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網網頁版登陸首頁
淘寶網-登錄是淘寶網網頁版登錄入口的網址。
在該登錄頁面中可以提供手機淘寶掃碼登錄、賬戶名和密碼登錄、支付寶登錄以及微博登錄等多種登錄方式。
同時在登錄時如遇到忘記密碼或者忘記會員名,還可以在該頁面中點擊對應的按鈕,根據步驟的提示找回密碼以及用戶名。
擴展資料:淘寶網忘記密碼找回方式:1、在電腦中打開淘寶登錄的界面,點擊下面的忘記密碼按鈕。
2、在出現的頁面中輸入需要找回的賬號以後點擊確定按鈕。
3、頁面跳轉以後選擇對應的驗證方式點擊進入。
4、頁面跳轉以後輸入手機收到的驗證碼以後點擊確定按鈕。
5、在出現的頁面中輸入新的密碼並點擊確定按鈕。
6、此時就完成了淘寶密碼的重置了,可以使用新的密碼登錄進入淘寶了。
參考資料來源:淘寶網-登錄
掌上淘寶購物
─ 商品分類查找,可快速讓您找到您想要的商品種類,品牌。
爲什麼閒魚把網頁版取消了?
爲什麼閒魚把網頁版取消了?淘寶爲何不出閒魚網頁版呢?憑什麼只有手機版?? 不論手機還是網頁版裏面都要能明顯標出賣家的淘寶等級,閒魚天數,差評高亮顯示,賣家賣東西必須要有實物照片…顯示全部 移動互聯網崛起的背後,是傳統互聯網的落寞。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很多互聯網服務在推出手機APP後,原本的網頁版、PC版,都變得越來越不好用了。
也許很多人都不記得,閒魚一開始的時候是有網頁版的,而且功能十分齊全。
但是後來,閒魚出了手機APP版本後,阿里巴巴就取消了閒魚的網頁版,導致我們只能在手機上進行二手交易。
這是一個較爲典型的開放互聯的互聯網的反面!閒魚破壞了互聯網賴以繁榮壯大的互操作性! 問題來了,阿里巴巴這麼做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PC的操作效率天然就比智能手機更高,淘寶、天貓在PC端上都有商家後臺,爲什麼偏偏閒魚如此特殊?在燦輝看來,在這一切的背後,隱藏着三個原因。
第一,搶佔流量入口 網頁版的流量入口是瀏覽器,而APP可以直接抵達用戶終端——也就是手機。
互聯網非常講究“流量入口”的概念,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都希望自己可以直接對接用戶,沒有中間商從中作梗。
只要掌握了流量的入口,就不會再受制於人。
如果你是用閒魚網頁版,那麼瀏覽器纔是流量入口。
但是如果你只能在手機上使用閒魚,那麼這個APP本身就是流量入口,不僅能讀取手機的信息,而且還能自由推送通知,不受瀏覽器插件(屏蔽廣告)的干擾。
從商業角度來看,APP的價值要遠比網頁版更高,因爲APP的權限和獲取個人信息比用戶更高,在目前的手機操作系統上APP也比瀏覽器中的網站開啓更加便利,這一點燦輝之前有專門文章進行論述: #燦輝說隱私#談工信部督促“不得要求用戶不下載 App 就不給看全文 第二,保護個人賣家 和淘寶、天貓不同,閒魚的定位是閒置交易平臺,目的是爲廣大個人用戶提供閒置交易服務,而不是爲了給電商企業用來免費開店的。
熟悉閒魚的朋友應該知道,雖然它是個二手交易平臺,但是也有很多商家在這裏賣全新的產品——只要有錢賺,哪裏做生意都是做。
既然如此,砍掉PC版本就很好理解了,這一招只用了最低的成本就實現了“一人一機一號”。
對商家來說,這等於關閉了商家後臺,單筆交易的人力成本大幅上升。
而個人賣家因爲交易頻率很低,反而不會受到影響。
總之,閒魚堅持不出PC版,實際上是對個人賣家的“保護”。
第三,封閉的信息孤島 很多人都不知道,互聯網最原始的精神就是“開源”。
如果閒魚有網頁版,那麼它網站裏的所有內容都要被強制共享;在瀏覽器插件的幫助下,你還可以屏蔽它的廣告;甚至在專業人士的手中,還能抓取到這個網頁的詳細數據進行分析。
這樣一來,閒魚就不再是一個生態,也不再是一個平臺,而是變成了一個手握大量資源,卻又弱小無助的網站。
爲什麼蘋果追求閉環的生態,也是同樣的道理。
舉個例子,如果AppStore不是唯一的下載渠道,蘋果還有把握能收到30%的分成嗎? 總結 這十年來,互聯網的載體從電腦變成了手機,網站變成了APP。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原本包羅萬象的互聯網,慢慢變成了一個個“封閉的信息孤島”。
儘管我們都對開源精神的喪失感到無奈,但是你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去看問題,一切卻又是那麼合理。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一起討論。
而這一個個封閉的信息孤島的發展壯大,成了移動互聯網通用搜索引擎的夢魘,是的,搜索引擎對於互聯網底層的http協議,url協議 通用的互操作性,非常依賴。
至於爲什麼依賴,燦輝接下來再寫文章探討,另外,這一個個封閉的APP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2022-03-23 16:39 贊同13
爲什麼淘寶在電腦上以網站的形式存在,在手機中卻以app的形式存在?不能做成手機網站嗎?有何利弊?
這個問題比較初級,也是比較經典的問題。
首先要說下淘寶也是有手機網站的,http://m.taobao.com就是。
只不過淘寶的手機網頁版相對手機APP版的流量基數要小得多,用的非常少。
可能10次訪問裏,有2次是PC電腦端,1個是手機網頁端,7個來自APP端。
不僅僅是淘寶如此,其他大量平臺包括京東,58同城等等PC電腦年代的東西延伸到移動端的時候,流量入口都從瀏覽器變化到了原生態的APP。
原因有多個。
流量:一開始的從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流量費還是比較貴的,如果是做成手機網頁相對於原生態的APP來說要耗流量的多。
因爲用戶訪問手機網頁時的所有數據都要去服務器下載,相對於原生態的APP來說有一部分數據在本地要更消耗流量。
而以前PC電腦訪問網站都是直接連接網線,不存在流量問題,網線都是包月多少錢。
響應速度: 又是因爲基於瀏覽器的BS網頁的響應速度,用戶體驗等這些特性是遠遠比不上原生態APP的,2個頁面之間來回切換可能在原生態APP上去操作只需要瞬間(毫秒級),而在手機網頁上切換頁面時就要慢得多。
在這個卡了2秒用戶就要罵孃的年代,體驗上的微小差距會被無限放大。
用戶習慣(域名和非域名)因爲PC電腦端的主要流量入口在瀏覽器上,而手機端的主要流量入口在應用商店(APP store等),包括你下載exe的CS程序也是先通過瀏覽器找到特定的程序後再下載到電腦上的。
去手機瀏覽器上訪問某個網頁如果你不對其進行收藏,那麼每次都是要輸入一個網址的,相對於直接在手機上去點開一個APP來說要麻煩的多。
這點可能對於大APP(淘寶)這類的應用影響還不大,因爲用戶可能在PC年代就記住了他的域名,但是對於大量新生產品來說,移動端年代的用戶已經不會去記住你的域名了。
一般人能記得住多少網站的網址(域名)。
而記住一個APP的名字要比記住一串字母組合成的網址來說會更簡單。
後續訪問的時候,一個需要每次都打開網址去輸入域名,一個只需要簡單的在手機上點開具體的APP就可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