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r
lazar,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爲“(Lazar)人名;(英、法、意、俄、塞、捷、保)拉扎爾;(西)拉薩爾”。
單詞用法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lazar /ˈlæzə/ 1.N → an archaic word for leper 短語搭配 Allan Lazar 拉扎爾 Blair Lazar 布萊·拉扎爾 Lazar Bermar 貝爾曼 Jonathan Lazar 標籤 ; 學傳授喬納森·拉扎爾 Michael Lazar 標籤 Susan Lazar 蘇珊·拉扎爾 Lazar Theresa 名稱 Lazar Jonathan 名稱 Carrie Lazar 主演
Lazada怎麼樣?
Lazada中文名來贊達,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之一。
獲得德國創業孵化器RocketInternet桑威爾兄弟(SamwerBrothers)支持,Lazada的目標主要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用戶。
2006年經阿里投資後成爲阿里巴巴集團東南亞旗艦電商平臺,後響應阿里巴巴全球化的戰略目標,上線了淘寶精選項目,將淘寶好的貨鋪上lazada平臺。
Lazada目前可入駐的站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爲什麼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如Grab,Garena)很容易推廣產品到港臺和東南亞,大陸的企業比較難?
因爲這些科技公司會“本土化” (localise)。
東南亞是一個文化、經濟、語言、市場等非常多元化的區域,你在泰國的marketing strategy不一定適用於菲律賓,你在馬來西亞推廣的產品不一定適合印尼,等等等等。
這個其實跟以前亞馬遜、eBay等進入中國市場,然後又撤離中國市場的情況很相似 - 你有先進的科技,有雄厚的財力,有很好的推廣,但是你做不到本土化,沒有去好好研究當地市場的要求,當地消費者的文化等,最後被本地的平臺(例如淘寶)淘汰。
今天,大陸的企業在東南亞正在重蹈覆轍。
你打開一個東南亞公司的應用,跟打開一個大陸公司的應用,馬上就能感覺的差別。
我不是專業設計師,無法一一敘述什麼差別,但很多應用上小細節,可以是用戶體驗,信息的文法等,可以讓東南亞用戶感覺到,咦,這個很陌生,陌生的還是別用了,免得被坑。
就以淘寶爲例子吧,淘寶在新加坡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市場,但這個市場僅限於在新加坡的中國人,以及部分本地華人。
新加坡的馬來族、印度族、歐亞裔及其他數百萬個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國人是不會買或很少買淘寶的,爲什麼?你上淘寶新加坡版或下載國際版應用,你看那產品名,淘寶很好心地幫我們翻譯成英語,可是那英語很怪... ... 你讓一個不會中文的人去讀那英語,他們讀不懂;你讓英語很好的人去讀,他們也讀不懂... 用戶介面這一塊就讓很多人不想買了。
如果拿 Shopee 或 Lazada 上列的產品名來比較,馬上就能看出那差別。
這個是主要差別,然後還有產品運送、售後服務等多方面的差別。
我記得上次買淘寶的時候,淘寶網說可以寄 SingPost Popstation,也就是遍佈新加坡各地的寄物櫃,包裹寄到寄物櫃裏面,我下班經過popstation就去寄物櫃取我的包裹。
淘寶網說可以寄到寄物櫃裏面,結果三個禮拜後,一箇中國快遞公司的新加坡辦事處打電話來說淘寶沒有Popstation寄物櫃服務,你家沒人,送不了包裹,你來我們辦事處拿吧! 我問你們週末送包裹嗎?不送。
那平日晚上呢?不送。
你要取你的包裹,必須週一至週五辦公時間到我們辦事處取... 他那辦事處啊,交通極不方便,而且必須辦公時間才能去取... 我要取我包裹還得請假呢!有了那次經歷過後,我再也不用淘寶了。
Lazada就不一樣,他們的包裹可以要求在下班後才送,也可以自取,也就是你到指定的取貨點(通常在地鐵站或商場內)取包裹。
現在我買東西都用Lazada了。
另外,還有一個差別:你用淘寶或大陸的平臺買東西,他們的推送、優惠都是以中國爲主的,比如中秋優惠、國慶特別優惠等... 你打開東南亞的平臺,他們的推送、優惠等是以本地爲主的,比如新加坡的有農曆新年優惠、開齋節特惠、屠妖節特惠、聖誕節特惠等,泰國的有潑水節特惠,菲律賓的有獨立日特惠、復活節特惠等。
東南亞平臺在對個別國家、市場的用戶量身定製的用戶體驗整體上會比大陸的平臺好很多。
Lazada和Shopee,哪個更適合新手呢?
個人推薦蝦皮shopee這個平臺更適合新手! Lazada和Shopee,同屬於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流量也差不多算得上起鼓相當了,當然兩個平臺各有自己的特色,下面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一、平臺站點區別: 目前兩個平臺站點基本差不多(Lazada和Shopee同時都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六個站點),當然shopee多了一箇中國臺灣站點,這個站點相對流量是較大的,如果你英語不是很好,那中國臺灣站點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上手難道又降了一成。
二、平臺流量區別 不含臺灣,Lazada整體流量更大,若包含臺灣,則Shopee流量更大; 在第一大市場印尼市場,Shopee流量表現更勝一籌;lazada和shopee的前三大市場,其流量總和就超過了wish(但是總體銷售額遠不及wish)Lazada已開始了“六個站點合一”計劃並有了操作後臺,各站點流量將聯通。
總之流量上是差不多的Lazada是阿里投資的,Shopee是騰訊投資的。
從2019年開始,Shopee一直就是東南亞購物類App月活量、下載量、使用時長的第一,因此對平臺的市場佔有率表現,我們更放心。
三、平臺賣家數量 以馬來西亞站數據爲例,,shopee的店鋪數有23萬,Lazada的店鋪數爲14萬。
也就是Shopee的賣家數量是Lazada的1.5倍。
四、平臺品牌戰略Lazada更傾向於走高端形象路線,更爲重視引導賣家突出自己的品牌;而shopee的品牌策略更像國內的淘寶,走的是C店路線,更爲突出產品的價格優勢,圖片的形式多樣。
Shopee在政策扶持方面也比Lazada來的更加實惠,如蝦皮前三個月免流水。
五、平臺佣金 兩個平臺的佣金相差不大,其中,lazada佣金普遍爲1%至4%(越南6%至8%)+2%(付款手續費),shopee佣金爲3%至5%。
對比速賣通亞馬遜等平臺要低很多。
其他的像放款週期、物流時效、主營類目,都差不多,這裏就不做一一對比了。
最後總結一下,lazada和shopee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至於怎麼選擇,可以結合自己資源和想做的市場,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我建議先做shopee,目前對新人扶持力度比較高,入駐無需任何費用,且通過率高同時有三個月扶持期免佣金等。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更多蝦皮運營幹貨: 我是小犬筆記,分享跨境電商運營幹貨,歡迎點贊關注。