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如何設置滿299免運費?
2被瀏覽 1,713 登錄後你可以不限量看優質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內容一鍵收藏登錄一名電商狗 商家後臺,營銷活動中心,運費折扣裏面設置
蝦皮Shopee臺灣站,很多搜索的主圖上都帶着滿99免運費的字,那個是怎麼弄上的?
這是平臺統一的免運活動。
要對對應的客戶經理去報活動的。
免運活動在平臺會有免運專區。
2022年有哪些類似Shopee(蝦皮)的跨境電商平臺,對於想進場的小白比較友好,機會比較多的?
2022年上半年就要進入尾聲,電商行業將要迎來利潤豐厚的下半年,各種賣點節日接踵而至,每個賣家都在準備收穫一年的碩果。
但是同時,蝦皮平臺動作不斷,於近日調整了一部分針對新店鋪的政策,再加上之前的幾次調整,上半年可謂多事之秋。
蝦皮怎麼了?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不是新賣家越來越難做? 爲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把2022年上半年的政策改動總結一下,嘗試分析一下蝦皮平臺到底在幹什麼?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背景,免得有些剛關注蝦皮的小白看不懂。
2022年1月,蝦皮宣佈取消新店鋪免佣金扶持,改爲返還等額廣告金。
2022年5月9日,蝦皮宣佈上調運費,每個包裹基礎運費上調10臺幣,上調幅度達到百分之70%。
2022年6月9日,蝦皮內貿電商個體戶賣家首開站點調整爲:臺灣,馬來,菲律賓,之前僅有臺灣,企業執照不變。
2022年6月14日,蝦皮更改新店分級制度,除了優選和商城店鋪之外,又分了不活躍,成長,活躍,有經驗,有潛力等五檔店鋪等級,主要針對不出單的賣家。
我們逐條分析: 1.取消免佣金 免佣金相當於外貿中的退稅政策,蝦皮之前一直在補貼賣家,這是實打實的金錢補貼。
而取消免傭之後,廣告金無論如何都會重新流入蝦皮手裏,這是捆綁型補貼。
蝦皮爲什麼要這麼做?他們真的缺這點錢嗎?答案是,缺,真的缺。
自從騰訊入股蝦皮,成爲最大股東之後,蝦皮就學會了中國互聯網企業那一套,開始了他的膨脹之路。
蝦皮在東南亞幾國瘋狂燒錢打廣告,補貼全平臺的賣家,日活躍用戶和GMV暴漲,大批賣家入駐,賬單變好看了,投資人高興了,股票一路水漲船高。
但是燒錢不能無止境的投入,前期的燒錢都是爲了後期賺取壟斷利潤,整個公司一直面臨着無法盈利的威脅。
怎麼辦?只能提前收網,養魚養了這麼多,先收一部分喫着。
於是,蝦皮盯上了廣告金。
以往,由於蝦皮的巨量廣告費支出,平臺的流量幾乎都是免費的,很多賣家不開廣告都能有不錯的業績。
現在不行了,蝦皮要喫這塊利潤,自然的流量減少了很多,新店開張的利潤扶持更是悄咪咪的取消,現在不論新店老店,只有新品流量。
新品流量用完之後,就只能開廣告。
這也沒辦法,做生意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投入的事情,一分錢不投的好事不可能長久,一個互聯網平臺成熟之後必然要走上賣流量的道路。
我們做不了什麼,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運營水平,儘量把每一分錢的廣告都用好。
新店開張,建議先獲得優選店鋪的標籤,之後開廣告,效果更好。
2.運費上調 運費上調和取消免佣金是一樣的邏輯,其實自疫情以來,運費一直是高漲狀態,疫情之前,像馬士基之類的集裝箱公司,忙活一年根本不賺錢。
而疫情之後,他們一年能掙過去幾年的收入之和,甚至有的船運公司瘋狂到新船一艘艘的挨着訂,你可以想象國際運費漲了多少。
所以運費上調也別說什麼,不用罵平臺小氣,蝦皮能夠拖到2022年5月才宣佈漲運費,已經表現出了他們最大的誠意。
我們該怎麼應對?無他,只能接受,我們也慢慢漲價,或者不漲價,每單少掙兩塊錢。
3.個體戶新開站點增加 這兩天很多文章狗叫什麼,這是蝦皮公司給小賣家的新手福利,忽悠好多新人快快入場。
關於這點我就要說道一下,本人一直以來推薦新手註冊一個個體執照即可入駐蝦皮,省錢省事。
我倒是記得有狗叫聲之前拼命吹捧企業執照,忽悠小白去辦企業執照,一魚多喫,現在怎麼不吹噓企業執照了? 其實,這並不算是什麼福利,是蝦皮的正常調整。
因爲本來個體戶賣家就可以開馬來和菲律賓,不過需要自己申請,申請倒是沒有什麼資格要求,就是無法作爲第一站點開通。
不過不建議新手第一站點開馬來,馬來本土玩家很多,跨境比不過本土店,除非你有特殊的貨源優勢。
菲律賓站點倒是可以試一試,我有個學員最近在菲律賓做飾品,加上自己直播,效果還不錯。
另外,巴西站點值得關注,不過巴西站需要額外申請。
4.店鋪分級變多 我們都知道,我們小散戶的終極目標就是做到優選店鋪,進入高階賣家之列。
之前大家的店鋪除了優選和非優選,還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這讓很多垃圾店鋪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不管我有沒有真本事,反正亂上貨就行了,總能出個幾單。
然而這種局勢對蝦皮而言,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大量的垃圾賣家,佔用了服務器帶寬,蝦皮還要給他們的店鋪分配流量,客戶買到了假貨,找不到店鋪的客服,反手在社交媒體上罵蝦皮垃圾平臺,降低了平臺的評價。
這樣會有多大的影響,我們拿拼多多舉例,拼多多剛成立的時候,那麼多的假冒僞劣商品充斥着整個平臺,這些垃圾享受着平臺的流量扶持,拿着平臺的免傭補貼,但是給平臺換來的卻是“並夕夕”的罵名,這種廣告效果是反向的,沒有一個平臺希望自己背上假貨的罵名。
換到蝦皮身上,其實就是想辦法把垃圾賣家出清,讓他們得不到那麼多的流量。
2020年之前,蝦皮上的賣家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蝦皮什麼愛護新賣家,基本是個人都能開店出單賺錢。
然而2020年之後,蝦皮突然火了,很多公司和個人,註冊了大量的店鋪,其中不乏很多垃圾店鋪。
顯然現在蝦皮沒有耐心再等着賣家成長,他們最需要自帶流量和資源的賣家,最好不需要蝦皮扶持就能穩定的出單。
所以,淘汰垃圾店鋪和賣家是必由之路。
也就是說,過去那一套鋪貨模式,逐漸行不通了,因爲垃圾店鋪被限制到了100件商品上限,還怎麼鋪貨? 在這個浪潮中活下來的,都將是專業賣家。
我們也不用過度擔心什麼,有本事的自然不用害怕,甚至官方還幫我們進行了利益分配,我們有機會拿到之前被垃圾賣家佔去的流量。
平臺也更加規範,買家的數量和質量都將上升一個臺階。
總結 這兩年我聽到了一些抱怨,總有人說蝦皮的政策多變,天天變,搞得賣家疲於應付。
我反倒要說,唯有變局纔是真正的機會,沒有變局就沒有利益洗牌,那麼小賣家或者起步晚的店鋪將永遠活在馬太效應的陰影之下。
不要害怕大風大浪,只有渾水,我們才能摸到魚。
正如古人言: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
(好像哪裏不對?) 接受不了變化的賣家,我勸你趁早退出。
我是Cain,專注蝦皮精品化運營,歡迎交流經驗,還請點贊關注。
蝦皮菲律賓本土店的運費是怎麼收費的?爲什麼我的本土店運費好像比別的本土店還貴?
蝦皮一共有8個站點,8個站點與中國的距離各不相同,這導致了國際包郵運費的價格不同。
我們可以現在距離我們近的站點,比如中國TW、越南、泰國,國際郵費相對於印尼,菲律賓等要便宜。
中國TW首重是500g ,一斤起。
一斤3.5人民幣。
夠便宜了。
再看看菲律賓,10g就要4.2了,這個多貴,完全就要虧錢啊。
在shopee開店做跨境生意的商家在設置運費的時候,一定要先計算好,學會藏價。
因爲如果商品超重,超出的部分全部是由商家承擔的。
那麼,shopee菲律賓運費怎麼算? 在菲律賓,Shopee跨境物流主要使用SLS。
SLS 在菲律賓的尾程派送,會免費派送2次。
SLS 菲律賓支持COD與非 COD兩種支付方式。
運費這個要對着蝦皮的運費表來看: 蝦皮是收總的運費的,總運費包括根據你填的重量顯示在前臺的買家運費,和你根據產品重量藏入單價的賣家運費。
假設重量你填的是50g,客戶是A區,蝦皮總共要收73,然後50g對應的買家運費是50,剩下的23就是賣家掏,要提前藏進單價裏面。
後面平臺會從訂單扣除。
但是如果你的產品實際重量比你填的重量重,或者包裝好了之後,蝦皮那邊入庫稱重是55g,那麼55g以60g計算,60g對應的總運費是78。
但是買家那部分因爲你填了50g,所以買家出的運費不變是50,那麼剩餘的都找賣家掏Q。
你這個商品藏價是23,但是蝦皮不管,反正總重量他稱重的是60g對應的總運費是78,那麼從賣家這邊扣,就是要扣28.藏價沒藏夠從你的訂單收入里扣。
舉例: 今天發的是這三個站點:中國TW、菲律賓、馬來。
中國TW首重500g,賣家支付15新臺幣,摺合人民幣3塊多,然後如果商品超了500克了,超出部分全由賣家承擔,每500克30新臺幣,總的來說中國TW運費算是最便宜的了。
不過中國TW分爲店配和宅配,賣家支付的運費是一樣的,對於買家來說,宅配支付的運費要貴一點,所以好多顧客不選擇宅配。
但是店配的尺寸是45×30×30cm,好多商品容易超,還是要選擇宅配才能配送,宅配的尺寸是三邊之和小於150就可以。
馬來首重只有10g,賣家支付0.15馬幣。
超出800的部分,每250我們要再支付2.2馬幣,運費要比中國TW貴好多。
菲律賓首重50克,賣家承擔30比索。
續重的部分賣家承擔每10克6比索,運費真的超級貴,如果有想開菲律賓站點的夥伴,在定價時一定要注意了,不好好算一下,很容易虧的。
以上就是shopee菲律賓運費的計算方式了,做菲律賓站點的商家一定要學會藏價,並且定價的時候一定要結算清楚,不然是會虧很多錢的。
所以,在這裏要普及一個東南亞平臺有別於其他跨境平臺的知識。
東南亞人民網購,一個訂單裏面往往是好多件商品的。
不像我們國內平臺或者歐美平臺,一個訂單大部分情況下也就一個商品。
一個訂單包含多件商品,多件商品剩餘的利潤已經足夠支付國際包郵的運費了。
只是這樣一來,賣家的淨利潤,到手的淨利潤也就少得可憐。
賣家根本不願意把價格定得低。
這個是有市場決定的,東南亞這個市場,大部分站點所屬的國家爲第三世界國家,人均GDP低。
這樣國情環境中,決定了這個國家用戶的購買力水平,不可能接受中等、或者接受中等以上的價格。
反過來說,東南亞人民購買力低下,說明他們正處於發展中,物質水平跟我們國內沒法比。
我們國內要求東西的功能多,質量好,滿足消費者多樣的需求。
對於東南亞,東西能用就行。
質量不用好。
材質要求不高。
所以有很多大賣家自身是自己開工廠的。
專門爲東南亞開發專門的產品。
比如一個瑜伽墊,買我們國內,瑜伽墊的厚度需要1.2cm厚,材料可能是中等的材料來加工的。
但是到了東南亞市場,厚度消減爲0.8cm ,用低等材料就可以了。
這樣成本就剩下來,在零售價格比國內低的情況下,賣家依舊有利潤。
在比如女裝行業的賣家,同樣一件款式的T恤,我們國內市場用的是純棉的布料。
發往東南亞,我們用的就是牛奶絲。
牛奶絲一件成品的衣服,出廠價可以爲3塊錢。
加上牛奶絲這種布料又輕,很受東南亞市場消費者的喜愛。
我認爲,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
是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把國內的商品價格跟質量,等同於東南亞市場。
很明顯,東南亞雖然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目前的階段還沒有能達到我們國內的水平。
在物質要求上,在物質的材料工藝上,都是不一樣的。
綜上所說,在定價低的情況下,我們採取原材料以及工藝上的不同,來解決我們利潤問題。
東南亞的實際情況是一個訂單多件商品,這個解決了國際包郵的問題。
目前,東南亞消費者對我們中國的商品有着強烈的需求。
因爲他們沒有,他們造不出來,所以只能買我們中國的。
目前賣家的利潤低,但是出貨多,訂單多,完全有利潤可以支撐做蝦皮。
而且今年5月份的時候,Shopee公佈了公告:菲律賓站點Standard International渠道C區運費下調的通知。
在沒下調之前,到菲律賓的運費真的有點高,很多賣家都只敢賣點輕的東西。
如果不小心遇到重一點的商品,就只能將售價提高了。
5月這次下調運費,雖然只是在C區,但也已經能爲賣家解決一部分問題了。
誠易:新手怎樣開始做蝦皮?分享我的經驗給大家!9 · 28 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