要爭取應得補償,該拿N+就拿N+。
如果用人單位不給補償還強制裁員,一定要走法律程序維護自身權益。
很好奇蝦皮是不是被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給壟斷了? 如果是的話,就裁員不足爲奇了,基操罷了。
2022-09-21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